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运城史料,农耕文明的第一缕曙光从这里升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10 17: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安邑千树枣……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

——《史记·货殖列传》

●汉武帝时期,河东太守番系“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阴下,引河汾阴、蒲坂下”。 ——《史记·河渠书》

●魏文帝曾对群臣说:“南方有龙眼惹枝,宁比西国蒲萄石蜜乎?酢且不如中国凡率味,莫言安邑御枣也。”

——《艺文类聚·果部》

●(太祖)更有令曰:“……顾念河东吾股肱即,充实之所,是以制天下,故且烦卿卧镇之。”

——《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隋文帝时,蒲州刺史杨尚希“复引瀵水,立堤防,开稻田数千顷,民赖其利”。 ——《隋书·杨尚希传》

●高宗咸亨三年(672),关中饥,监察御史王师顺奏请运晋、绛州仓粟以赡之。 ——《旧唐书·食货志》

●唐贞观十七年,刺史薛万彻开涑水渠“自闻喜引涑水下入临晋”。 ——《新唐书·地理志》

●贞观二十三年,蒲州河津县令长孙恕在县东南二十三里开凿十石垆渠,溉田良沃,亩收十石,所以称为十石垆渠。恕后又在河津县西二十一里处修建了马鞍坞渠。 ——《新唐书·地理志》

●天宝八年,凡天下诸色米都九千六百六万二千二百二十石……正仓总四千二百一十二万六千一百八十四石:关内道(百八十二万一千五百一十六石),河北道(百八十二万一千五百一十六石),河东道(三千五十八万九千百八十石),河西道(七十万二千六十五石),陇右道(三十七万二千七百八十石),剑南道(二十二万三千九百四十石),河南道(五百八十二万五千四百一十四石),淮南道(六十八万八千二百五十二石),江南道(九十七万八千八百二十五石),山南道(十四万三千八百八十二石)。

——《通典·食货》

●永徽元年(650),绛州曲沃县令崔翳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引古堆水开凿新绛渠,溉田百余顷。

——《新唐书·地理志》

●宪宗元和时,绛州垣县的粟出漕河南,“治新仓……请留垣县粟粜河南,以钱还籴绛粟,既免负载劳,又权其赢以完新仓,绛人赖利”。 ——《新唐书·李宪传》

●河中进嘉禾。——《白居易集·批河中进嘉禾图表》

●户部侍郎、判度支王绍给德宗的奏文中提到诸州和籴贮备粟,“河中府三万石,绛州二万石”。

——《全唐文补编》卷61,王绍《请折籴奏》

●石榴亦是河东山西的著名果品。元至正年间,芮城特产石榴原为进宫入贡之品。兴元进士蒲机出任芮城县尹以后,始革“石榴之贡”。

——《芮城县志》(民国十二年铅印本)

●蒲州普济寺有三所田庄,“麻、麦、粟田皆在夏县东山深隐之所,不与俗争”。

——《续高僧传·道英传》

●虞、绛二州尝贡瑞麦。

——《册府元龟·帝王部·符瑞》

●肃宗至德初,安史之乱后,“河东大饥,荒地十五里生豆谷。一夕扫而复生,约得五六千石,其实甚圆细美”。 ——《太平广记·豆谷》

●稷熟最早,做饭疏爽香美,或云,后稷教稼穑,首种于稷山县,县名取此。

——明代赵南星所撰食疗著作《上医本草》

●稷王山,相传上古后稷教民稼穑于此,上有稷祠,下有稷亭。 ——《读史方舆记要》

●顺治十六年垣曲县令董尔性凿山引水灌田,康熙元年又凿石开渠引湛水灌溉。

——(雍正)《山西通志·水利略》

●乾隆二十七年夏县知县李遵唐令惠泉水从官道东南流,又谕令百姓开渠灌田。

——(乾隆)《解州夏县志·山川》

●道光年间,河津刘家院村渠长于西崖下重开洞口,引水灌田。 ——(光绪)《山西通志·水利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07:09 , Processed in 0.062365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