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钤印的知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19 18: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SC0000.jpg

         
 
 
以下是正文:
DSC0005.jpg
钤印(qián yìn)是中国古代官方文件或书画、书籍上面的印章符号,即加盖印章。其意义在于表明所属者对加盖印章之物的拥有权、使用权或认可。通俗意即“盖印章”,是书画等作品在即将完成时的最后一个关键步骤,这是中国独有的特色艺术。钤印始于北宋苏东坡,迄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一幅书画作品用印得当,能够“锦上添花”,反之则会弄巧成拙。钤印是国内青年书画家都不太了解的技法常识之一。
第一,印泥要用得好,至少要运用适宜。一般钤盖公章的印泥不能用,因系海绵浸有红色印油,既不匀和,更会渗油,钤于纸上,印记周围会产生透油现象,团团油迹堆积,印文污积、模糊,走失神采。因此要选购书法篆刻专用印泥。一般购置三两至半斤足够用。
印泥系细韧柔长的艾绒,经数年自然或人工处理,再与朱印油搅匀拌和,无数次的锤打捣杵而村而成。选购印泥要掌握吴昌硕1920年为上海西泠印社精制的“潜 泉印泥”所称誉的十六字四句话:“细润鲜明,经久不变,冬不凝冻,夏不透油。”现今市场上较易选购的红印泥有上海产“潜泉印泥”、“石泉印泥”,具体又有十几种品种。如“光明印泥”、“镜面印泥”、“箭镞印泥”,还有杭州产“西泠印泥”、,漳州产“八宝印泥”等。红印泥色泽不同,有鲜红色者、红略带黄者、 红略带偏深者,可随各人喜爱购买。关键要质地细腻稠厚,色泽鲜明沉着,暑天不烂,寒天不冻,不渗油者。
同一缸印泥,刚用时较新较湿。用的时间一长,则有浓淡、燥润之别。所以印章蘸印泥要轻匀,边蘸边转,使印面均匀粘上印泥。使用时间逐渐长了,用力也要逐渐重些。平时则要多用骨签翻搅拌和,力求上下内外匀和。如印泥太干时,打出印泥多艾绒短纤维,可送印泥厂加工再做。印泥缸内不得溅入石屑粉末、杂物 碎粒,一有溅入应用针尖或牙签挑去,力求保持纯净,以免影响钤印效果,甚至挤破损坏印稿纸。印泥盒宜用瓷质,金属、漆器等易生锈。
第二,钤印用纸要好。书画作品用纸较印谱用纸质地一般较厚,印泥可用湿些的;印人钤印,最好用连史纸,因为纸质薄平匀白,印泥则宜用燥润适度的。纸要用正面,如有纸茎泥屑杂质处,事先宜用刮刀刮净,或用针尖挑去,注意不要挑破刮坏。纸最好用经年久藏者,温润无燥性呈旧气,纸面承受印泥既 匀润有光泽,又细腻不刺眼。钤印完毕,纸要平放一边,上叠一白净小纸片,再放上第二张钤印纸,如此进行,不得移动或另压它物,以免粘压碰脏;阴干多时,小心取存,手指不能触及印记,以免沾污弄脏,模糊印记,走失原貌。
第三,钤印技术一要熟练,二要讲究,不能马虎。如果说,钤好印记,印泥纸张是物质的客观条件或基础,那么钤印者的钤印技术是主观技能,这时成了关键,必须十分重视。
钤印时先要在纸下垫物,视印面大小、印文朱白而定。一般钤盖二、三公分左右的白文印,垫一本与练习簿相应厚薄的书本即可,也可垫相应的橡胶板。印面大则将垫物相应加厚。如钤盖朱文印,则可相应减薄垫物,小朱文印在玻璃上垫二、三连史边角即可。应注意桌面或玻璃板要平整,垫物表面要光洁不脏。也可用塑面纸作 垫物。一经多用,印泥有所渗痕,要用另纸。印面蘸泥要均匀周到。冬天使用印泥,可用口呵气,或将印泥在太阳光下晒一段时间,一经变软拌匀,则易于下色,钤印效果也清楚。
DSC0006.jpg
