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解州著名禅师万松行秀在京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9 16: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元两代均建都于北京,金曰“中都”,元曰“大都”。金元之际,有一位运城老人,在北京城里颇具影响。在他死后,他的弟子建了一座砖塔来纪念他,至今这座塔还完好地保留在城区,并且成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之一。这位老人就是著名禅师万松行秀。

万松老人俗姓蔡,砖塔的塔铭说他是“河内解人”。有的文章称他是“金代河内(今洛阳南部)人”,有的称他是“河南怀庆府河内人”。其实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他的真实籍贯应该是山西运城解州。

首先,“河内解人”的说法,涉及到“河内”和“解”两个地名。而在历史上,称作“解”的地名有两处,一处是河东之“解”,一处是河南洛阳之“解”。“河内”的地名也有“大”“小”之别。所谓“大河内”是指黄河以东、以北为“河内”,黄河以西、以南为“河外”。所谓“小河内”,则是特指秦汉以下的“河内郡”“河内县”,又称“怀州”“怀庆府”,治所在今天沁阳市。故要确定“河内解人”所指位置,必须是“河内”和“解”能够兼容并且统一。

以这样的标准来判断,首先,洛阳处于黄河之南,自古属于“河南”“河外”,不属于“河内”,故前一种说法,即“金代河内(今洛阳南部)人”说属于自相矛盾,不能成立(既是“河内”人就不可能是“河南”人,反之亦然)。后一种说法,即“河南怀庆府河内人”只谈到了“河内”,而“河内”下面的“解”的地名并没着落,故同样不能成立。与之相反,“河东”之“解”则可以兼而有之。金代所置河东南路,治于平阳府,下面既辖有河中府、绛州、潞州、隰州、耿州、泽州、辽州、沁州、解州,又辖有怀州、孟州,它与只含怀州的“小河内”不同,是名副其实的“大河内”。河东南路既是“大河内”又含“解州”,使得“河内”和“解”兼而有之,统为一体,因此所谓“河内解人”应是金代河东南路解州人,也就是今天山西运城解州人。

那塔铭为什么不称他为“河东解人”呢?这和元代的行政区划有关。

元代山西隶属于中书省,分作“大同路”(治大同)、“冀宁路”(治太原)、“晋宁路”(治平阳),而没有设“河东路”。“路”下辖府、州,府、州下辖县。当时设有“河东县”,在今永济,为河中府属县,而“解县”则隶属于解州管辖,与河东县并列。如果元代人称万松行秀为“河东解人”,那就是“河东(县)解(县)人”,会把两个平级的区划单位混淆到一起。故为了避免行文造成混乱,作者没有沿袭史书上“河东解人”的说法,而用了“河内解人”的说法,其实就是元代晋宁路解县即今天的运城市盐湖区人。

至于万松行秀故家具体所在,今已难以确指,但蔡姓似为解州名门。民国九年版《解县志》卷二“氏族略”载有城内蔡姓人家:“清康熙时蔡珴创修家谱云:自明末徙居城内崇凝坊。其家有高楼一座,故人呼其处为蔡家楼。世代业儒,清季文焕举人。现有二十余户。”或许此即万松老人家族后裔之居处。

万松老人法号万松行秀,自称“万松野老”,是金代中都城里的一位德望重崇的高僧。据文献记载,他生于金大定六年(1166),早年在邢州净土寺受戒出家,后到磁州得到雪岩大师传授,返回邢州筑万松轩聚徒讲学。明昌四年(1193)应金章宗之召,到中都入宫说法,得到赏识,赐袈裟一领,成为曹洞宗著名禅师。蒙古人占据中都后,元太宗二年(1230)奉诏主持万寿寺。

万松行秀擅长佛理显诀。他一生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收了耶律楚材这个弟子。耶律楚材(1190~1244),原是契丹贵族的后裔,后在金朝廷做官。金朝灭亡后,耶律楚材遂皈依佛门,师从万松老人研读显诀,“尽弃宿学,冒寒暑、无昼夜者三年”。三年后,成吉思汗慕名延揽耶律楚材于幕下,命随大军西征。临行前,万松老人赠给他八个字:“以儒治国,以佛治心。”耶律楚材对此牢记于心。初始蒙古军所到之处时常屠城。耶律楚材告诫窝阔台,不可滥杀无辜,使得蒙古军在攻破汴京时,放弃了屠城。蒙古人入主中原后,跑马圈地,大肆毁坏农田,造成中原“千里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惨象。耶律楚材劝窝阔台汗,实行军民分治,保护农业,以增加赋税,保证军队的给养供应。他还制定修改税赋制度,设立十路征收课税使,增加国库收入。建议朝廷注重儒学,开科取士,启用汉族知识分子。在大都设编印所,在平阳设经籍所,使得华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不泯。耶律楚材得到元太祖、元太宗两代皇帝的信用近30年,长期担任中书令(宰相)。元朝立国的规模多由其制定,从而减少了因文化传统不同而对中原文明的破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元太宗5年(1233),耶律楚材“均定中原盐酒之利事”,将盐价由“每盐四十斤收银十两”改为收银一两。也就是在这一年,他亲荐姚行简任解盐使,“命修理盐池损坏处所”。姚“绘图献议”,三年后(1236)迁运司于路村,从而奠定了盐运专城的基址。因此可以说,没有耶律楚材的盐务赋税整顿,或许就没有今天之运城。

耶律楚材当然不会忘记自己的师父万松禅师。元定宗元年(1246)万松老人圆寂后,为了纪念恩师,他在北京西城建起一座七级砖塔,塔内供奉万松老人骨灰。当时这个胡同就叫“砖塔胡同”。据元人熊梦祥编纂的《析津志》记载,当时北京城内共有29条胡同,“砖塔胡同”即为其一。元杂剧《张生煮海》还提到了这个胡同:“家童云:我到哪里寻你?侍女云:你去兀那羊市角头砖塔儿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可见,在元朝时,北京城里就有以这座塔命名的胡同,而且这个“砖塔胡同”当时还是很有名的。

这座为万松老人建造的砖塔,原为七级,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敕令重修过一次,加为九级。民国十六年,时任交通总长的叶恭绰重修了一次。今天,这里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个重要的旅游景点。运城人去这里游览过的人也不在少数,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为纪念一位运城老乡而建的塔!

当然,说起元代运城在北京的名人,人们首先会想到元曲大师关汉卿,那没得说,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宗师、“曲圣”,确实是运城的骄傲;而万松行秀同样也是运城的骄傲。“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万松老人通过他的学生耶律楚材影响到蒙元统治者的施政,对元代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实际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而据研究考证,关汉卿的生年不会早于1210年、不会晚于1241~1250年,以最早生年为1210年推算,亦较万松行秀1166年晚了近50年。故万松行秀为迄今所知生活在北京城里的最早的一位运城籍名人。


王雪樵/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06:32 , Processed in 0.066840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