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吕静莲:推动青年为公共利益改良思索并行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30 09: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基金会支持的公益项目中,着眼于青年公益人的并不少,但专门聚焦青年公益的基金会却极少。广东省与人公益基金会便是这样一家“极少”的基金会。

  “秉持‘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的价值观,聚焦青年公益的资助型基金会”是与人对自己的定位。

  “通过支持由平均年龄28周岁以下的青年团队执行的公益项目,以及对青年公益进行孵化的项目,寄望推动青年为公共利益的改良思索并付诸行动,使之成为公益的中坚力量,令公益理念融入青年血脉,贯穿终生”是与人的工作方向。

  那么,青年为何成为基金会专注的目标,基金会又具体开展了哪些工作呢?

  近日,《公益时报》记者采访了广东省与人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吕静莲,请她谈一谈与人基金会以青年公益为核心的心得,与人基金会为了这样的群体都面临怎样的困难,做了哪些准备。

  资助28周岁以下青年公益团队

  《公益时报》:基金会的受益群体主要是以28周岁以下的青年为主,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吕静莲:这个跟基金会本身的性质相关——一家非公募基金会。当时考虑这个群体有两个原因:第一,这个群体本身代表着公益行业的希望;第二,这个群体支持的人相对较少。

  《公益时报》:青年团队的公益项目可操作性如何?

  吕静莲:他们相对来讲可塑造性比较高,但团队能力有限,所以对于整个效果的展示,不是特别明显。对于很多大型或者公募基金会而言,出于对资助效能的考虑,资助这类群体的公益项目还是很少的。作为一家非公募基金会,出资人能够充分理解对青年孵化和教育对公益未来的作用和意义。据了解,至少当时成立我们是第一家,现在可能也是唯一一家,100%以青年公益资助孵化为主要业务的基金会。

  《公益时报》:青少年做执行团队可能欠缺经验,或面临诸多困难。基金会如何提高他们的能力?

  吕静莲:我们不是帮扶青少年,而是做以青年人为执行团队的项目,在各种领域做资助和孵化。

  我们不应该小看青年人的能力。现在有的青年人非常有冲劲,也非常有自己的见解。在很多领域,十几二十来岁创业并且很成功的青年大有人在。

  申请我们项目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和规范流程。首先,他们在跟基金会做申报过程中已经对能力做了较好的锻炼。有些人对于项目本身的风险、可执行度、可复制性,已经有了比较好的认知。预算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合理的,这种就可以充分知道他有相应的能力来做项目。我们的公益项目会指导青少年逐渐把这些相应的东西一条一条改到他们已经进行深入思考的地步为止,预算也会做进一步的细化。

  在新项目前期对他们做指导性工作,在后期项目执行中,他们有问题可以随时跟我们沟通,项目结束后对财务的处理,我们可以直接对他们的这个操作过程当中的公开透明性有一定的帮助。

  《公益时报》:年轻人做公益,或多或少家长干预的因素比较多。如果毕业后做公益的话,有可能面临低薪水等其他问题。面对这种情况,你这边如何应对?

  吕静莲:我们并不是说一定要求,特别是拿了资助的,可能通过我们资助进行能力成长的青年人一定要全职做公益。我觉得最初给他们埋下公益的种子非常重要,我们期望的事情是假使你不是毕业之后全职做公益,那么有些时间就做义工或相关的事情。

  基金会现在就有很多智慧义工(头脑志愿者),他们本身都是企业管理层以上的人,可能没有太多的生活压力,他们回过来反哺公益团队,帮助青年人做项目整改,做更进一步的指导性工作。

  公益组织不仅要尽力提高薪酬,未来也要提高对于全职同事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只有在这两方面同时有所改进,这个圈子才能进入良性的循环。

  从资金支持到机构孵化

  《公益时报》:基金会成立三年以来,资助的项目是怎样的?