过去初学者多用印规(小丁字尺)的直角缺口处来确定盖印位置,不用印规又难于放正钤印方位。这里介绍一个简易方法,可在一张白净纸上用浓色铅笔画好等边直角三角空格,下放垫物,上放钤印纸张,利用透过来的空格审定钤印位置。只有将印面左、下两边对准空格相应两边,即使印面再大,两边形成的直角尽可向左边上 方、下边右方伸延。这叫定位。然后将印章平稳钤下,先垂直均匀用力,后向上下、左右(大印还要将四角)略微倾斜,用力钤压。然后揭印,用左手按住纸,右肘在桌上作支点不动,便于右手指执印轻轻的揭下来。如欠清晰,仍另外重新钤盖,直至满意为止。钤完后将印面擦干净。有的篆刻家,要求相当高,有时一个上午, 平心静气仅得一、二份钤盖理想满意的印稿,初学者更不必性急从事了。
前人的印章如果印面已呈高低不平状,钤印不易平伏,可用右手将印章连钤纸慢慢挪起,左手指托住,反转过来,左手执住章和纸,以右手拇指指甲轻轻摩擦纸背,均匀周到后,倒过来再揭印。较平刻面或用右手执印连纸,在玻璃板上轻轻打圆转摩擦,然后揭印,不妨一试。
所谓“刻六钤四”,正说明了钤盖印稿颇为重要的作用,不可忽视。各人可以各法试验得之,不必强求一律、固守成法,只要钤印效果清晰美好就行。印泥、纸张、技术,三者相和谐,运用既熟,成竹在胸,自能得心应手,斯为妙哉。
DSC0007.jpg
钤印是很有讲究的,如果在一幅作品上安排好符合画面章法布局和风格特点的印章,就会给书画作品起到画龙点睛之奇效。反之则会破坏整个画面布局的协调,从而降低书画作品的整体质量。书法中以全黑布白为主的贯穿始末,少许朱红破之,在视觉上填补了孤寡单欢之遗憾。在漫长的书画艺术发展史上,钤印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审美特效和必备之章法。如果作品上不最后钤印,似乎有未完之余或重修之故,给人没有一个圆满的交代。
近人劳笃文跋周季木《庚斋传古别录》:“刻印所以传书之形,而神寓焉。不拓则神不传,拓之不善则神乖。印之善与不善,刻之功六,而拓之功四也。印有长短、大小、方圆,文有朱白、肥瘦,刻有顺逆、深浅,泥有燥润、浓淡,纸有滑涩、坚柔,籍有厚薄而手有轻重、疾徐,印也,文也,刻也,泥也,纸也,籍也,手也,七者俱调而心不应、神不遇,犹未得也。”因此钤印得法与否,至关重要,不可不察也。现以己之经验简述如下,并请方家阅正。
用印常识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需盖了。
国画横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下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此处如不需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均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方形闲章,若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就喧宾夺主了。
国画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与他行字长短,不可整齐,盖印亦如此。
盖二印,一方形,一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盖二印,一大一小,不可匹配。同样大小可匹配。
盖二印,一长方形,一椭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盖二印,上阴文,下阴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印章上下有字掣肘,就失去自然现象。
已经落款盖印字画,款后不可再落上款赠人,就失敬了。
花头,鸟尾,树枝,山顶上,不可落款盖印。这是画家最起码的常识,不可不懂。
匠刻印章,不可用于书画上,需用艺术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
普通印,不适用于书画上,要用八宝印泥。
盖二印,距离不可太远太近,相隔一个印距离正好。
