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随笔] 苏东坡诗文的民生主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10 20: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科考。年仅21岁的苏东坡随父亲苏洵穿剑阁越秦岭,历时两个多月赶赴京城参加殿试,在388名举人中脱颖而出,以第二名的成绩荣登进士榜。正当要做官时,老家眉山苏府传来噩耗,母亲程氏病逝。苏东坡遵循古制回眉山为母守孝期间,在《策别训兵旅二》中写到,“民者,天下之本;而财者,民之所以生也”,爱民、惠民、敬民的思想此时已深深熔铸在苏轼的思想深处。

守丧期满,苏东坡再次从眉山出发。初入官场的苏东坡先后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殿中丞等,事业可谓风生水起。当王安石急切峻厉地推行新政时,年轻气盛的苏东坡纵笔写下著名的《上神宗皇帝万言书》,以犀利观点和恳切言辞陈述自己的政治哲学和改革主张,并郑重告诫和劝谕神宗皇帝:君之为君,非由神权所受,而是得自黎民百姓的拥戴。为了实现“视民如视其身”的夙愿,苏东坡写了大量文章和奏书,表达民本思想、阐发民本主张。在屡屡上书无果的情况下,苏东坡以创作诗词来表现百姓疾苦、反映黎民诉求。

“宁为民碎、不为官全”的苏东坡遭到王安石弹劾和宋神宗罢黜,他上书皇帝请调外任于杭州、徐州,以避开朝中不休的争端和俗务琐事,实现扶危济困的抱负。苏东坡携家带眷离开京城,先后赶赴杭州等地任职。自此,苏东坡在地方躬行其在科考策论中所提出的政治理想:“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并在让利百姓、惠泽民众上卓有建树。这期间,他也写下了众多传承后世的炫美篇章。



在杭州,苏东坡不仅疏浚运河淤泥、建设输水管道、修筑西湖堤坝,而且写就了《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著名诗篇。在密州,苏东坡在抗旱灭蝗、抓捕盗贼、厉行法度的同时,还创作了《蝶恋花·密州上元》等脍炙人口的垂世佳作;在徐州,苏东坡既抗洪护城、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又书写了《放鹤亭记》《登云龙山》《九日黄楼作》等经久传颂的名篇;在扬州,苏东坡不但重开漕运、废除花会、减免税赋,而且写下了《西江月·平山堂》《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等传世经典。

元丰元年(1078),徐州发生严重干旱,身为太守的苏东坡曾往郊外石潭祈雨。天降甘霖后,他又率官衙人员到城东感谢上苍,途经村野看望乡民时为老翁挥笔“道逢醉叟卧黄昏”,为村姑泼墨“旋抹红妆看使君”。苏轼不辞辛劳、风尘仆仆,连续走访多个村庄,连枣花落在衣服上的“簌簌”之声都听得真真切切。正是因为苏东坡的体察民生,才写出了“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细腻的诗句,描绘出“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的逼真情状。



元丰二年(1079)十二月,苏东坡被人以文字狱构陷,在死而复生般的脱险后,他被授黄州团练副使,带着家人,冒着漫天风雪,向着偏僻的黄州小城蹒跚而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荒寒凄寂的黄州并未销蚀苏东坡的济世情怀,在读书和禅修之余,苏东坡经常向田野农夫、湖边渔翁、市井商贩咨询请教,甚至亲自攀援峭壁、遍尝百草、采撷中药、治病疗伤。与唐代孤傲的大诗人李白不同,苏东坡虽然也特立独行,但“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田园乞儿”,既与诸多贤达儒雅之士频繁交往,又和众多底层百姓一同劳作。黄庭坚、秦观、米芾、王巩、司马光、张方平等患难与共的资深老友前来探望,为苏东坡孤寂的生活注入了温馨;与天真朴实的黄州百姓的亲密接触,更使苏东坡的心情得以宽慰。

黄州给予苏东坡的精神生活是富足的,但提供的物质条件太简陋了。在苏东坡和家人的生计难以维持之时,友人马正卿在黄州城东请得荒地数十亩,供其解决衣食温饱。苏东坡遂援引白居易诗词取名为“东坡”,自号“东坡居士”,体验“垦辟之劳”。苏东坡一名自此不胫而走,民间至今流传的“东坡帽”“东坡履”“东坡肉”“东坡饼”等,也为苏东坡平添了诸多佳话。黄州四年,是苏东坡人生蜕变的重要节点,他的民本情怀也获得了一次升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0 00:45 , Processed in 0.048754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