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教育经费及投资办学——运城教育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1 19: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清时期,教育经费来源于政府拨款、学田收入、捐赠、学生交纳等。

清乾隆十七 年(1752),解州知州韩桐在城内崇宁坊另建解梁书院时,发动商人和富户人家捐银1500 两,捐地44亩。

民国时期,教育经费基本沿用上述方法解决,中学和高中的基本建设、 教员薪金、办学经费主要由政府拨款,另外,向学生征收些学费补充;农村初小由村民集资解决,学生也交纳些学费。

据民国23年(1934),《山西省统计年鉴》记载,安邑教育经费4.8万元,解县12.7万元。

新中国建立后,教育经费来源于政府拨款、群众集资、勤工俭学、征收学费、增收教育附加费等多种渠道。

建国初期,农民翻了身,迫切希望子女识文断字,热心办学的人日多。当时乡村的庙宇、祠堂多为学校占用。合作化后,学校修缮,农民出工出料者很多,城内大些厂矿如盐化局、拖拉机厂等,有支援学校修繕的,有赠送学校设备的。

1958年,运城中学、解州中学、安邑中学先后办起小工厂,农村的一些中、小学也办起了小农场、小林场、小饲养场等,为劳教结合提供了场地和部分资金。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生勤工俭学遭到冲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中、小学又恢复了校办工厂、农场。当时全县有校办工厂37个,农场194个,饲养场56个,林场 71个。

1979年后,建立勤工俭学领导组和校办企业公司。

截止1984年,全市各学校办起小工厂50多个,小农场215个,小饲养场70个,小林场125人。

1980年后,国家给教育的投资猛增,1982年投资293万元,1985年投资421万元, 1988年投资663万元。

1990年,市委书记张世贤、市长张呈祥带头集资办学,各捐100元。

尔后,在全市掀起人民办教育的热潮,捐款在万元以上的个人有:

肿瘤医院崔扣狮15万元,

节能水暖 安装公司耿析镭10万元、

解州办事处孙保家10万元,

车盘乡邱家坡村侯元保5万元,

解州办事处胡天宝2万元,

北城办事处薛联存1万元,

卫诸村陈学敬1万元,

雷家坡村刘麦仓1万元,

南庙村许文海1万元;

捐款在万元以上的单位有:

三路里石灰统管站5万元,

运城高等专科学校5万元,

运城地区铝厂3万元,

运城盐化局3万元,

运城市建委2万元,

运城市潜水泵厂1.6万元,

运城地区建筑公司1.5万元,

运城地区公路分局1万元,

运城市税务局1万元,

运城市计生委1万元,

运城地区药材公司1万元,

运城地区磷肥厂 1万元,

运城地区冶炼厂1万元。

到年底,全市共集资1213万元,建新校69所,建教学楼22幢,建新校舍2.7万平方米,维修危房101万平方米,新添课桌凳1.3万单人套, 教学仪器6083件,图书4.8万册。

有315所学校达到“两有”标准,占80%;

114所学校达到“三配套”标准,占30%,各地办学条件普遍有所改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2 18:06 , Processed in 0.062255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