盖二印,印文,章法,刀法各异,不可匹配。要用相同刀法所刻印章。
画上不可题打油诗,一来识者奚落,二来作品就贬为低俗。
上款上端不可盖闲章,压在人名头上,人家很忌讳。一来失礼,二来破坏了画面。
盖压角闲章,不可太小,宣纸四开,用方形石印,大约三公分,比较适中。
盖压角闲章,不可盖二方上,一方正好。印与边距离约1.5 公分为适中。
落款字下不盖印,而偏要盖在款字左右,脱离字行,而成画外物,特殊情形例外。
书画上,不可盖上劈头大印,即成巨印炸弹,毁灭了美丽的画面,令人看了很恐怖。
小画不可题大字,大画不可题小字。小空不可题字多,大空不可题字少。
书画上姓名印,不可连盖三印以上,应盖二印,或一印妥当。
书画上下左右,不可任意盖印。盖多不当,不如少盖,印章印泥不佳,倒不如不盖好。
盖二印,不可东倒西歪,如何盖法,用力轻重,印章印泥保养,一切要潜心研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画上不可题上粗俗字题,致影响画面美感,就未能免俗了。
书法四联首幅,右上可盖印首小长形章,其余不可盖,如统统盖上,行气就破坏了。
印章按内容分类
1. 姓名斋号印。这类印包括姓名印、姓氏印、名印、表字印(字是父母或请有文化人起的。到成年后才使用。古代直呼对方姓名是很不礼貌的,见面只称呼字、号。古代男子二十称“弱冠”,表示已成年,需要社会活动,起一个字让人称呼。字与名要有相关意思,比如毛泽东,字润之,泽与润意思相通。)、别号印(号也是对人的称呼,但与名字没有什么关系。而往往反映了一个人的志向、爱好、性格特征,比如三国时的“卧龙”、“凤雏”、后来的“东坡”“白石”等。有别人起的、也有自己称的。)斋馆印(文人墨客多喜风雅,往往根据个人的喜好,给自己的住处、书房起一个名称:某某堂、馆、庵、斋、轩、亭、楼、庐---根据这名称刻的印就是斋馆印。)
2. 鉴定收藏印。是用在书画、书籍等有价值文物上的印。见得较多的是“康熙御览之宝”、“乾隆御览之宝”。为了不污损文物,这类印往往是朱文(也称阳文),刻得很细,很精巧。
3. 吉语、诗词佳句、成语印。由于这类印是用文字表达了对某种意境、味道的追求,对于提高书画的品味作用很大。尽管它被称为闲章,但闲章不闲。闲章不受文字多少、内容的约束,可以准备很多。齐白石自称是“三百石富翁”,还刻了这方印。使一些不会篆刻的书画家羡慕不已。有时它还能起到补充内容、深化主题的作用。
4. 记时记事印。甲子、乙丑、------今年己丑等、王福厂的“我生之初在庚晨”,吴昌硕有“一月安东令”,徐三庚有“两游雁荡四入天台”。成为历史的记载。
5. 肖形印。比如四灵印、十二生肖印、佛像印、神话故事印等等。肖形印要以古之肖形为宗旨,追求质朴自然的效果,不能一味求真取实。否则失去了肖形印的传统特色。
印章的使用
1. 印章的使用应与书画创作相匹配。
(1)篆刻水平与书画创作水平相匹配。如果篆刻粗劣,反而会成为书画上的污点。
(2)篆刻的风格要与书画作品相协调。一工俱工,一放俱放,才能相得益彰。齐白石的印不能用到吴湖帆的画上,陈巨来的元朱文也不宜用到齐白石的作品里。
(3)闲章的文字内容与书画创作主题相契合,有点明、加深主题的作用。或藏弦外之音,使观者有余味。
2. 能调整、强化书画构图。
(1)平稳重心。印有轻重,朱文轻,白文重。两印相叠,朱文在上,白文在下。印有大小,小的在上,大的在下。方形印最重,其次是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其它形状一般不用,因有俗的倾向。姓名印、压角印一定要用正方形。起首印以长方、椭圆形为多。边形可用长方、椭圆、圆形。
(2)增加变化。平板处加印可使其变化,空疏处添印可使其充实,失重处加印可使其平正。尤其是书法、水墨画,可使其鲜亮。
3. 用印宜成单数。古代称奇数,其中包含扶阳抑阴的意思。书法作品一般印不过三,画作也不宜用印过多。否则有喧宾夺主之嫌。
4. 几种印章的具体用法。
