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下,运城果业面临巨大挑战,提档升级成为产业发展的刚需。在这波新的发展潮流中,生产高端苹果,占领高端市场,从向数量要效益逐渐转到向质量要效益,运城果农中站出了不少探索者,其中就有临猗县河清苹果合作社的王光明。
梳理他5年多来的探索、挣扎、教训以及收获,可能会给我们以后的道路,提供有益的参考和路标。 启 动 王光明是个老资格的果农,种管果树已有30年,在当地也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土专家。
在种植苹果中,他越来越清醒地发现,在市场经济下,果农们越来越多地依靠化学肥料、化学农药、激素农资做支撑,以求高产,希望通过产量来抵御价格变动维持总收益,却带来了环境污染、土壤板结等一系列不良影响。更严重的是,这种环境不友好的生产方式依然是不可持续的,当全国苹果种植布局发生改变,市场供求关系产生逆转之时,果农的苹果时不时就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滞销。
原因在哪儿?王光明思考到最后,将这个问题的答案总结为3个字:同质化。
“主要还是我们的苹果同全国的苹果大同小异,同质化严重,甚至在某些指标上还不如其他一些优生产区,我们只能另辟蹊径。”王光明说。 王光明的“蹊径”就是“走高端”。
2014年秋,王光明启动了“奇缘清”牌高钙富硒有机苹果的生产项目。他带着女婿高河清,联合山西昌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数万元组织生态农业、有机苹果生产宣传,在孙吉、北辛两个乡镇的25个村以不同形式巡回讲课3次,在推广有机肥的同时,也使有机农业的观念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
2015年9月,为更好发展有机苹果,王光明注册了“临猗县河清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他担任技术总监和总经理。当年,王光明、高河清与合作社果农孙正来实验生产的21亩高钙富硒有机苹果获得成功,一斤比普通苹果的售价高出了一大半。
当年年底,他们还在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商标“奇缘清”,同时建立了合作社网站,设计确定了合作社及产品的Logo,制作了合作社产品的二维码标签,使“奇缘清”牌苹果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5年来,王光明频繁外出参加各种有关苹果推广的活动,“有机农业发展论坛”、“有机农业与富硒产业发展论坛”、“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中国国际富硒产业博览会……慢慢的,王光明的有机苹果名气越来越大。
目前,合作社正积极响应市、县政府果园改造提升的号召,动员、组织合作社果农在今年首先打造60亩的高标准示范基地,为合作社今后的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探 索 高端之路,是条少有人走的路,王光明自然走得很艰难。
5年来,他倾其所有投资百万余元,带领合作社果农在生产流程中实验了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纯中药、矿物源农药、生物钙叶面肥、有机硒叶面肥、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生物有机肥等十几种高新技术,坚持生产流程的详细记录,取得宝贵经验,初步制定了生产流程和各项技术标准。
在实验中,王光明需要投巨资一次次更换、调配不同的生物农药,以解决生产过程遇到的各种问题,但意外总是不期而遇。
2016年8月,有机认证高级检查员来合作社考察、检查时,正值合作社嘎啦苹果收获季,苹果品质、果面都很好,结合苹果有害物质残留检测、水土检测等,王光明顺利通过了有机转换认证并获得有机转换认证证书。可是到了9月份,果园中却出现了苹果树大面积落叶现象,大部分果面有黑点,后来他只能暂时停止大面积推广实验。如今,虽然原因已经找到了,但还有一个接一个的新困难等着他克服。
不使用化学农资,但新型农资以及新的生产技术需要不断的研发;要研发推出富锌、富碘等有机苹果新产品,以丰富品牌内涵,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不断提高品牌竞争力;高钙富硒有机苹果生产资金投入在有机转换期间是普通苹果投资的3倍左右,在特定时段果农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作为生产端,合作社在销售端天然处于弱势,如何寻求强有力的销售渠道,是问题的关键……
