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开发台湾的河东人仝卜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9 11: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仝卜年 (资料图).jpg
仝卜年(1781—1848),山西运城平陆人。

清道光十一年(1831)移任台湾,曾任福建省台湾府抚民理番海防粮补通判、台湾海防同治、台湾知府等职。

1848年秋,仝卜年“劳瘁”于即将竣工的水利工地。

他在台任官17年,兴教育,办学堂;

建砖窑,灭火患;

抵外侵,保疆土;

杀奸佞,强国本,建设、开发、保卫台湾功勋卓著,深受民众爱戴,得到道光帝的朱笔褒奖。

他历有“生佛”之谓,台湾多处塑像建庙,誉曰“仝爷庙”。

故居来历

《山西通志》卷21载有“仝卜年,平陆县人。嘉庆十五年庚午辛未进士,福建台湾备道”。

据仝氏家谱记载,仝氏祖籍在今黑龙江省隆州纳鲁悔河一带,系女真族,元末明初改复姓夹谷为仝姓。其先祖仝成庆,原籍大同市。元朝至正年间,任安邑县令,卸任后住今运城市盐湖区安邑城东三家庄村。仝成庆生有一子名德刚,有三个孙,长孙仝敬,为大门始祖;次孙仝谦,为二门始祖;季孙仝礼,为三门始祖。此村当时只有仝氏三家居住,故名“三家庄”。

长孙仝敬留住三家庄,从事农耕;

次孙仝谦率其家族移居河南创业;

季孙仝礼率其家族移居今平陆县西张村塬北边,以其姓命村名“仝家场”。

随着社会发展,张村塬本是国家官道,是安邑池盐的主要运销通道,为盐池运商提供食宿方便。仝氏家族后又南移,筑墙建屋,以农耕为主,兼营商业,办起客栈,满足商旅及当地群众消费需求。辛辛苦苦办起的店铺,生意兴隆,顾客盈门,故店铺字号取为“辛店”,由此,辛店商铺字号便演变为村名。

树上求学

仝卜年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母亲无力供他读书,他只得放牛补贴家用。牧牛路过学堂时,他被学堂里传出的朗朗书声吸引。他灵机一动,爬到学堂旁的树上听讲。他天姿聪慧,记忆力超常,把先生讲的能一字不落地背下来。树上听讲、酷爱学习的举动感动了先生,先生破例免费收他入学。入学后,他的学业与见识大有长进,特别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对他影响颇深,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又如为官者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命运分忧,为天下人民幸福出力,对他后来开发台湾表现出的政治抱负和胸襟胆魄起了很大作用。

仝卜年博闻强记,性格机敏,学科成绩出类拔萃。解州州府闻讯委派督学前来考查。一日,督学来到学堂,为仝卜年出一题“牛皮合鞭鞭打牛”,仝卜年随声答“雕毛做箭箭射雕”。督学大惊,遂搬一椅到门口,挡住出路出上联:“白虎当道卧”,仝卜年从其旁跳跃而过对:“青龙满天飞”。督学见仝卜年出口成章、对答如流、词意对仗、平仄合律,甚是钦佩,认为他以后必成大事。少年时代所受教育也为仝卜年任台湾官吏后兴义学、扩书院、课农桑、断讼狱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学养。

功绩卓著

一举成名天下知。1810年,仝卜年靠自己的辛勤苦学,先中举人。1811年,由师友资助,进京赶考,名登进士。从此以后,仝卜年赴广东肇庆、山东鲁中、福建惠安任知县,每到一处任职,当地皆流传着他为民造福的佳话。比如,1811年,仝卜年在广东肇庆任知县时,针对当地百姓行路难的问题,亲率民众修筑了异常险峻的三貂岭山路,使瓜果蔬菜得以运出,日用品能够运入,开创了“要想富先修路”的先河。又如,1827年,46岁的仝卜年赴福建恵安任知县时,锄奸剔弊,廉洁奉公,大得民心。《恵安县续志》载:知县仝卜年,大胆向海外侨胞引资内地,一时轰动“以闻于朝”,受到道光帝嘉奖。

仝卜年不惑之年,功绩卓著,有口皆碑。时任军机大臣的旗人穆彰阿,慧眼识珠,举荐仝卜年,屏保东南海疆,守卫、开发台湾。

开发台湾

仝卜年到台湾任职后,察民情,体民意,解民忧,办民事,经常微服私访。1831年,仝卜年调任台湾东北部噶玛兰厅通判府时,知府李怀玉派县丞李伏、通事王京等众多官员在县衙外恭迎仝卜年。看到轿子后,县丞等一齐涌上前,孰料从轿子中走下来的却是一位瘦弱老奶奶。原来,半路上仝卜年在轿中看见老奶奶由于病重行走艰难,便让轿给老人坐,自己下轿打听当地的民俗风情、地形地物、土语方言、生活概况。他了解到,此处田地荒废,缺通外道,大多村民没有文化,偌大个宜兰县,仅一人在基隆上学。因封闭落后,村村之间无端械斗,杀戮之事时有发生,百姓苦不堪言。

仝卜年私访还发现,台湾樟脑产量占到全世界70%—80%。但英国、日本、荷兰等国的外商,以极低价格套购、偷购,坑害樟农。仝卜年马上发出惠及樟农的告示官买官卖,以保护樟农的利益。

