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舜都蒲坂(永济)——河东史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5 17: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永济古称蒲坂,是中华民族发祥地的核心区域,司马迁在《史记》中称这里为“天下之中”。《路史》中记述:“柱所都蒲坂”,认为上古传说中的农神,即烈山氏之子柱曾建都于此。先秦史专家丁山先生考证:“能植百谷百蔬的‘柱’就是‘后土’的省称”,说明后土祠出现在河东亦是渊源有自。还有史书中盛称的“舜都蒲坂”及永济境内独头、石庄等文化遗址的发掘,都向世人昭示了这里悠久的历史文明。

  “蒲坂”之名最早记载见于《史记·秦本纪》:“昭襄王四年,取蒲坂。五年,复与魏蒲坂?熏蒲坂原指经过今蒲州老城的一条长约5公里的坡路。这条长坂起于普救寺东侧的峨眉岭,经寺坡径西直下黄河边的蒲津桥,东西两端高差约百余米,蒲州老城正位于坡中央的台地上,因此,先秦时期人们把这座城邑称为蒲坂。古代“坂”通“反”,故蒲坂亦称蒲反。

  西汉置蒲反县,王莽改为蒲城县,东汉改为蒲坂县。均为河东郡治所。其后,前赵在蒲坂县置并州,前秦改雍州,北魏改泰州,北周明帝改为蒲州,“取蒲坂为名也”。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移蒲坂县于蒲州东,在蒲坂故城置河东县。大业三年(607年),蒲坂县并入河东县。

  唐代的河东县地处西都长安、东都洛阳、北都晋阳“天下三都”之要会,这里控黄河漕运总水陆形胜,“扼天下之吭”,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因之唐开元八年(720年)于此置中都改蒲州为河中府。宋、金、元时期迭置河东郡河中府、蒲州等,治所均在河东县。明洪武二年(1369年),河东县并入蒲州。直至清雍正六年(1728年),升蒲州为蒲州府,于附郭增置永济县,“永济”县名至此始。

  永济县名源于境内的古代水利工程永济渠据记载北周保定二年(562年)正月,州民曾在蒲州城东开凿河渠,导河水以广灌溉,并命名为永济渠,寓意为永久之利。宋代时又继续利用这条渠,把汹涌的黄河水分流入渠,“与水势少杀”,缓解压力,保障蒲津桥不为水毁同时仍可取水溉田,民颇利之。到了明代,蒲州知州许鹏因见城东峨眉岭地势高峻,每逢大雨,水流泻下直灌州城,因此,再开永济渠以为排洪护城之利。进入清代渠道逐渐湮塞。

  永济渠旧址起于蒲州城北,曲经城东,南入涑水河。今蒲州镇的北阎郭、鲁家、寺坡底有一道南北向的水渠,应是明代永济渠的故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05:46 , Processed in 0.063519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