  吕静莲:2013年和2014年支持了比较多的中型项目,虽然是28岁以下的青年人,但是很多是注册过机构的,我们给予的最大金额会达到40万。中型项目也会给5万~10万,有很多是20万,从2014年开始我们会开始逐渐增加小型项目的数量。很小的项目一两千块的也有,稍微大点的项目,一两万、两三万,三五万的也有。

  2015年绝大多数的项目已经完成了,绝大多数的中型项目已经完成了三年的陪伴期,大多数人员超龄,不再符合资助的范围。如果项目特别好,几乎有80%~100%的资金都是我们资助的,后来他们已经找到更专业的或者更大型的基金会资助。

  《公益时报》:基金会除了做一些青年公益项目,还会做一些孵化,为什么?

  吕静莲:我觉得他们能力比较弱。基金会跟进的项目数量极多,也不可能说有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把一年这么多项目全部非常非常详细地跟进,因此一定需要一个机构的适当成长。

  这种孵化包括我们内部会给他们做各种各样的指导,比如项目整改、项目报告、项目审批的各种沟通。另外一方面也会自己搞一些相应的项目,帮助他们成长,同时我们还会做一些项目,送他们到外部进行培训。只有这样情况下他们才会越做越好,不然老是做同样事情不利于他们成长,这也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我们希望他们越做越好,肯定要做大量的孵化工作。

  《公益时报》:和三年前相比,你觉得整个从事公益的群体有怎样的变化?

  吕静莲:参与公益的人群越来越多样化,这体现在各个方面:第一个层面参与的人群年龄越来越小。以前大多数参与的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从去年开始就有很多中学生来申请项目,虽然量不是很多。人群的年轻化跟我们期待的趋势是比较接近的,我们希望能够像美国那样,把公益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第二个层面我觉得青年人从事公益项目类型越来越丰富。原先特别关心那些所谓的可持续性创新公益,现在发现创新公益的项目越来越多,覆盖的人群和参与的人群越来越多。

  更多服务:评奖、商标注册、设计

  《公益时报》:慈展会在月底就要开展,你有什么样的计划?

  吕静莲:今年我们做一个特别奖,就是征集全国范围内创新性的青年人公益项目,大概19万左右的额度,其中有12万左右都是可以给到大概15个项目。

  前两年我们带了30多人的团队参加慈展会。因为他们没有注册不能参展,我们就以我们的身份参展,把他们的有些公益产品在我们的展位上进行售卖,或者就像大使团带一些青年人慈展会现场了解一些青年人相关的项目。

  今年我们最主要的核心就在跟慈展会合作的青年特别奖项上,除此以外也会延续之前提到的,我们特别想借慈展会这个平台让更多对公益感兴趣的年轻人更进一步地了解公益,我们还会做类似于像我们自己的礼仪大使或者记者团这样的概念,让很多青年人参观,让他们感受这样的东西,把相关的一些东西集结成集,感染到更多的年轻人,让他们了解公益项目的发展状况。

  《公益时报》:如何看待公益捐赠商标的事情?

  吕静莲:我们特别想推动公益圈进行创新,这个项目之所以相对来说有一点突破,是因为我们觉得这个项目特别有意义。

  首先,公益圈商标注册太落后了。我个人觉得100家机构里至少有99家完全没有考虑过自己要注册商标。所以我们要推动他们提高自己这方面的意识。

  其次,在咨询了相关专业机构以后,他们向我们提出了商标捐赠的概念。因为我们知道有很多公益机构做了几年做不下去了,它们之前的注册商标就面临流失的可能。所以能不能通过我们这样的基金会以及专业的法律机构,为这些做不下去的公益机构提供商标捐赠的服务,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我觉得像势成这样的公司也特别不容易。他们作为一家商业公司,却关注到公益圈的商标注册,也愿意以比较优惠的价格,为公益圈提供各种各样的咨询和服务。所以我觉得如果我们能够共同推动,效果可能真的特别好。

  而且我们还很想做各种类似的事情,我觉得公益圈设计也很缺乏,我们现在也很想招设计的人,做成一个项目,他不仅可以帮我们自己本身做设计,也可以帮我们底下的那些小型团队,或者其他的草根机构申请,也可以由他们做一些相应的设计。不至于像以前,公益机构的设计都是单调的,今天找你帮个忙,明天再换一个人,我们特别希望做这种对整个公益圈有比较大的改变的事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5 22:19 , Processed in 0.045702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