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大禹治水出芮城禹门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8 19: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运城市芮城县西陌镇有一个叫禹门口的自然村,有分析称这里是禹的家乡。芮城县“负阴抱阳”山屏寒风,河水沃野利于百姓生存的同时也造成了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而特殊的地理风貌形成“语言岛”——这里的方言俗语最大限度地保存了上古的语言遗迹。我们可以在被誉为“语言活化石”的方言里找到这一说法,芮城人至今仍用某某门口来指称某某家所在。禹门口在芮城方言里的释义,就是大禹的家。

在禹门口村后沟峪里的断崖上,有摩崖石刻造像,北侧题刻为“舟于此出水得”。而大禹治水之大禹渡,位于禹门口正南十公里。这也是禹门口是禹家的佐证。

相传尧时洪水滔天,江河泛滥,吞噬人畜田禾,冲毁房屋村落,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尧帝怜民疾苦,命鲧(禹的父亲)治理。鲧受命前往,筑堤截流,积细成巨,水患愈烈,危害更甚。舜即位后,令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大禹洒泪与结婚才四天的爱妻告别,他站在家门口举目四望,村东共水汤汤,村西洞沟水泱泱,两水同流汇入黄河。于是他在此修造木舟,乘舟而下勘测水情。自此,禹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辇,踏上了治水之途。

大禹历经跋涉来到了黄河岸边,在大禹渡村东一高台地停船靠岸,在此歇脚并亲手栽下一棵柏树。如今,这棵古柏历经数千年,仍然枝繁叶茂,当地人将其敬奉为神柏。传说,大禹就是在神柏边勘察水情,得到神灵点化,悟到了疏而导之的治水良策,亲自率领大军凿龙门、开三门,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终使大河安澜,演绎了千古不朽的神奇。

详细来说,大禹吸取了父亲采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训,发明了一种疏导治水的新方法,其要点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地东流入海。他认为“水性下流,当从下而泄”。于是,就从这里出发,一路沿河而上,带着尺、绳等测量工具到中国的主要山脉、河流作了一番严密的考察。他一边行进,一边考察各地的山川地形,考察各地的物产情况,开发九州土地,疏导九条河道,修治九个大湖,测量九座大山。

大禹每发现一个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个部落去发动群众来施工,该疏通的疏通,该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荒原变成肥沃的土地。大禹治水不畏艰险,吃苦耐劳,总是冲在最前面,带着大家一起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干。在《韩非子·五蠹》中记载,大禹“身执耒锸(lěi chā),以为民先。”就是说他总是亲自拿着锹锄带领人们干活。为了治水,他整天到处奔走,这一走就是13年。脸晒黑了,人累瘦了,大腿上的肉都磨破了,甚至连小腿上的汗毛都磨没了,脚指甲也因长期泡在水里而脱落,“生偏枯之疾,步不相过,人曰禹步。”

有一次他治水路过自己的家,听到小孩的哭声,那是他的妻子涂山氏刚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他多么想回去亲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一想到治水任务艰巨,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个大礼,眼里噙着泪水,骑马飞奔而去。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时间,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恶,驯驯服服地平缓地向东流去,昔日被水淹没的山陵露出了峥嵘,农田变成了粮仓,人民又能筑室而居,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数千年过去了,摩崖石刻与大禹神柏遥相呼应,似乎在向我们讲述着当年治水的诸多故事。巨灵擘山、鲤鱼神献图等神话故事,也为大禹治水增添了需要考证的脉络和丰富想象的色彩。

沿大禹渡遗址一路向北,经禹门口,过中条山,专家们发现了一条古驮运道,直通往解州东胡村。将四处遗址连接起来,就是一条帝尧时已经开通的南北古道,成为向黄河以南运盐和南北交流的必经之道。

古渡,是一幅渐渐淡去的图画。阅尽千年沧桑的大禹古渡,摆渡过多少英雄,运载过多少货物,已无从考证。站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我们仿佛能看到大禹治水忙碌的身影,感受到当年帆樯林立、装卸繁忙的兴旺景象。南来北往的商贾云集于此,相互交换货物,将贩来的盐一船一船地渡过河,运往中原地区,也将他们带来的美玉、珍宝,留给了这里的先民。

如今,更加便捷的交通代替了古老的航渡,但是古渡河港码头遗址、指示航行的古老灯塔台基,依然默默地向我们讲述着千年古渡的辉煌历史。如果您有幸乘坐羊皮筏子或古渡船渡河,穿梭于碧波翠浪之间,你还会想到万世之功的禹王吗?还会想到古渡上奔忙、为民生操劳的先民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8 22:08 , Processed in 0.041151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