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新绛县稷益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10 10: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ge.png
新绛县稷益庙 (资料图)

梁冬/文

没有敦煌壁画的大气,没有永乐宫壁画的流畅,没有风流名士嬉戏游玩,在几乎被遗忘的偏僻角落,人们发现了一处反映农民辛勤劳作,手持五谷、肩扛农具的壁画群,活灵活现体现了“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的劳作场景,成为人们研究古代农耕生活的资料。这就是新绛县阳王稷益庙。

稷益庙,俗称阳王庙,建于明正德二年。是为祭祀尧舜时期的农师后稷和大禹的助手伯益所建寺庙。

这是一座幽静的庙宇,院中古树参天,环境幽雅,屋脊上千姿百态的偶像栩栩如生,历经沧桑,但仍不失金碧辉煌的雄姿。进入大殿,东、西、南3面墙壁上展示着巨幅珍品,场面壮阔、人物众多,使人目不暇接。这些珍品总面积达130余平方米,共绘有人物400多个。在不大的面积上,绘制出400多人的场面,并把历史传说、神话故事和当时的农耕生活浑然融为一体,体现出作者匠心独运的艺术手法和精巧的布局,使人赞叹不已。壁画上的人物神情各异,有的注视,有的对语,有的沉思,有的倾听。如此众多的人物组织在统一的构图中,整齐而不呆板,繁复而不杂乱,画面强调照应,又适当注意变化,通过微小的转侧、顾盼和劳作得到相互之间的呼应。画中线条严谨、简练、流畅,面部表情能用各种不同的线来表现,眉眼特别有神,以及眼与其他各部的关系处理得准确巧妙,使同样严肃的面孔上显示出各自不同的个性,达到了工笔重彩人物画的高峰。立粉贴金技法更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使壁上人物呼之欲出。

查阅史料,这些精美的壁画,全出自当地民间的画匠之手,系绛州画师陈园和侄子陈文、门徒刘崇德;翼城县画师常儒和儿子常谏、常耜,以及门徒张细等合作而成。实践出真知。这些长期生活在基层的民间艺人,通过对民间生活的细微观察,特别是农耕生活的体察,才能出神入化地画出人间真谛。据传,这些民间艺人在完成后稷农耕生活壁画后,又参与了永乐宫的壁画绘制。

风动满壁,神采照人。我漫步在壁画的海洋里,细细体味500多年的伏笔苦思,对古代巨匠,除了满怀的崇敬之外,还有诸多思索在心中升腾。你看,西面墙壁上的耕获图,描绘了农民在后稷的率领下,收割、碾打小麦的繁忙景象。后稷戴着草帽与农民一起劳作,农夫挑着一担割的麦子,走向打麦场,田埂上一农夫为劳作的人挑来两桶水,仿佛在呼喊着劳作的人们歇一歇,喝口水。一妇人抱着孩子也来到打麦场,在观望着。有的人往口袋装碾打的小麦,牵着一头驴驮着一袋麦子向村里走去。

东面墙壁一幅众志成城灭蝗图像吸铁石一样吸引了我,该画用拟人的夸张手法,描绘农夫扑打蝗虫的画面。只见一身材高大的农夫,捉拿着一齐人高的蝗虫,蝗虫竭力挣扎欲逃,农夫拼尽全力紧抱不放,后面的农夫紧追不舍,细腻入神,颇有一番情趣。千百年来,黄河流域受着水灾、旱灾、蝗灾的袭扰,特别是黄河涨水漫过大量良田之后,蝗虫滋生泛滥,蔽天遮日,所到之处,庄稼一扫而光。这幅灭蝗图活脱脱画出农夫与天斗、与地斗、与虫斗的场景。其壁画用笔严谨、结构紧凑、长于写实,表现了浓厚的地方特色,他们留给后人的壁画艺术,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为我们研究当时的耕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如此精美的壁画无论从立意构思、描画彩绘,还是其独创性等方面,都可谓是中国传统壁画之经典。史料记载,明王朝对壁画创作是有严格规定的。明初的大画家周位奉旨画了许多殿堂画而名噪一时,但仍免不了被馋言致死。严厉的镇压手段,使画家们人人自危,也使明代壁画日趋衰落。画家流落民间,依靠绘制庙宇壁画谋生,成就了民间壁画的艺术价值。

(《山西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0 00:35 , Processed in 0.041043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