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中共虞临永支部旧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19 10: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ge.png
92年前,中共河东特委负责人嘉康杰在永济西开张小学秘密介绍教师李荣入党,建立了永济第一个党支部——虞临永支部,自此,越来越多的蒲坂儿女走上了红色革命道路;92年后的今天,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西开张村党支部带领全体村民做好枣文章,奋力蹚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

时值清明节,下着蒙蒙细雨,在永济市开张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中共虞临永支部纪念馆所在地——西开张村,追随先烈足迹,感受红色精神,聆听新时代村民们的奋斗故事。



支部即是堡垒 星星之火可燎原



在中共虞临永支部纪念馆前,一块刻有“中共虞临永支部旧址”的大石映入眼帘。因纪念馆正在实施提升改造工程,加之雨天影响,馆内的布置还未完备,工人也停工回家休息,整个场馆一片肃静。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虽然没看到馆内的具体布展,但革命英烈的故事依然令人感动。据开张镇政府的专职讲解员介绍,1927年,在中国共产党人被白色恐怖笼罩的严酷形势下,河东大地的共产党人不屈不挠、浴血前行,在革命斗争的艰难时刻,不顾境况险恶,毅然来到虞临永边区开展革命活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29年7月,中共河东特委负责人嘉康杰在西开张小学秘密介绍他的学生李荣入党。同年8月,李荣介绍张子英和于保安入党。经河东特委批准,建立了永济第一个党组织——中共虞(乡)临(晋)永(济)三县联合支部,李荣任支部书记,张子英、于保安分别担任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

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中共虞临永三县联合支部成立后,即把发展党员、壮大地方党组织作为重中之重。同时,该支部积极传播马列主义,广泛发展党的组织,先后发展多人入党,党员数量不断增加。党支部组织党员带领群众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了一系列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斗争。

虞临永边区一直是永济革命斗争的摇篮和中心。为了更好地弘扬红色革命精神,2003年冬,永济市委、市政府在“旧址”建立纪念碑,2014年7月1日,开张镇政府重建了这座纪念碑,并在2017年成为永济市第一个党性教育基地。2020年,永济市委、市政府又投资260余万元提升改造中共虞临永支部,将建设全新的“中共虞临永支部纪念馆”。新纪念馆建成后,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展览馆400余平方米,影像厅100余平方米,可容纳200余人。目前,全新的“中共虞临永支部纪念馆”仍在改造当中。

赓续红色精神

奋力实现小康梦

中共虞临永支部旧址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永济的诞生地和出发点,是永济市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教育的重要阵地,其教育意义将随着社会进步更加深远。正如其所在的西开张村一样,保留着那颗不变的初心,与时俱进、焕发新颜。

谈到西开张村这些年的变化,2017年起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的杨串云最有发言权。她虽是30年前嫁到西开张的“外来媳妇”,但她见证和亲历了全村奔向小康的发展变化。

“过去的西开张村基础设施条件差,村里的路都是沙石简单铺的,进出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村民大多以种植小麦、棉花等传统农作物为生,但土地盐碱化影响收成,一年忙到头就是不见腰包鼓起来。”杨串云说,穷则思变,20世纪90年代,他们就开始转变思维,走农业调产改革之路。

在寻求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杨串云和其他村民试着种过苹果树,但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苹果的收成不理想。为此,在党和政府的指引下,从1994年开始,他们又开始种植冬枣、梨枣等经济作物。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奋斗,这条农业调产的路终于走通了。

“种什么定下了,村里的路怎么办呢?道路不通,即使冬枣、梨枣收成再好,运不出去,什么都是空谈。”杨串云说。

要想富先修路!为了解决路不通的难题,该村招商引进的一家企业出资帮助村里修路。2018年,这条长2.5公里、宽6米的“致富之路”投入使用,外地客商也陆续前来收货,自此西张村冬枣、梨枣走出了村庄,带着村民走向新生活。

如今,西开张村共有400余户、1600余人,人均收入过万元,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巷道全部硬化到位,生活用电有保障,自来水也接上了,“厕所革命”也全部完成,社区直饮水进了村,村民也能喝上健康的纯净水了,家里的屋子也翻新了……整个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

家住纪念馆对面的村民张伟新,今年70多岁。他说:“这些年的改革发展,使得农村的变化特别大。记得小时候,能吃上馍就不错了,现在条件不一样了,顿顿都能吃上肉,天天就像过年一样,住房条件也是好的没得说!”

谋划发展新篇

蹚出乡村振兴路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杨串云说,西开张村之前有10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他们大多是因病、因残或其他原因致贫。在党和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帮扶下,依托技能培训、社会保障等,全部已于2019年成功脱贫。

今年75岁的徐海潮,是一名老党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曾因病致贫的他,见到记者非常激动,坚持要带记者到他新盖的家参观一番:气派的红色大门、漂亮的楼房、整齐干净的院落,俨然一个小康之家。

徐海潮说,他家能有今天的变化,要特别感谢党和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2014年,他家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经过党和政府5年的精准帮扶,他家通过种植梨枣,加上孩子外出务工,2019年成功脱贫。现在,儿孙都有自己的事业和学业,家里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脱贫步入小康是西开张村发展的第一步。依托梨枣等经济产业,带动全村创业就业,实现经济发展、增加村民收入、乡风文明向上,是西开张村人一直的奋斗目标。杨串云说,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与关键。今年,村“两委”谋划了全村产业的发展规划,在借助当前互联网电商平台的基础上,成立了西开张村股份经济联合社,以集体智慧带动整个村的冬枣产业发展。此外,他们还将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集体耕种、统一运营,在提高冬枣效益的同时,也为留守在村里没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开辟了一条致富新路。

除发展冬枣产业外,村“两委”还在村容村貌方面下大功夫。下一步,西开张村将充分发挥中共虞临永支部纪念馆的资源优势,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持续做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力争把该村打造成一个环境优美的红色教育基地。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风文明。杨串云说,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之前,她一直在村“两委”负责妇联工作。每年都搞“好媳妇”“五好家庭”等活动,弘扬德孝文化,整个村的乡风也文明了不少。进入新时代,乡村要振兴,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不能忽视。未来,他们将继续通过举办村级活动弘扬德孝文化。同时,还将发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全村的党员、积极分子和群众到纪念馆聆听党史,让红色革命精神为全村的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如今的西开张村,正奋力蹚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

祁克宁 李婷/图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05:25 , Processed in 0.072201 second(s), 1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