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精准发力啃下“硬骨头”——党代表热议脱贫攻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3 09: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在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到5年时间,全省仍有232万贫困人口。
    这是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到2020年确保稳定实现232万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与全省同步小康。
    号角吹响,决胜在即。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代表们热议扶贫,把脉扶贫,共识更加凝聚、思路更加清晰,就是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落实责任是决胜保障

    脱贫攻坚,靠的是意志力,拼的是执行力。没有迎难而上、志在必得的决心和干劲,就会在硬骨头面前产生畏难情绪。
    “领导责任是决胜保证。”省党代表、省扶贫办主任刘志杰在讨论时说,实践中做得好的地方,根本的经验是领导责任压得实、扛得好。而一些地方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原因就是领导责任没压实。近一段时间以来,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突出强调盯住问题,五级书记真正扛起脱贫攻坚主体责任。聚焦短板,集中开展督导落实专项行动,特别是通过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感,提升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强化帮扶工作的精准度,提升广大群众的满意度,褒奖脱贫攻坚的成就感,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感。以考核为“指挥棒”,督查巡查为着力点,推进脱贫攻坚超常规举措落地生根。
    吕梁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是全省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的市,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省党代表、吕梁市市长王立伟认为,报告提出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对吕梁贯彻落实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我们要全面深入具体地从精与准、帮与扶上做实做细。报告提出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对贫困县扶贫工作实行责任制“双签”,抓住了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我们要聚焦责任,在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见效上下功夫。


精准方略是攻坚关键

    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成为一切扶贫工作的核心要求。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也在精准。
    “精准方略是攻坚关键。”刘志杰表示,当前最重要的是深化各级领导干部对精准方略的思想认识,以思想的自觉推动精准的落实。正如报告中所说,坚决把精准方略落实到识贫、扶贫、脱贫各个环节,做到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实化,政策措施到村到户到人。
    “新时期脱贫攻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精准’。”王立伟说,精,就是精细和精确,要求帮扶措施和帮扶工作要因地制宜、因户因人施策。准,就是准确,要求靶向对准,对症下药,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精是路径、是方法,准是目的、是成效。“六个精准”是脱贫攻坚的新“量尺”,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要从以往的思维习惯中解放出来,切实研究出有效的方法路径。
    省党代表、阳高县县委书记冯晓雷认为,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是精准扶贫的前提。为此,阳高县坚持“看、算、评、亮、定”五步环环相扣,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把好“进口关”。根据《山西省贫困退出实施办法》,配套制定了贫困村、贫困户退出标准,制定完善了“一核、二看、三查、四评议、五公示”的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办法,把好“出口关”。


内生动力是脱贫根本

    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激发贫困地区脱贫的内生动力,形成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的互动机制。
    贫困是一种可逆状态。通过外力可以较快改变贫困,但仅仅依靠外力会强化依赖性。刘志杰认为,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就是要大力弘扬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艰苦奋斗,久久为功;要扶贫、扶志、扶智一起抓,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志想做、有事可做、有技会做、有钱能做、有人帮做,让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居有所安、难有所帮。
    “仅仅靠‘扶’是不够的,没有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即便‘扶’起来也会倒下去。”王立伟表示,当前有不少贫困户“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本来应该是大家来“扶一把”,但很多群众却要让大家“抬上走”,工作中一定要激发和唤起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让他们立起来、干起来、富起来。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冯晓雷说,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首先是要摆脱头脑中的贫困,打破“思想桎梏”,拔掉“思想穷根”。在实践中,我们通过思想动员、情感联络、政策宣讲、商榷脱贫计划、措施帮扶“五到户”具体策略,全力调动帮扶对象思富致富的积极性、能动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05:09 , Processed in 0.079089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