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枣乡脊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27 10: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枣乡脊梁

作者:关英才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临猗县涌现出了一大批务枣能手,是他们不懈的努力带动了当地枣业的良性发展。今天,我们就讲讲其中三位“枣乡脊梁”的故事。

潜心研究,为了故乡枣儿香

据果树志·枣卷记载:枣树的栽培有3000余年的历史。周朝的《尔雅》一书中写有:“今河东猗氏出大枣子如鸡卯”。唐代诗圣杜甫云游河东猗氏留下了“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的佳句。

说起临猗,自然会说起庙上乡,因为那里有八万亩枣园,被官方称为“中国梨枣第一乡”“全国枣乡十强县”。枣熟季节自然是:枣红映天,枣市火热。万亩枣田车水马龙,路旁枣市熙熙攘攘。


位位枣农:笑看万亩玛瑙田,三秋醉饮两杯酒;诚待八方远来客,满面春风一袋烟。“全国枣乡十强县”自然有珍奇佳果,“世隆”合作社的有机冬枣,脆甜醉心,绿色健康,一盘盘端到正在庙上召开的全国干果科研会专家的面前,成了让他们赞不绝口的品鉴名品。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庙上乡山东庄出了一位敢吃螃蟹的人,他叫隋建国。小伙子高中毕业后,因表哥在山西省农科院果树所工作,心眼灵活的他也临时挤到那里学习,跟着表哥研究枣树。其间,他发现庙上乡地垆水碱,种不出优质苹果,便叩问田家:“人家都靠果树发财致富,咱们总不能守着果树受累?要不要更换新的树种、寻条新的出路?”

由于正在研究枣树,他便萌发了种枣树的念头,于是横下一条心,提着干粮,喝着凉水跑到郑州,将一种灰枣树种引了回来。几位邻居苦于种不成果树,便也跟着栽起了灰枣树。换上灰枣树,隋建国无异于引回了摇钱树,栽下了新希望。


天天趴在地头,不是浇水就是锄地,心里甜甜的,巴望着灰枣树能结出红亮红亮的鲜枣,能代替果树,能让他们赚钱。谁知,春去秋来,灰枣树却立地不适,树势不良,生长缓慢,挂果率低。

他再次寻到农科院的表哥毕平。诉说了试种灰枣树的失败,说:“我就不信没有一种枣树适合咱庙上!”一句话说得毕平心里热乎乎的,他也心系故乡啊!于是他热情地向隋建国介绍了梨枣,并和他一块研究出了“酸枣育苗、蜡封接穗推迟嫁接、矮化密植”新技术。

隋建国兴冲冲地带着这套真经,率先在他的责任田里种了五亩。幸运总是光临那些勇于创新的人!这一次,隋建国获得了成功。他的梨枣皮薄肉厚,酥脆甘甜,果形周正,果面光亮,在庙上这片土地上很快就闪出一抹亮眼的曙色。

不想,隋建国正在高兴时,他的五亩枣树却被人为偷接穗,削了个七零八落。他傻眼了,他流泪了。枣树是他的心尖宝贝,枣树是他的新生婴儿!不过他想,谁偷接穗,也是为了发展嘛!经过这样的阵痛和裂变,庙上乡一下种了八万亩梨枣,占全乡十万亩土地的百分之八十,被国家林业部称为“中国梨枣第一乡”。正是隋建国的这一笔,在庙上大地的画稿上描黄画碧,尽情挥洒,写下了标新立异、恢弘隽妙的梨枣画卷。

独辟蹊径,开发冬枣新品种

梨枣盛行了几年后,由于全国各地大面积种植,造成产量过剩,集中上市,产品滞销,价格由十几元降到几角钱。枣农又陷入了迷茫:庙上又该种什么?还是这位隋建国,又在困境中另辟新途,进行了第二次抉择。他到山东沾化参观后,又瞄上了冬枣,头一名从山东枣农那里弄回6000株冬枣接穗,率先在庙上发展了800亩沾化冬枣,开启了庙上乃至全县“冬枣时代”。


冬枣的大面积种植,使庙上枣业像井喷一样迸发。广袤的八万亩土地上,每一片、每一垅都成了枣农忘情的“伊甸园”。隋建国的试种梨枣、改种冬枣无疑是庙上乃至全县枣业发展史上第一块闪耀着光华的里程碑!

