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书法] 文盲书法家太多很滑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16 14: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SC0000.jpg
因时相传和千古不易
作者:方刘品
    赵子昂给《兰亭序》定武本题跋有段话:“书法以用笔为上,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齐梁间人,结字非不古,而乏俊气。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终不可失也。”就这样一段话,就开头的“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书法家们纷纷攘攘,旁引博证,众说纷纭,其观点林林总总,蔚为大观。这事情,真有些怪。
DSC0001.jpg
    然而怪事情多了,就见怪不怪了。事情嘛,主要是书法家们的文化功底有问题。这段文字,说了一个大事情,就是继承和创新。因时相传,是创新;千古不易,是继承。继承创新,是书法的灵魂。因为对古人的传承,加上自己的创新,才有了王羲之的《兰亭序》。“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就是指创新,有新的风格,新的精神,新的面貌。“然古法终不可失也,”说的就是传承,就是继承古人,就是忠于传统。说得多么明确,就是有人不明白!滑稽不滑稽?
    说到这儿,有人或许要说:赵孟頫明明说结字要因时相传,用笔要千古不易嘛。不错,赵孟頫的话用现代汉语来理解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问题是赵孟頫偏偏生在元朝,到现在差不多快千年了!古汉语跟现代汉语语法修辞不一样,差别很大。倘若赵孟頫还在世,跟大伙儿交流,赵孟頫的话大伙儿听不懂,大伙儿的话他也干瞪眼。“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用了一个修辞,叫互文见义。今儿个,为了书法家们理解,咱得说清楚。
“互文见义”,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种特殊的修辞手法。这互文见义的两个分句,必须整体理解,否则,就无法准确理解古人的语言。咱举个例子,《木兰诗》云: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这开东阁的门,去坐西阁的床,花木兰日常生活就这样怪诞吗?其实花木兰东西阁的门都开过,东西阁的床都坐了。当然,这床跟现在的床意思也不一样。还有,汉乐府民歌有句话:
战城南,死郭北。
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在城南打仗在城北死,而是城北城南都打仗(可以理解成城外的东南西北),城南城北都死人。说到这儿,咱回来再说“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那就是结字用笔都要千古不易,都要因时相传,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有所创新。
    说实在,书法家没有文化,就是个大笑话。互文见义,学习过古文的人几乎都知道,而且高中生都应该掌握和理解,书法家偏偏不知道,而且不是一个两个书法家不知道,是几乎大伙儿都不知道。打开网页,有一篇关于题为《赵孟頫书论的核心:“用笔千古不易”》的文章,标题明显错误,内容当然荒谬,竟然被大伙儿争相转载,奇怪不奇怪?到这份上,书法爱好者情有可原,书法家总不能是文盲书法家吧!还有,这事情,大师们只有一个曾翔,写文章理直气壮质疑《用笔真的千古不易?》,说碑学兴起打破所谓的“用笔千古不易”神话之外,始终不见有大师们出来说说清楚。大师们心里是清楚还是糊涂呢?大师们,主席们,理事们,主任们,是不是也弄不清楚“因时相传”和“千古不易”呢?当然,那些人是不是经常留一手,轻易不表态,免得出洋相,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也有可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9-20 12:34 , Processed in 0.05781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