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河津卫庄娃娃戏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23 11: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景录/文

在清代,我们河津就有许多培养蒲州、眉户的大小戏班。在当时最负有盛名的要数卫庄村的“卫庄娃娃戏班”。

    承办娃娃戏班的班主叫张春子,约生于1869年。张春子,乳名张季瑞,家庭富裕,喜爱戏剧,善与蒲剧名伶交往,并出资购置本村董晋运的马房、场院作为戏班演艺场所。同时,招收本地贫家子弟学习演戏行当。以培训艺徒为主,亦聘演员行戏。在当时,举办戏班的一般分为三类:一是由富甲一方的财主出资,雇请艺人开设戏班;二是由戏班班主出资开办的戏班;三是由爱好戏剧的村民出资筹办戏班。张春子娃娃戏班属于后者。   

    张春子的娃娃戏班,收徒多在秋末冬初,利用冬闲时间教学。学徒少则二十名,多则三十名。年龄多在9岁至12岁之间。入班时学徒要由家长或本人立具契约,明确必须履行的条件,如:不准中途退学,不准搭他班唱戏,若中途逃跑均与班主无关,形同卖身契约。

    张春子在授徒学艺期间,生活条件极差,训练却极艰苦。每天天不亮就让学徒娃娃分别在村西禹王庙和村东关王庙的两座戏台上喊嗓练声。随后是早、午、晚三场基本功训练,其余时间学唱腔,练念白,直至深夜方可就寝。日复一日,不避寒暑,素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

    据村中老人口口相传:张春子所聘请的老艺人教戏全靠口传心授。艺徒每次学戏,须先向师傅叩头行礼,然后,师傅再口授戏词。表演则一靠师傅指导,二靠学徒在师傅表演时偷记,用当时的行话叫做偷戏。若有偷懒、唱错或违规行为,师傅则予以责打,谓之“打戏打戏,不打不记”。

    张春子卫庄娃娃戏班学制三年、六年不等。入科后,经短期基本功训练,每个艺徒必须在三个月内学会一两出启蒙戏(俗称“开门戏)。全科艺徒在三个月中必须备足一个台口所需的三天九场戏。于次年春节开台演出。通过边学边演,一是艺徒经受实践的锻炼,二是增加办班经费,三可以发现人才,进而排练难度较大的剧目,称“扎根戏”或“看家戏”。有些艺徒未出科即小有名气。学期届满,还须“谢师”一年,收入归班主张春子所有。

    光绪年间,张春子卫庄娃娃戏班培养了许多优秀蒲剧演艺人才。演唱剧目有《鸡鸣山》《兴隆寺》《文王哭岳》《葫芦峪》《卖画劈门》《空城计》《甩翻》《临潼山》等20余本文武靠枷戏及折子戏。面对红火一时的卫庄娃娃戏班,卫庄村闾长也明文规定:每年正月,让张春子娃娃戏班在本村演唱亮台戏(即开台戏),正月十五演唱元宵戏,正月十九再演唱一台叫起身戏。三台戏演完之后,方可外出演唱。在当时的张春子娃娃戏班,掌班的叫张驹娃,管理戏班的是张有福。名须生祁彦子曾受聘执教并搭班演戏。成名艺徒有人称“铁嗓子”的须生米子彦、生角张裹银等。卫庄娃娃戏班在年年岁岁的演唱声中发扬光大。清光绪末年,晋南连遭荒旱,卫庄娃娃戏班也随之解班散摊。班主张春子将戏房院又转卖给董晋运。至此,兴盛一时的张春子卫庄娃娃戏班随着食不裹腹的饥荒岁月烟消云散了。

    解放初期,卫庄作为张春子卫庄娃娃戏班的戏乡人,传承农家戏这一传统,演唱大戏达到鼎盛时期,全村大人小孩大多都会哼唱几句蒲剧和眉户。田园间、沟坡上、河滩里到处传唱革命样板戏。在当时,村里曾出现三代民间艺人振兴农家戏的红火场面。有从民国时期走过来的张宽阔、张要娃、齐福海,有从解放初期名闻方园邻村的董天成、张菟子、侯俊娥、杨当英、董太恩、张苏当,有男扮女装的张开科、赵法耀、周正太、董太安。这些老艺人以传、帮、带,老、中、青三结合的形式,齐心合力,振兴卫庄农家戏。其演唱剧目多达二十余本,有自编自演的小戏曲,有传统的古装戏,有现代戏。他们的传承与发扬,使卫庄农家戏这一奇葩,久唱不衰,永放异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9-20 00:45 , Processed in 0.10700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