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回望蒲州古城(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17 10: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广洁

蒲州古城地处黄河之滨,南凭中条,遥望华山,控山带河,西南为关中平原,东南为河洛平原,处于长安、洛阳两大古都的肩背之势,形势险要。

汉魏北朝时期:

从古渡到军事重镇

蒲州作为影响一方的重镇,始于东汉末年。211年,曹操与马超等人的关西联军在潼关、蒲坂、渭南一带决战,蒲坂虽然没有作为战场发生激战,但却在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曹军在此役取胜,徐晃的四千人马成功地从蒲坂西渡是一个关键因素。曹操的数万大军从潼关渡河北上风陵渡,再从蒲坂西渡进入黄河之西,搞了一个漂亮的大迂回作战。大军过河之后,蒲坂渡口又成为繁忙的军需运输码头,源源不断地将河东地区的粮草运往大军所在的渭南地区,确保前线作战无粮草之忧。在这次战役中,蒲坂的战略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保证了整个战役的胜利。正是从这次战役开始,蒲坂开始了它作为军事重镇的时代。

西晋末年,匈奴贵族刘渊的汉军占据蒲坂,几年之后,西晋的洛阳、长安相继失陷。刘曜几次攻打长安时,都是以蒲坂为军事重镇,在此驻防休整。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分析当时蒲坂的重要性曰:“晋永兴以后,刘渊据平阳,而蒲坂尚为晋守,关中得以息肩。及永嘉末,赵染以蒲坂降刘聪,而关中从此多故矣。晋亡关中,由于失蒲坂也。”西晋守将赵染以蒲坂降刘聪在311年,不久刘粲和赵染从蒲坂出兵攻打长安。十六国时期,蒲坂因为地处要冲,成为州级治所,当时的并州治所就在这里,蒲坂晋升为影响一方的政治中心。前赵与后赵争锋,当后赵的石季龙进围蒲坂时,为了保住这个军事重镇,刘曜率领前赵的全部精锐部队从长安救援蒲坂。北魏消灭夏国,北路进攻统万城(今陕西省靖边县白城子),南路进攻蒲坂,控制蒲坂后,向西攻占长安。当长安一度丢失时,北魏军队退守蒲坂,最终又从蒲坂进军关中。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以长安为都城的西魏和以太原为大本营的东魏都把蒲坂所在的河东地区作为必争之地。537年,西魏的势力进入河东,控制了战略要地蒲坂。后来取代西魏的北周,对这里更是格外重视,在北周初年的558年,改泰州为蒲州,这就是蒲州一名的来历。为了重点经营河东地区,北周政权的操控者宇文护让自己的儿子宇文训出任蒲州刺史,著名的鹳雀楼就兴建于此时。578年三月,北周武帝在蒲州营建行宫,废除了黄河西岸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的行宫,蒲州开始进入皇家视野,成为军事、政治重镇。

魏碑在中国书法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出土于蒲州的《张黑女墓志》代表着北魏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张黑女即张玄,其父曾为蒲坂县令而安家于蒲坂。张玄薨于蒲坂城建中乡孝义里,葬于蒲坂城东原之上。该碑立于普泰元年(531),已由初期魏碑的粗犷之风趋于风骨内敛、典雅秀美,被誉为魏碑绝品。清代书法家何绍基认为,在所有的魏碑中,“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者”。

大唐时期:拱卫国都的重镇

在中国历史上,一座城市与一个王朝的气数息息相关,伴随始终,甚至能够起到挽救王朝命运、延续王朝国祚的作用,这样的城市鲜有,大唐王朝的蒲州算是一个。

唐王朝定都长安,蒲州西距长安三百多里,东距东都洛阳近六百里。其与关中互为表里,河洛视之为肩背。由唐代的河北道、河东道去往长安,蒲州为必经之地。设于黄河岸边的蒲津关,是屏护国都长安的东部屏障。蒲津关和南边的潼关,分别从水路和陆路扼守长安东出的要冲。大历年间,元载担任宰相,向皇帝建议恢复蒲州的中都之置,从他的奏折中,可以看出蒲州在唐代的战略地位:“自古建大功者,未尝不用天因地,故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臣等考天地之心,本圣人之意,验古往之事,切当今之务,则莫若建河中为中都,隶陕、虢、晋、绛、汾、潞、仪、石、慈、隰等十城为藩卫。长安去中都三百里,顺流而东,邑居相望。有羊肠、底柱之险,浊河、孟门之限。以轘辕为襟带,与关中为表里,刘敬所谓‘扼天下之吭而抚其背’,即此之谓。推是而言,则建中都将欲固长安,非欲外之也;将欲安成周,非欲舍之也;将欲制蛮夷,非欲惧之也;将欲定天下,非欲弱之也。”元载建议把附近的十个州作为蒲州的藩卫。