这些问题,不是王光明一个人的问题,但王光明想走出一条“高端”苹果路,这些障碍他必须克服。
希 望 虽然高端之路很艰难,但王光明依然充满着希望。
这个希望首先来源于逐步升级的市场需求,如今市场上普通苹果供应越来越充足,但人们更需要的安全、健康苹果却供应不足。有机苹果口感纯正,酸甜适中,还对人的健康有益,有着一定的市场需求。目前他的有机苹果在市场上的批发价为6元—8元/斤,比普通苹果一两元钱的价格要好得多。
其次,当地政府的重视也让王光明有了更大的干劲。
当地主要领导深入到他的示范园进行调研,他的苹果被写入当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他的高钙富硒有机苹果生产项目已经列入当地的发展规划,当地的农委、农经、果业、农机等涉农部门也给予了高度关注。
王光明越干越有信心,对未来有了新的规划。“我们的远期规划是建立上游产业链,生产生物药、生物有机肥,降低基地生产成本;建立下游产业链,生产高钙富硒有机苹果汁、果酱或者果干,提高产业收益率。我们还将在合作社内部实现生产流程、生产标准、技术创新、品牌标识、品牌文化、宣传销售的‘六统一’,希望能为运城苹果的提档升级闯出一条新路来!”王光明说。
记者手记: 新时代需要新创业 □陈永年 “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却输了!”这是昔日的“手机霸主”诺基亚倒下时最真实也最无奈的哀叹。
没有办法,你在功能手机上再如何呼风唤雨,可如今的赛道变成了智能手机,不但毫无优势,甚至在一定意义上讲,原来引以为自豪的优势正是如今无法摆脱的负担。
同理,正如中国极为发达的农业文明,将以农业为根基的社会治理体系发展到了极限。但面对工商业文明这一新赛道,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在这个新环境中获得一定的安身立命的本钱,从长远来看,这样一个适应与转型的过程依然还在进行。
环境变了,我们在特定环境中的所有行事办法和规则,都要跟着变化。否则,那就是缘木求鱼,就是唐吉诃德。
有人曾经总结,出生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那一代人,创业成功靠的是三样东西:第一,胆大;第二,勤奋;第三,好运气。因为那个时候正处于巨大的改革红利期,市场经济中可谓到处都是机会,到处都是黄金。
如今,市场环境变了,中国也变了。如今的创业,越来越要依靠专业,这意味着如今的创业门槛越来越高,靠着一身胆量成功的可能性越来越低,更大概率的结果是被“风车”打得遍体鳞伤。
社会尊重每一个不甘于平庸,不愿意接受现有秩序的创业者或先行者,但不得不说,这个世界对创业者“技术含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了。
如果再提前三四十年,依王光明的个性和毅力,创业成功是个大概率的事件。但在如今,他面临的各种困难,却在告诉他,也在告诉更多的人,如何适应新时代新创业的新要求。
创业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我们的创业者在项目中要投入得越来越多。比如有机苹果,如何达到各项指标的要求,如何让这种指标以可视化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理解,如何在市场与需求之间实现成本与投入的平衡……这其中包括着新的农资研发、新的技术规程、新的管理标准等等,这些尽管都是生产端的范围,但也不是仅靠一个合作社或者一个果农个体能够完成的。这就必须要走出去,要和外界联合,实现优势资源之间的链接,在高新技术领域我们讲“产学研”,其实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任何一个产业,哪怕是土里刨金的农业,也离不开“产学研”的保障。在现在这个社会,没有人能独立造出哪怕是一支铅笔,同样,也没有人可以独立生产出一枚有机苹果。
这还只是生产端,看上去是果农们占有优势的战场,如果论及商业营销,那就更需要专业人士甚至是企业来完成了。
总之,如今创业要成功,胆大让位于以专业知识赋能的细心;勤奋,早成了创业的基本要求;至于好运气,没有对政策走向的科学判断,没有对多种资源的优化组合,没有对产业链条的科学布局,那也只能是“别人家的孩子”。
祝王光明们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