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河津这块地域,商朝武丁时期叫“基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27 10: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创奇/文

    翻开《河津县志》的几个版本,均有商祖乙迁都于耿(河津)和冀、韩、耿的记载。而中华书局2009年12月出版的《山西省志·军事志》却提出在商朝武丁时期,河津这块地域叫“基方”、武丁伐基方等。为此,特将商祖乙“迁都于耿”,祖乙、武丁在商朝的顺序、《山西省志·军事志》关于基方记载以及冀、耿、韩所在朝代等一并罗列如下,试图窥探其中的联系。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关于商王朝历代国王及历次迁都的记载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与夏、周并称为中国的“三代”,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商朝(约公元前1675-前1029年)始于商汤,终于商纣,共传31帝,享国646年。商共有31个王——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商纣。

    商朝初期建都于亳(今河南郑州市东南二里岗),到了祖乙(生卒年不详),商王河亶甲子,商朝第14任国王。河亶甲病死后继位,在位19年(一说75年),曾4次迁都。公元前1525年,祖乙将国都由相(今河南内黄县)迁都于耿(今山西河津市),次年,由于河患,再次迁都于邢(今河北邢台市)。最后一次迁都到庇(今山东鱼台)。至中期商王盘庚(即20位国,也就是公元前1300元前后)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市小屯),以后再未迁徙。

    二、关于河津叫“基方”的记载

    据《山西省志·军事志》中华书局2009年12月第1版(165页)记载: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考古工作者从商代后期都城(今河南安阳市小屯)的考古发掘中得到的甲骨文中,整理出不少战争史料,其中有一些发生在今山西境内,大多是对诸侯、方国、部落的征伐之战。该书第二章重要战事第一节夏、商、西周、春秋对这些“尽量收录记述,弥补史书资料的空白”。

    据《山西省志·军事志》(108页)载,商王朝的势力范围远远超过夏朝。在今山西境内南部地区,即灵石、介休一线以南,包括晋西南、晋东南大体上都属于商王朝的势力范围以内。至于中北部地区,则散布许多不属于商王朝管辖、甚至与商王朝敌对的方国和部落。

    商王朝的政权结构,分为内服和外服。商王都城及其附近范围以内为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称王畿,为内服,即商王朝中央统治机构的管辖地区。王畿以外为商王分封的或已臣服商王的诸侯邦国,为外服,即地方政权机构管辖的地区。外服的诸侯邦国之间,还散布者些不属于商王朝管辖、甚至与商王朝敌对的、或时服时叛的方国和部落。但内服与外服的域区划缺乏史料,难以具体区分。属于商朝势力范围的今山西南部地域,按其与商王朝关系的变化来看,只能属于外服。

    商王武丁(公元前1250-前1192年)前,国力衰弱,晋南有好多个早已臣服的方国部落反叛,其中较重要的有亘方、基方和缶等。亘方在今垣曲县,缶在今永济市,基方在今河津市

    至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下半期)实现中兴,商王武丁遂兴兵发起平叛之战。

    亘方(今垣曲)原来与商王室有着极密切的关系。武丁前期,商的东境小国獐(今山东历城附近)叛商作乱,亘方随后也起兵反商,与獐遥相呼应。武丁在兴兵讨伐獐的当年1月,同时调兵遣将,开始了对付亘方之叛,但未能取得预期的成果。8月,武丁重新部署重力,派贵族鼓、戈、雀、犬、钺等率军抵御和征伐亘方,直至12月,才擒获亘方首领,将亘方平定。之后,在亘方扶持亲商势力,并筑城邑,建立军事据点,加强统治。

    缶方在今永济市境。当时,由于缶方中止对商的臣服,拒绝朝献,并袭击商王的军旅,商王武丁遂出兵征讨。武丁先派多臣领兵出征,又征集兵力,亲自率领大军与缶方战于蜀(今新绛),并派贵族雀、我等各自率族军参与征战,但仍未能平息叛乱。缶方进而与基方(今河津市境)结成联盟,并筑城以抗拒商王军队。于是,武丁再派贵族子商率军往攻,又派贵族奠、雀等率军增援。经过4个多月的连续征战,才攻破基方城垣,擒获缶、基方首领,由子商向商王献俘,杀祭祖先。之后,将基方城垣修补完善,作为商王朝加强统治的据点。