枣业的发展是一出上演不尽的连续剧。

冬枣兴盛了一段后,从黄河彼岸来了一伙人,偷偷向枣农兜售一种所谓的枣树营养液。他们说得很神秘、很神奇。一些枣农在利益的驱使下,就信了,就用了。果然,这些东西能治虫、能催红、能脱青、能膨大。


但人们慢慢发现,在少数地块,昔日那通红透亮、甘甜浸心的冬枣变成了鸡蛋大小,几天可红,甜中带苦的“变味枣”,这哪里还是原来的冬枣?

就是在这时期,庙上乡新安庄又走出一位顶风弄潮人,他叫谭传永。老谭,一位四十五、六岁的山东汉子,黑黑的皮肤,突突的颧骨,浑身透出一股倔强。他拿着鸡蛋大的膨大冬枣,说:“这还是冬枣吗?真正的冬枣只有12克大小,瓷实脆甜,吃了养人,这种变味枣炫虚、味怪,吃了害人!我要把真正的冬枣找回来!”为此,他四处寻找行家、专家,终于有一天,他在平陆找到了枣树专家刘全保。

这位枣树专家倾毕生心血,研究出一套《枣树辩证管理技术》,其要点是:五位一体:一、树势:保持一主一杆;施肥:靠地下种草;防虫:用大蒜、苦楝籽酵素;增加肥力:喷奇蕊胺机酸;平衡树势:用矿物油。

老谭遇到了知己,两个人一谈就是一整天!老谭说:“这些营养液把人害苦了。”刘全保说:“要不废除这些东西,冬枣就要毁了!”酒逢知己千杯少。老谭顿时觉得被世事弄皱褶的心叶情不自禁地伸张、舒展了。

从平陆回来,他一心一意按刘全保的方案做了起来。方案让种草施肥,老谭便照做;方案主张一主一杆,老谭照样修剪;方案说防虫用大蒜、苦籽酵素,老谭就买大蒜,收集苦楝籽。日出日落,云卷云舒。老谭终于种出了“老谭小冬枣”。他摘下第一颗红了的小枣,咬了一口,瓷实甘甜,味道纯正,他笑了,一脸灿烂。

在大地上,每束阳光都有照耀的理由,每一种种植都有自适的风流。“老谭小冬枣”以别样风采在庙上亮相了!头一年,浙江枣客寻到田头,订购了他的小冬枣。但让他料想不到的是,人家反馈的消息却是:你的小冬枣适应不了市场,顾客还是喜欢大一点的冬枣。

老谭愤愤不平,这世风咋这样浮燥?这顾客咋如此虚荣?那大枣是膨大素弄的!虚空虚空,没味道!但是老谭的纯真,在吵吵闹闹的世风面前太弱小了!

第二年浙江枣客还是来了,但订购的数量少了许多。第三年、第四年老谭的小冬枣的销量逐年递减。虽大地如诗,涵养心灵。但市场的逻辑总有本心之外的一重重诱惑。老谭一路走来,有了一丝生命的疲倦,但却是那种无怨无悔,不轻不贱的疲倦。虽然霜染鬓发,却依旧是精神矍铄。

直到第十个年头,浙江枣客只是自己心里清楚,老谭的枣好,个人买了极少一点,自己吃。老谭坚持种生态冬枣没有变富,那时老婆患了病,儿子年已27岁尚没娶妻。


但老谭却认准了一个理,只要产得是绿色冬枣,总有一天会被市场认可,他不相信,世人真得分不出真假,好坏!他虽然没有赚到钱,但却坚持着一种创新精神,也应该算是庙上冬枣发展史上的一根旗杆!

与时俱进,开启有机冬枣新模式

千百年来,如老谭这样的农民有很多,他们像牛一样辛勤,像土地一样奉献,像野草一样生生不息,但他们是草根小民,是无数的弱者。然而“弱者力量汇集在一起,就会成为改写历史的力量”。

2018年,猗氏镇崇相西一位女强人叫赵惠玲,听说了老谭的故事,说:“一个人不行,就扎着堆干,只要坚持,一定能种出有机冬枣,闯出一片新天地!”她带着理想、携着志气向庙上枣乡走来。

她见了老谭,说:“老谭哥,你服气不?”老谭说:“不服气,明明咱这枣不下化肥,不喷农药,真纯脆甜,怎么这市场就不认可?”

