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散文] 抱憾飞云楼(下)_杨星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2 19: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大名楼有哪一座能与飞云楼相比?岳阳楼么?它好像村姑,飞云楼则是仙女。鹳雀楼、滕王阁、黄鹤楼,它们有飞云楼历尽千年容颜不改的风姿么?

——题记

不能不为我们的飞云楼抱憾了。

万荣有座东岳庙,位于县城西大街,因飞云楼矗立其间而驰名全国。

东岳庙内的主要建筑飞云楼斗拱层叠,如云带缠绕,由此得名。又因建筑在古解店镇,俗名解店楼。楼身分五级(明露三级),总高五十米,底层木柱林立,构成棋盘式。中央四根通天柱直达顶层,四周三十二根木柱直擎,底平面为正方形,面阔进各五间,十字歇山顶,山花向前。下面穿插材料承托,结构巧妙,外观玲珑,构成了该楼极其丰富的轮廓线。全楼斗拱密布,共三百零七组,且形状变化多端,给人以凌空欲飞之感。楼角各悬有风铃,迎风摆动,清脆悦耳。楼顶披覆着黄、绿各色琉璃瓦,每当天气晴朗,金碧辉煌。飞云楼为纯木结构,据说没有用一颗钉子。

飞云楼建筑于哪朝哪代?传说不一。《万泉县志》载:“飞云楼在解店镇,高十余丈,上干云霄,相传为鲁班手作。”又传说为唐朝尉迟敬德监修。

不论以哪种说法为据,飞云楼都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了。

一九八八年,飞云楼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大名楼有哪一座能与飞云楼相比?岳阳楼么?它好像村姑,飞云楼则是仙女。鹳雀楼、滕王阁、黄鹤楼,它们有飞云楼历尽千年容颜不改的风姿么?

滕王阁

四大名楼有什么?有文化。每座楼都与一篇诗文有着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联系。诗以楼作,楼以诗名,水乳交融,相互彰显。试问,假若没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还会游人如织、趋之若鹜吗?黄鹤楼如果没有崔颢的那首《黄鹤楼》诗,滕王阁如果没有王勃的《滕王阁序》,鹳雀楼如果没有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它们还会重建么?还有重建的价值吗?

一篇文章或一首诗,成就了一处名胜景观。

爱美是人的天性,审美则需要文化。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朝诗人王之涣这首《登鹳雀楼》,无疑是千古绝唱。在中国,呀呀学语的稚子幼童也能诵唱。鹳雀楼便活在亿万人的心中。

正是这些千古流传、万世不朽的诗文,才给那些没有生命的建筑注入了魂灵,使它们有了鲜活的生命——不论它还是否存世,它都活着。因此说,这些建筑是幸运的。

四大名楼是这样,中国不少景观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到苏州游览,特意去了寒山寺。中国的名寺宝刹不计其数,而寒山寺与之相比只像一个农家小院。但这正应了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俗话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一首《枫桥夜泊》,在题山赋诗的诗作中,好像是在枫桥侧畔建立其一座丰碑。此后一千多年,再没有人在同样的地点跨越他了。因了这首诗,枫桥、寒山寺和寺里的大钟都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胜迹古迹了。这二十八个字无疑占尽了风光,使得寒山寺名扬中外,让苏州市政府给张继颁发一枚一吨重的金质奖章,张继也受之无愧!

与鹳雀楼咫尺相近的普救寺,因了王实甫的《西厢记》,舍利塔成了莺莺塔,普救寺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爱情圣地,这里发出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呐喊。

诗文与景观相得益彰。因景观而有诗文,因诗文而景观名显。地以物显,景以文名——构成了独特的中国文化。

飞云楼缺少的恰恰是这一重要的构成部分,画龙点睛式的文化。没有四大名楼那样让人口口相传、吟诵不忘的诗文,便缺失了文化的内涵和神韵。

鹳雀楼

为此我查阅了新出版的《万荣县志》,在诗文条目中,竟没有一首前人吟诵飞云楼的诗文词赋。一篇也没有,不能不让人生出遗憾来。这么一座雄伟壮观当年一定还是富丽堂皇的建筑,屹立于此最少一千多年,难道那么多的文人墨客就没有一个人登临过?就没有为她写下一篇令后人传诵千古的诗篇?当年王之涣能登鹳雀楼,写下那首著名绝句。那二十个字,字字珠玑,一字何止千金?难道就不能往北再行走一二百里,看看飞云楼,说不定能写出更好的绝句。还有王勃,千里迢迢跑到江西,写了一篇《滕王阁序》,滕王阁因此名声大噪,而跻身于四大名楼之列。但为何要如此冷落家乡的飞云楼呢?或许因了他的文章,中国就有了五大名楼呢。

历史不能假设。事实是历代文人学子未给飞云楼留下片言只语的溢美之词。是不是飞云楼太壮观、太秀丽,让这些文人墨客惊叹之余,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之感呢?若如此,我们是否可以原谅这些古人先哲?

我还有一个担心,若干年后,飞云楼也灰飞烟灭,她是否也能像四大名楼一样复活呢?凭那句“万荣有个飞云楼,半截插在天里头”吗?我今天才感到这句话的粗俗与不堪!

飞云楼真的毁圮,那真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极大不
不幸。

不论怎样想,我都为飞云楼抱憾!

作者简介:杨星让,男,一九五三年生于万荣县。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临汾工作,一九八四年调入运城日报任副刊编辑。二零一三年退休。山西省作协会员,运城市作家协会原常务副主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9-22 18:27 , Processed in 0.04378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