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有许多大院,如乔家大院,李家大院,常家庄园,王家大院,渠家大院、申家大院.但听人说,看了王家大院,其他大院就不需要看了。因此,想去王家大院早矣,但因种种原因,都未能成行,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
早晨五点起床,天还乌洞洞黑,走出楼宇门才知道天在下雨,虽然不是暴风骤雨,但不宜出行这是肯定的。但今天又是世界旅游日,总不能让我窝在家里无所事事,于是,便同老伴、儿子、女儿、儿媳驱车上路,心想,可能一会就由雨转晴了吧!果然,车过临汾雨就停了,成了阴天转多云。
一到王家大院,就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的,我们不由得被人拥镞着,好容易才到了入门处。谁知,栏杆却七拐八拐的,只能一人一行慢慢前行,虽然一个挨着一个,却也井然有序,鱼贯而入,仅入门式,就足足浪费了十几分钟。
拐到中间栏杆时,我掏出照相机,拍下了雄伟巍峨的东门——一座三层砖砌的城楼,高约五丈,面阔三间,城楼的中间夹层是守门护卫的住所,楼上是一座精巧的“观日阁”,两边各悬挂着一盏大红灯笼,上书“王府”二字。
“王府”,就是王家大院,位于灵石县城东12公里的静升镇,是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经300余年修建而成的,是一座具有汉族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A景区。
入东门,沿坡道而上,来到东院高家崖,坡上有条用青石铺成的街道,长一百余米,宽十多米,高家崖的建筑就在街道的北侧。
这里的院落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紧靠东门的东部又分为两块,南为车马院,北为小偏院。
中、西部由两座紧挨着的住宅组成,一个是敦厚宅,一个是凝瑞居,是高家崖的建造者王氏兄弟俩的宅第。院门前都有高大的照壁、上马石、旗杆石、石狮等。两院结构基本相同,均是三进四合院,为典型的前庭房后寝室之结构,两宅均在东部辟出与三进院落并列的一个偏院, 偏院又分南北两院,南为私塾或书斋,北为厨房。
我看了王氏主人的两座院落,看得眼花缭乱。
北厅都是客厅,南厅和东西厢房是仆人居住的地方。
北厅是主人招待宾客之地,前檐留廊,廊间柱头,门楣窗框,华丽异常,各种图案美轮美奂,柱上写有对联,上联是“铭先祖大恩大德恒以礼仪传家风”,下联是“训后辈务实务本但求清白在人间”。
堂屋与东厢房之间有一偏门,穿门而过,便是偏院,南为书斋,北为厨房。
从偏院里侧门转进主院时,门内便是主人的第二个四合院,也就是内宅。内宅由北房和东西厢房组成,是主人的寝室。三面均为下窑上楼建筑。主屋一楼为老爷卧室,东西厢房是少爷们卧室,厢房的二楼则是绣楼,都是小姐们的闺房。
沿正房旁一角的石阶,上到正房窑顶,上面建有三间屋,叫始祖阁,供奉着天下王氏先祖王子乔的牌位。
始祖阁之后是一条小巷,巷北依山势建有一排十多孔窑洞,是雇工们的住处。
前后院落每一进都上一高度,层次感极强。
出了两座院向西,进入石头铺设的南北大道。然后一直往上(北)爬攀,中途,还看了几条小巷和不少院落,并到《中华王氏博物馆》一览,此馆设于王家大院恒贞堡内,收藏有王氏各类族谱261种,同时,也将太原王氏后裔——灵石静升王氏家族史作为一项必要内容列入。从而多侧面的反映了中华王氏在我国五千年文明进程中其播迁脉络和在历史上的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过贡献。
接着,再向北,又参观了兰桂园、隐翠园、红杏园等院落。
再后,调步东移,拾级而上城堡围墙,先向北,后向西,再向南,最后向东,跑了大半个城堡围墙,全是老砖砌制而成,又长又宽,站在城堡的西墙上,我拍摄了不少照片。望着这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和民居艺术珍品,我不由得为古人勤劳朴实和聪明才智所折服。据说,王家大院在鼎盛时期就有房屋8888间,就是现在也还保存着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仅高家崖建筑群就有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其中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为三进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还有各自的厨院和家塾院,并有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周边堡墙紧围,四门择地而设。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上下左右相通的门多达65道,又独立成章,其规模之大,远超其他大院。
再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建筑技术、装饰技艺、雕刻技巧,鬼斧神工,超凡脱俗,别具一格。院内外,屋上下,房表里,随处可见精雕细刻的建筑艺术品。这些艺术品从屋檐、斗拱、照壁、吻兽到础石、神龛、石鼓、门窗,造型逼真,构思奇特,精雕细刻,匠心独具,既具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具有南国建筑的秀雅风格。这里的建筑群将木雕、砖雕、石雕陈于一院,绘画、书法、诗文熔为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纷呈,各具特色,称得上是北方民居建筑艺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就是现在陈列于大院的各种摊点,也饱含文化亮点。如砖雕技艺,根雕技艺,各种布艺,王家樟木雕,王家老粗布,王家手工布鞋,现扎月饼,等等,等等。技艺之全,也是其他大院无法比拟的。
这是我初次参观王家大院所看到的,虽属走马观花,但感慨颇多颇多,故敲打键盘以记之。
文:王志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