起首章:如果是书法作品,应钤在右边第一行的第一、二字之间的右侧,或第一字的右侧并稍高于字头。国画,如题款在右上角,与书法同理;如题在画的左边,或其它地方,此印应省去不用。此印以长方、圆、椭圆为宜。
压角章又称押角章:只用在画上,是画中最大的印。只能钤在画的左或右下角。一幅画只能用一次。与起首章成对角呼应,二者不能上下成一直线,否则整幅画重心向一边倾斜。
姓名印是钤在落款下面,书画同理(一到二枚,不宜太多)。如落款是有姓有名,可只用姓或名章。后面次序是字号印、年龄印、斋馆印。斋馆印可当闲章使用,但要取正方形之外的形状。姓名印不可作闲章使用。
边印也就是闲章,钤在画的左、右两侧。如左右都用,不可平行。
5. 印泥的选择。办公室的印泥不能用,要化出来,糟蹋了字画。最好用“西泠印社”的印泥。颜色或红或朱。蓝、绿等色不可随便用,这是书画家居丧期间才使用的。黄色可用在红纸对联,或其它以红为底色的作品上。剪一小张宣纸钤上印,粘贴在作品上。白文印泥要蘸得多些,朱文要蘸得少些,手法也要有轻重。
6. 钤印时垫纸不可太厚,朱文直接在玻璃板上钤,白文可在下面垫二、三层宣纸即可。
传承历史/钤印 编辑
中国的印章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见之于古书画上钤盖最早者,应以唐太宗“贞观”年号的联珠印为始。至于钤印书画作者本人印鉴的早期所见为北宋的文同、郭熙、米芾、赵佶和南宋的杨补之、赵孟坚、郑思肖等人。
DSC0008.jpg
书画钤印大致可分以下几种:书画家个人名章,包括姓名字号、斋堂阁馆等;闲章,包括古语妙句、自讽嘲诩、鸟兽花押、随形骑缝等;鉴藏章,包括历代帝王收藏鉴赏印、收藏家、鉴赏家的名章等。
钤好印章除手法和力度外,印泥是不可或缺的。印泥又称印色,分为朱色、墨色、蓝色三种,用法各殊。朱色印泥历来普遍用于文书、契约、书画艺术品之上,起着信据、签押的作用。《北齐书·陆法和传》曰:“其启文朱印名上,自称司徒。”这是用朱盖印最早见于着录的。另外,在鉴定书画作品真伪时,考证图章印色也能作为判断的依据。朱色印泥主要是用朱砂、陈年蓖麻油、艾绒等调制而成的。墨色印泥从唐代已普遍应用于图书及唐人写经中了。其制法是用最轻细烟龙骨、八宝粉之类与油、艾绒拌合而成。蓝色印泥是在明、清之际遇“国丧”(帝皇驾崩),在百日之内官印必须用蓝色钤盖。
宋代以前,画家都不在自己的书画创作上钤印。宋元以后,钤印蔚然成风。历代收藏家对于古代书画勤勤恳恳、孜孜不倦地进行搜集、鉴定、保护、整理、收藏,使之完整有序地流传下来,这些脉络,印章的贡献是不能泯没的,清析的述说着书画的历史。
在善本图书与书画名迹上钤印,以为鉴定、欣赏、收藏之标识,这在中国历史悠久。唐太宗自书“贞观”二字,刻子母连珠文印,四处加盖。宋徽宗的“双龙小印”、明代几个皇帝都用的“广运之宝”也是广为运用。清朝乾隆皇帝在这方面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鉴藏印很多,没有确切数字。除了当皇帝时常用的五玺、八玺,当太上皇用的印玺外,他还有用于纪录收藏地点的宫殿玺、用于表达欣赏状态的格言诗文玺,还有放置宫内各殿、避暑山庄、圆明园等处,以方便即兴创作、御题诗文时使用的印玺等等。据说,乾隆钤盖的鉴藏印,少则一方,多则十余方。
纵观古今名家钤印也是各有千秋。如,明代大家文征明在大幅作品上钤小印,而王铎却在册页小幅上用巨印,近代名家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用印神似国手奕棋,随意经营,可谓巧夺天工。但是,汲取、遵循古法钤印的规律,不仅得体大方,而且有鉴古之用,实为裨益多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0 17:49 , Processed in 0.054887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