    周敬飞《河津地域文化》第5页这样记述:“商后期,封名相傅说后裔冀于北坡一带,为冀国,故都在今南、北辛兴村一带”。山西人民出版社《河津财政史》第6页引用《路史·后记》也这样记述:“商王武丁时代的名相傅说后裔冀曾封于河津域内北坡一带”。是不是武丁伐基方后,将基方城修补完善,作为其统治据点,然后封给傅说后裔冀,作为其统治代理人的呢?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考证。  

    三、基方和冀的关系

    那么,“基方”是否就是历史上的“冀国”呢?傅说后裔的冀国是否就是与耿、韩并存的冀国呢?

    否!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阶段;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西周(前1046~前771)建都丰镐(今陕西省西安市西),称宗周,并在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建东都,称成周。

    晋国的建立:晋国是周初分封在今山西南部的重要诸侯国。周武王灭商后4年去世,其子成王即位。成王年幼,周公辅佐成王,代行王权。这时,被推翻的商朝奴隶主贵族余蘖乘机发动大规模叛乱,想夺回失去的政权。晋南(今山西南部)已被周王征服或已归顺周朝的原商朝的诸侯、方国,如唐、亘、黎等,也起而参与叛乱,与之遥相呼应。周公发兵东征,经过3年征战,将叛乱彻底平定。

    周公为加强对东方的控制,根据周武王的夙愿,在洛邑营建东都,驻防8师军队(称“东八师”或“殷八师”),担任东土不受敌人侵犯的任务。在京师丰镐,则驻有周人起家的6师军队(称“西六师”),保卫京都和西土的安全。

    同时,周公为了进一步巩固王朝的统治,制定了拱卫周室王畿的分封诸侯政策,把周王室的同姓子弟、亲属和异姓开国元勋的功臣后代,分封在王畿周围和战略要地,作为周王室的屏障。

    今山西南部直接屏蔽周都丰镐和东都洛邑,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周成王遂封其弟叔虞于晋南古唐国的地方,称唐叔虞、唐侯,建都翼(今翼城县与曲沃县之间)。并将唐地原商朝贵族遗民迁往镐京附近,以便管辖。唐叔虞死后,其子燮父即位,因其地有晋水而改唐为晋,称晋侯、晋国。这即是后来山西简称“晋”的来历。

    在晋南地区除晋国外,还有许多诸侯小国,大都是与晋侯同时分封的同姓或异姓贵族,见于文献记载的有:霍(今霍州市西南)、虞(今平陆北)、虢(今平陆跨黄河两岸)、冀(今河津市东北)、黎(今黎城)、郇(今临猗南)、苟(今新绛境)、董(今闻喜东北)、韩(今河津与万荣之间)、魏和芮(均在今芮城境内)、耿(今河津市东南)、贾(今临汾市贾乡)、杨(今洪洞境内)等,还有地望无从确考的沉、姒、蓐、黄等小国。这些诸侯、方国之间,还散布着许多小部落,而在今晋中及其以北广大地区,则为一些游牧族戎狄部落所据有,不受西周王朝统治。

    从时间上看,基方和与耿、韩并存的冀相差几十到几百年,不是一个朝代,“基方”是商朝时期,与耿、韩并存的冀是周朝时期。从范围上,基方是今河津市区域,而冀为河津市东北,当时在河津与冀并存的有:韩(河津市与万荣之间)、耿(河津市东南)。可见,“基方”不是历史上“冀”,也不是“冀”的另一种说法或别名。

    四、几个有待于深入研究问题

    (一)、关于“基方”的另一种说法:打开电脑查阅商朝“基方国”,有表格出现,这个表格上说,基方,殷之东,今山西省临汾市蒲县。那么,究竟我们以《山西省志军事志》为准呢,还是以网上说法为准呢?我目前的看法是:《山西省志军事志》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二)、如果说武丁时期传说后裔冀所封的冀国存在的话,那么这个冀国存在了多少年、与后面周朝冀国有无联系?这也是我们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作者系河津市史志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市志办副主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13:52 , Processed in 0.062646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