唐代蒲州地位的重要,从蒲州在唐代的行政建制中可以看出来。在唐代的行政建制体系中,蒲州备受朝廷重视,其行政级别高于一般的州郡,大部分时间由中央直辖。因为军事地位重要,武德二年(619),在此置蒲州总管府。武德九年(626),在此置蒲州都督府。开元九年(721),改蒲州为河中府(唐制:首都和陪都所在的州郡以及极个别重要的州郡改为府的建制),因为蒲州西临国都长安,列为“六雄州”之一,设中都于此。开元十二年(724),又升蒲州为“四辅州”之一,即紧邻长安的四个拱卫之州。而在“四辅州”之中,蒲州的驻军为12000余人,是其他三州驻军数量的2倍以上。乾元三年(760),蒲州又改为河中府,河中府的建制一直延续到唐末。从行政级别而言,唐代是蒲州城市发展史上的顶峰——中央直辖时代。

唐代蒲州地位的重要,从唐玄宗开元年间举全国之力在蒲州的黄河两岸建筑黄河浮桥一事,也能体现出来。在开元之前,由蒲州通往关中的黄河上,架设着普通的浮桥。河东地区有盐铁之利,还有“白薄纸”“乾和葡萄酒”等特产,浮桥上东来西往的行旅车水马龙,每年的过桥费收入就达两万缗。由于通行的客人太多,浮桥不堪重负,需要经常修补。开元十二年(724),为了加强长安与河东地区的联系,确保蒲津渡的黄河浮桥畅通无阻,唐玄宗任命兵部尚书张说主持蒲州黄河浮桥改建之事。这次改建,把原来作为地锚之用的大木桩改为巨型铁牛,把原来连接船只的竹绳改为牢固的铁链。黄河两岸各有四只铁牛,每个铁牛旁边立一铁人,两岸还有铁山、铁墩、铁柱。这次改建黄河浮桥,共计用铁数万吨,占了当时全国年产铁量的80%,可以说大唐王朝是举全国之力改建蒲津渡黄河浮桥。据有关专家考证,开元年间铸造黄河铁牛、铁人时,全部是在现场一次浇铸而成。浇铸期间,黄河两岸汇集了唐王朝大部分的熔炉。蒲津渡黄河浮桥,全面体现了唐代发达的冶金、铸造、雕塑、建桥技术,我们从那栩栩如生的铁牛、惟妙惟肖的铁人形象就可以感觉到盛唐文明在河东的遗韵。当时在黄河中心有河心洲,从黄河的东西两岸开始,各有百艘船只相连,两座浮桥相会于河心洲上,使黄河浮桥一分为二,缩短了桥的长度,把浮桥的重心固定在河心洲,从而减轻了水流对浮桥的冲击。从唐开元十二年到金代末年浮桥被烧毁的500年间,蒲津渡浮桥一直是铁牛系铁索、铁索连浮舟。唐代诗人中,有许多人都对蒲津渡浮桥和河亭有过歌咏。如温庭筠的《河中陪帅游亭》:“满座山光摇剑戟,绕城波色动楼台。鸟飞天外斜阳尽,人过桥心倒影来。”李商隐的《题河中任中丞新创河亭四韵之作》:“万里谁能访十洲,新亭云构压中流。河鲛纵玩难为室,海蜃遥惊耻化楼。左右名山穷远目,东西大道锁轻舟。独留巧思传千古,长与蒲津作胜游。”唐代的蒲津渡浮桥,不仅是一座重要的黄河桥梁,也成为河东地区的一处名胜,吸引文人骚客游览吟唱。

蒲州城西的鹳雀楼雄伟壮观,居河山之胜,前瞻中条,下瞰大河,西望华山,故而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观览题咏。因为歌咏鹳雀楼的作品很多,当时还专门出版了一本诗集——《河中鹳雀楼集》。在歌咏鹳雀楼的诗作中,以王之涣、畅当、李益三人的诗最为有名。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名气最大。王之涣的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不凡的胸襟抱负,寥寥数字,山河如画,虚实相兼,眼前之景与意中之景相融,气势万里,具有典型的盛唐气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富有哲理,发人深思,因而成为千古绝唱。

诗因名楼而作,楼因名诗而传,人因佳作不朽。一首诗成就了一座楼。在王之涣之后,鹳雀楼就与这首千古绝唱化为永恒的文化符号,化为中原河山的代表。宋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杂感》有云:“一樽易致葡萄酒,万里难逢鹳雀楼。何日群胡异种尽,关河形胜得重游。”南宋时鹳雀楼所在的河东地区为金人占领,爱国诗人陆游对朝廷迟迟不能收复中原愤愤不平,诗中的鹳雀楼成为中原大好河山的代表。