宜兰县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居民多靠捕鱼为生,住房多为树木柴草搭的茅舍,经常一不小心,就酿成火灾。一家着火,百家遭殃。茅草房没有抵御火灾的能力。仝卜年便从家乡平陆招募了一批工匠,前往宜兰县筑窑烧砖,传授技术。百姓盖起了砖房,结束了茅草屋的历史,火患逐渐平息。据《台湾噶玛兰厅志》载:兰城多茅舍,比年不戒于火。仝卜年募工窑平直,使民易瓦屋,火患渐息。

砖窑筑的房屋像鸟巢,当地居民称为“砖仔巢”。在宜兰县境内,现在还保留着当年筑窑烧砖的遗址。2002年,“宜兰砖窑”被列为台湾宜兰市文物古迹,观者称奇,这也是仝卜年建设、开发台湾的最好见证。

宜兰县,地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居民以打鱼为生。仝卜年在当地教居民犁耕耙磨,春种秋收。在金秋季节,噶寨头人、村民与仝卜年共享丰收的喜悦。宜兰的小伙壮如牛,宜兰的姑娘美如花。背着背篓的姑娘们笑着说:“背篓中的百合、花生、红薯、小米全是仝大人家乡中条山种子结的果。”如今当地还保留着平陆红薯熬小米粥的饮食习惯。

仝卜年的贤内助也将其织布的好手艺,传授给宜兰人,还教当地妇女缝制衣服。

仝卜年注重道德风尚教育,在当地传授儒学,有时还亲自授课;改革当地陈规陋习,禁绝原始群婚因袭的落后婚姻制度,杜绝以活人祭祀的旧礼仪,使当地居民乐享儒家文明礼教。仝卜年还注意发挥当地优势,把当地群众创造的医药卫生知识带回大陆,取长补短,相互交流,密切了台湾与大陆之间的关系。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此后不久,仝卜年升任台湾知府。此时,英帝国军舰在侵犯闽浙沿海同时,多次窜犯基隆港口,妄图把台湾吞入它们的版图。

1842年,英军进犯淡水、彰化间的大安港,扰乱百姓捕鱼。仝卜年同台湾道姚莹、镇总兵达洪阿,在台湾岛内军民紧密配合下,巧设埋伏,诱敌深入。英舰闯入港口,触及暗礁。此役共擒获英军189人,缴获大炮20门,收缴军械无数。道光帝闻讯大喜,亲笔朱谕:赏达洪阿太子少保衔,加姚莹二品顶戴,赏仝卜年戴花翎。

廉吏楷模

《山西通志》载,仝卜年和于成龙并列为“山西历代两廉吏”。

仝卜年从1811年步入仕途,到1848年劳瘁于民生工程的水利工地上,到任之处为民鞠躬尽瘁,为官两袖清风。他不为钱惑,不为色动,不惧暗杀,匡扶正义,堪称廉吏楷模。

升任台湾知府的仝卜年,为国为民的忠心不变。他赴任后,地方官员以接风为由,表演《天女散花》,知县狂言:“我要以这天女把他仝大人的魂勾走……”仝卜年不为所动,看完戏就和随员考察民风民情去了。

被英国人买通的县丞,见美人计没成,又要搞暗杀。一天,仝卜年在民间私访,发现椰子树下绑着一位老夫,衙役边打边道:“县太爷大寿,你刚卖了闺女,为啥舍不得出银子?”仝卜年见衙役举起鞭子即将抽打,便厉声道:“他的银子我出!”短墙后两个欲暗杀仝卜年的杀手李伏问小乙:“刚才机会那么好,为何不动手?”小乙:“那你为何也不动手?”李伏:“说实话,我不忍心。”小乙说:“我也一样。”人心换人心,体恤民情的仝卜年,用真情感动了杀手。

仝卜年在台为官十多年,并没有赚得盆满钵满。仝卜年的儿子仝强,回山西老家探亲。车子走后,装车的衙役飞跑至一胡同内,把这一消息报告给盗匪。漆黑夜,匪徒拦住车子,大叫放下金银珠宝。岂料,箱子打开,全是台岛特产水果及一些穿剩的旧衣服。所幸台岛海防巡逻及时赶到,擒了盗匪。闽浙巡抚张怀玉亲查此案,洗清了仝卜年的不白之冤。

台岛有如此的清官,何愁华夏不富强。闽浙巡抚、总督联名为仝卜年请功,道光帝在太和殿接见,尽列其功,给以嘉奖加官晋爵。“海不扬波,万国梯航归帝版;民皆安堵,一方乐利仰神功。”这是仝卜年在台湾宜兰市昭应宫三川殿所题写的楹联,诠释了仝卜年爱护台岛、开发台岛、保卫台岛的爱国情怀,赞颂了富饶的台湾,百姓安居乐业,一派太平盛世。

明清时期,台湾是福建省管辖的一个府衙。1885年,台湾从福建省析出,升格为台湾省。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统一祖国,是时代赋予的使命。百余年来,海峡两岸人民无不铭记和怀念仝卜年。

武安亭/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13:40 , Processed in 0.068261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