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端午节的4种由来和传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29 19: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主要有四种,但以纪念屈原为主流:

源于纪念屈原。屈原,战国末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系楚怀王大臣,是闻名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他一生以祖国兴亡、人民疾苦为念,以楚国走上富强道路为己任。对内主张改革内政,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受上官大夫等人排挤与迫害,两次被流放远方。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于异国。后,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闻讯,悲痛欲绝,于农历五月五日抱石自沉汩罗江。

屈原投江后,百姓哀痛异常,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纷纷来到江上打捞屈原尸体;有的把饭团、鸡蛋、粽子丢进江里,想免鱼虾蚕食屈原之苦;有的将雄黄酒倒进江里,想药晕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的尸体免遭伤害。

此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便不约而同来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于是,就有了后来的端午节,并渐渐演变成了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节日之一,直到近年来被国务院定为法定假日。

源于纪念伍子胥。伍子胥,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赐子胥以死。子胥视死如归,夫差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故传,端午节是为纪念伍子胥的。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于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并为之立碑颂扬。

源于古越民族的祭祖节日。远古时代有个古越民族,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祭祖节日。后来百越人渐渐融合到了汉族中,端午节便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几种:龙舟赛、插艾蒿、悬菖蒲、吃粽子、佩香包、喝雄黄酒等。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的五月五日便划龙舟以纪念之。

吃粽子:也是中国人民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史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有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有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元、明时,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老百姓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我们北方人,又把包粽子演变为“蒸晋糕”,就是把用芦苇叶包改变为在锅内、盆内蒸,比起包粽子来要简便实惠得多。不过,仍有人用芦苇叶包粽子,街上还有卖“筒粽”的。千百年来,吃粽子的风俗,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了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香囊是用朱砂、雄黄、香料、丝布精制而成的。多是上了年纪的老太婆,从药店里买回一些朱砂、香料等,然后用红红绿绿的小丝布块包上一丁点儿朱砂、雄黄、香料,做成桃形的,虎形的,或馄饨、菱形的,在下端再吊上几根红绿丝线儿。不但玲珑剔透,维妙维肖,而且形形色色,清香四溢,既取僻邪驱瘟之意,又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实在是一种逗人喜爱的小艺术品。

插艾蒿、悬菖蒲: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因此上,几千年来,中国的老百姓都在端午节时把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有的还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等,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悬于堂中。实际上也也起到了防病、抗病的作用。

历代文人墨客也为端午节写下了不朽诗词。如(唐)文秀的《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宋)许文通的《端阳采撷》:“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北宋)张耒的《和端午》:“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现代作家老舍的《七律·端午》:“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文/王志英收集整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9-20 05:08 , Processed in 0.05453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