唐代蒲州地位的重要,还体现在有唐一代在军事上对这里的重视、争夺。隋朝末年,李渊父子从太原起兵南下,到达河东地区时,隋朝将领屈突通据守蒲州抗拒。李渊率军包围蒲州,但蒲州城高险峻,难以攻克。在继续攻打蒲州城和渡河西进关中的行动选择上,李渊的部下意见不一。裴寂认为没有蒲州作为外援,长安很快就可以攻克,主张一鼓作气攻克蒲州。李世民认为:“兵贵神速,乘着屡战屡胜的军威,大张旗鼓地西进,长安城的人就会望风而震惊。如果滞留河东,把自己耽误在坚城之下,长安城里的隋军就有时间筹划方案、加强防备了。屈突通只是一个自守之敌,不足为虑。”李渊采取了一个折中方案,留一部分兵力继续围城,主力部队渡河西进,威逼关中。

到618年年底,蒲州城还被隋军占领着,守城的是隋将尧君素。李渊曾派吕绍宗、韦义节、独孤怀恩相继攻城,都没有攻下来。尧君素知道大势已去,但一心要为隋朝殉葬。后来城里的粮食吃光了,尧君素被部下杀死,隋军准备献城投降。不料尧君素的部下王行本率精兵700人赶赴蒲州,捕杀了杀死尧君素的将领及党羽数百人,又占领了蒲州城,与唐军对抗。

619年,刘武周占领太原,一路南下,蒲州城中的王行本与刘武周相呼应,黄河以东的大部分地方都不在唐军的控制中,关中震动。李渊认为:“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大河以东,谨守关中而已。”李渊准备放弃河东,蒲州城久攻不下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李世民上奏说:“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富实,京邑所资。若举而弃之,臣窃愤恨。愿假臣精兵三万,必冀平殄武周,克复汾、晋。”620年正月,唐军将领秦武通向蒲州城中的王行本发起进攻,王行本粮尽援绝,企图突围逃走,无人响应,城中的隋军开城门投降。两天后,李渊驾临蒲州城,斩杀了王行本,可见李渊对蒲州城的重视。李世民从绛州柏壁前线到蒲州城拜见李渊。

从617年九月到620年正月,经过为时两年多、多次劝降、数度换将的围攻,在大唐立国已进入第三个年头的时候,唐军才拿下了蒲州城,拔掉了国都长安之东的钉子,解除了河东隋军的顽固势力对新生政权的威胁,为唐军平定中原扫清了障碍。由此也可以看出,经过西晋末年以来300年的战争锤炼,蒲州城的防御能力已经十分强大。

安史之乱时期,至德二载(757),唐肃宗乘叛军内讧,准备收复两京(长安、洛阳)。郭子仪认为河东地处长安、洛阳之间,从河东出兵占领潼关,就可切断两京叛军之间的联系,然后两京可图。当时,据守河东的是叛将崔乾佑。为了配合唐军行动,郭子仪派心腹秘密潜入蒲州城,联络陷于叛军中的唐朝官兵,届时里应外合。二月,郭子仪自洛交(今陕西省富县)率军直奔河东,先攻取冯翊(今陕西省大荔县)。十一日夜,河东司户韩昱等翻越蒲州城墙,迎接官军。郭子仪歼灭守城叛军近千人,迅速攻占蒲州城。崔乾佑率部东逃,郭子仪乘胜追击,歼灭叛军4000人,俘虏5000人,收复了河东。三月二十三日,叛军将领安守忠从长安率骑兵二万进攻蒲州,想解除蒲州的唐军对长安的威胁。郭子仪率兵击退叛军,杀叛军8000人,俘虏5000人。之后,郭子仪又派兵收复陕郡(今三门峡市陕州区),陕郡、潼关之间已在唐军的掌控之下。郭子仪以蒲州为大本营,不时向东、向西袭扰叛军,为收复两京作准备。九月二十八日,唐军收复长安。十月十八日,唐军收复洛阳。在收复河东之后半年,唐军先后收复两京,可见蒲州战略地位之重要。收复两京之后,朝廷更加认识到两京的安全与蒲州息息相关。此前一年,在蒲州置河中防御守捉蒲关使。757年,朝廷在防务上进一步提升蒲州的地位,升原来的河中防御为河中节度,兼蒲关防御使,领蒲、晋、绛、隰、慈、虢、同七州。这样,就把河西的同州(辖七县,治今陕西省大荔县)、河南的虢州(辖六县,治今河南省灵宝市)都划入蒲州的防区,加上河东地区的蒲州(辖八县)、晋州(辖九县,治今临汾市)、绛州(辖九县,治今新绛县)、隰州(辖六县,治今隰县)、慈州(辖五县,治今吉县),共计七州五十县,这样兼有黄河东西、黄河南北的广阔防区,在唐代是很少见的,足见朝廷对蒲州的重视。朝廷多次派名将郭子仪等出镇蒲州,担任河中节度使,拱卫长安。

李广洁/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10:31 , Processed in 0.060087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