赵惠玲说:“他不就是嫌小吗?咱另投高师,另讨高招,让枣长大不就行了!”老谭眼睛一亮,对呀!这十年我咋就不知道换个法儿做呢?赵惠玲说:“过去你一个人干,抗不了风险,淌不过市场这条河。不如咱成立个合作社,众人划船过大江嘛!”老谭说:“我给咱联系枣农。”赵惠玲说:“我给咱跑专家!”一场冬枣的回归革命就在这两位草根小民的脚下开始了!

赵惠玲这位不生在庙上,却有志阻止冬枣变质变味的“女汉子”,硬是找到了中国有机农业联盟副理司长、中医农业讲课导师十佳创始人马新立。她向他诉说了老谭十年的尝试和挫折。


马教授认为,原方案,虽然不施大化肥、不打农药,但不施肥、不下粪,造成了土地肥力不足,故产量低、枣长不大。他特地向她推荐了:用生物与物理将自然能转化成营养能、生产功能性风味食品的提议,改善生态环境,保证食品安全,提高三农收益的“中国式”有机农业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方案。

赵惠玲跑专家获得成功,老谭也联系了十五户枣农。他们一碰头,便迸发出了创新的火花。“世隆”有机冬枣生产合作社成立了!

花开无言,叶落无声。他们请马教授到田间讲授,十几双粗糙的茧手记了一页又一页;施底肥时,他们跑到几十里开外,寻回了一车又一车羊粪、牛粪;在地头,他们一遍又一遍翻倒着用益生菌处理过的粪堆。


枣树生了红蜘蛛,他们一次次喷洒益生菌驱虫液。为了防止有人喷农药,赵惠玲将十五户枣农组织起来,说:“如果有一个人喷了农药,咱的土质、水源、样枣就会检测不过关,一次检测出现问题,国家会取消我们一生做有机的资格!”她让大家一一宣誓:要有科技理念,要有良心、责任心,决不喷洒农药!枣农许雪玲说:“种出有机冬枣是咱枣农的责任,咱不能含糊!”枣农王金锁说:“咱枣农虽率性,但绝不放纵!”他们集体宣誓:硬搅牛羊有机粪,甘饮驱虫益生液,誓种冬枣无公害,愿学蜜蜂甜世界!赵惠玲听着这些真诚的话,像看到了翠绿晶莹的枣叶枣芽不挂一点尘埃。她为之感动,为之欣慰!

2019年6月,到了土地、水源、产品信息资料送检的时候了。赵惠玲向第三方检测机构(上海)普研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递上了申请报告。不几天,上海公司派员来了,取走了水、土样本。


赵惠玲又从各家枣园采摘了一定量小枣样品,包装寄到上海。送上了样品信息,赵惠玲和枣农们心里七上八下:检测应该没问题吧?天地良心,咱们可没打一丁点农药,没下一锨大化肥!检测能过关吗?这地里没有留下什么残余吧?这水中氟含量不会超标吧?那心情,就像娘家妈出嫁闺女,就像初为人母等待孩子出生,既兴奋,又不安。

一个月后,检测结果出来了,87项指标完全合格。北京博物风土认证公司给他们寄来了“有机转换证”。赵惠玲和十五户枣农就像久等的高考生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就像巴望抱孙孙的婆婆从接生婆手里抱过了胖娃娃。


他们聚在一起,吼开了戏文,唱开了乱弹。老谭醉呼呼地唱着请人写的剧词:“十年风雨见太阳,十年艰辛到了头;甩掉浑名泥腿子,如今塑造新形象。老枣农还是老本色,大作为追求大目标,创新路上梦甜甜。”

目前,“世隆”合作社的枣农还没有因为种出了有机冬枣赚钱发财,他们还在创新的路上,还需要有人认可,还需要有人推介、有人扶持。但他们的成功证明了:只要有憧憬的大脑,就能酝酿出美丽的诗篇,只有洋溢激情的人们,才能创造出不凡的业绩。富裕有钱,可以为一个人贴上富翁的标签,而唯有精神的力量可以让一个人扛得起“功勋”这个字眼!

如果要问,农业的出路在哪里?果业的方向在何方?我觉得,这三位“枣乡脊梁”已经用亲身实践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9-20 05:44 , Processed in 0.05640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