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鹳雀楼源流(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16 09: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鹳雀楼源流(上)

1.jpg

鹳雀楼,是一座见证过大唐中都蒲州繁华往事的古楼,也是中国历史四大名楼中,唯一位于黄河岸边的楼宇。因为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登鹳雀楼》,它穿越1400多年岁月风雨,于新世纪之初,铿锵重生,续写了一段非同寻常的历史。

□记者 张建群

前世今生

史料记载,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约557~580)。北周与北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鲜卑人,心向大汉文明与文化。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与西魏,又演化为北齐与北周。鹳雀楼的问世,可以说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很特别的背景。

这座楼本是胡人对汉文化向往并传承的产物。因为一首诗,它又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鹳雀楼历经隋、唐、五代、宋、金700多年历史,一直到另一个以剽悍著称的少数民族蒙古族进入中原。元初,成吉思汗率领的金戈铁马横扫中原,一把火焚毁了古老的鹳雀楼。从此,鹳雀楼就像黄河边上的一朵云一样,仅留存下一片沧桑的遗迹。

明朝初年,其旧址尚存,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河水泛滥,河道摆动频繁,将楼的旧址淹没在了漫漫黄沙之中。但是,王之涣《登鹳雀楼》的诗歌仍在传颂,人们便将距其旧址不远的蒲州西城楼当作“鹳雀楼”,常有文人墨客上去眺望黄河,直抒胸臆。

历史的车轮驶入现代,在永济成功复修普救寺后,1991年,全国旅游地学文化研讨会在运城召开。

当时,来了罗哲文、郑孝燮等许多国家级的文化专家参会。会后,专家们来到了永济,来到了普救寺。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听永济相关负责人汇报,历史上的鹳雀楼就在永济,而且就在距离普救寺不远处的蒲州老城遗址西门外黄河岸边。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们一片感叹声:不得了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国妇孺皆知的名篇,毛泽东同志曾六次书写《登鹳雀楼》,中国人生生不息、勤勉前进的精神信条在其中,中华民族的文化高地、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在那里!

鹳雀楼,承载了中华数千年文明与自信,应该重修!在那次大会上,在场永济人的激情被点燃了。

但是,容易做不成大事情,光立项就颇费周折。

当时,省有关领导对于永济要在黄河岸边重修鹳雀楼的计划难以理解。

第一次项目没有立上,无功而返。

第二次省计委终于同意立项了。但是,没有资金。

鹳雀楼,仅立项就用了5年时间。

艰难重建

鹳雀楼复建工程启动那一年,时任永济市旅游局副局长、普救寺文管所兼旅游管理所所长李满囤找到当时的永济市市长潘和平,红着眼睛问:“市长,你说句话,咱这楼还建吗?”

潘和平说:“建,肯定得建!可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咱没钱呀!”

“我们家姊妹9个,外加上我爹一共10个人,每人出10万,凑够100万,先动着,行吗?”李满囤说,“建,咱开工建,动起来了就好说了。”

鹳雀楼就在那种纠结中,动起来了。

1997年12月26日,开工奠基那天,大雾漫天。与鹳雀楼重建工程有关的所有人心中几乎都沉甸甸的,大家担心下雨,影响工程当天的正常进行。然而,11时50分,奠基仪式正式开始,忽然间,奠基现场云开雾散,阳光穿云破雾照亮了现场的每一寸土地。

鹳雀楼开工建设了,资金严重短缺,潘和平四处联系,工程艰难推进。

历史上的鹳雀楼在蒲州城西门外偏南1500米处。那里如今是黄河滩地,已经看不见黄河了。因而,重建鹳雀楼,首先面临的就是选址问题。

在黄河滩地上选择一块地方建楼,谈何容易。那流动的泥沙如何能承载得住巍峨的鹳雀楼?

历史上的鹳雀楼是木质的,据文献记载,楼高10丈,也就是30多米。当年,楼基之下有40多米深的黄河河道。1000多年过去了,黄河河床由于泥沙沉积上升了44米,要想重现当年鹳雀楼的巍峨与视线优势,至少看到黄河入海流的豪迈,则新建的楼得有60多米的高度才行。因而设计者最初设计新楼的高度为66米。

为了能看到黄河,新楼址向南推进了几百米。

开工了,在为鹳雀楼打地基时颇费周章。钻头疯狂地向下钻却总探不到钢泥层。一米,又一米,一直推进了80多米,才终于挖到了钢泥层。楼就是要在这样的地基之上耸立。

找到地基了,开始打桩,打的是摩擦型的水泥灌柱桩。为了更好地固定地基,还采用了箱式基础。220根直径80厘米的水泥桩就在现场浇铸。

按照原设计,楼基是个巨大的土台子。堆起土台子需要5万多立方米的土。可黄河滩里只有河沙,没有一点儿土,怎么办?工程师将这台子中间设计成中空的,用水泥柱子撑起来,一楼的墙面石板挂上去。这空的地方不仅减轻了楼体对地基的压力,而且成为一个天然泄洪渠道。如果黄河水暴涨了,涌过来后,推开一楼的石板,水就可以从楼下流过。这种设计,为鹳雀楼一下子增加了可以利用的2.5万立方米空间。

这个设计,是不少人在昏黄的灯光下熬过许多不眠之夜设计出的。

勠力同心

重建鹳雀楼,李满囤副局长最卖力。他从杭州购回了几车皮各种花木,带领着普救寺一班人,早上太阳还未出来时就去新景区栽树,晚上月亮升起了才回家。

潘和平知道后,就去现场看望,看着大家辛苦的样子,提议要组织市直干部职工一起来栽树。李满囤听后连连摇手说,不敢,人海战术栽的树不易成活,那样我们的树苗可就全糟蹋了。

就这样,李满囤带人栽好的花木,全成活了,至今鹳雀楼景区后边郁郁葱葱的树林就是他当年和大伙儿辛劳的结晶。

楼一点点地在建设……没有钱了,停一段;有钱了,再建。这时,李满囤却病倒了。他咳嗽的时候,痰里常带着血丝。

他在为鹳雀楼燃烧着生命,直到在同事的催促下到医院检查后,片子显示,肺部有阴影,从形状看,不太好。

1999年,鹳雀楼复建工程历经千难万苦,已经封了顶时,李满囤的病也已经日渐沉重。作为工程副总指挥的他,那次跟着潘和平去云南开旅游会,回来后,他进了病房。

不久,李满囤走了。

走之前,他在昏迷中一直在喊:“张三,你这里还没有干好!李四,你那里没有干好!这么大的工程不好好干能行吗?”

为鹳雀楼受累的不只有李满囤一个人。工程开工之时,因为实在没有钱,当时的永济市委、市政府领导就想了一个法子,学习南方的做法,提前发行门票,按每张门票10元钱的价格,向永济市市民发行了300万元的门票。

提前发行了300万元的票款还不够,时任永济电机厂厂长的董宇知道情况后,把厂领导班子带到普救寺听了情况介绍,他说了一句话:咱们工作、生活在永济这块土地上,应当为它做些事情。于是,班子当即决定把全厂职工的年终奖以入股的形式给了景区建设,景区有了1000万元工程款。

永济鹳雀楼重建工程尽管十分艰难,却在不断推进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0 07:56 , Processed in 0.042302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