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散文] 广播声声 _任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27 17: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没有网络,没有电视,更没有手机,国内外大事、生产信息和娱乐活动全靠有线广播。这也是广播事业蓬勃发展、灿烂辉煌的年代。

那时候,几乎村村都有大喇叭,户户家中都有一个小广播匣子。好一点的是舌簧喇叭,由磁铁和线圈组成,装在木制的带有五角星或闪电装饰图案的木匣里。20世纪70年代后期,全国普及广播喇叭“户户通”,家家户户安装了更为简单廉价的纸盆喇叭,只有一块银元大的银白色薄片,粘贴在一张头号碗一样大的黑色纸盆底部,银白色薄片的正面连接到县上统一布设的广播网线上,反面连接着地线,地线上拴一个铁钉或螺丝帽埋在地下。

当时,从县广播站到各乡镇、各单位,打电话、广播同用一根线,广播开始就不能打电话了,后来推进了专线化建设,实现了电话广播两线分离。节目由初期的全转播中央、省广播电台节目,到开办本县节目,每天分早、中、晚三个时段定时广播。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线广播不但实现了信号输送专线化,户装喇叭普及化,而且自办节目提档加速、越办越精彩。1985年,县广播站改为广播电台,由调频波段向远方发射。不需要刻意摆弄什么,大家走路、吃饭、洗衣、种地……都可以听到广播声。

那时的人们信息闭塞,与外界接触不多。尽管物质相对贫困,但精神层面却很富有,村风文明,民风淳朴,新人新事层出不穷,与广播喇叭都密不可分。广播还传播了很多农业科技知识。麦田、玉米病虫害流行,广播里及时传来农技人员的“虫情警报”,告诉村民用什么药、怎样用药;“广播讲座”节目告诉村民如何养猪、养鸡、养羊,如何种植苹果、蘑菇、苗木等。有的人第二天出远门需早起,时间参照便是“听广播”,广播代替了报晓的公鸡。农忙季节,每天的天气预报广播农民最为关心,尤其是播种盼雨、收打思晴之时。遇上重大节庆活动,县乡干部都会通过召开广播大会,传达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广播喇叭像一股清泉,丰富了文化生活,滋润着人们干涸的心田。每天吃过晚饭做完作业,我会雷打不动地听广播,特别是晚上9点以后,“文化生活”节目如约而至,主要内容就是某部戏的精彩唱段,不同剧目轮流播出。每次我都听得专注凝神,如痴如醉,获得极大的满足和抚慰,然后伴随着广播的结束曲进入梦乡。直到现在,一些主要唱段的唱词,我仍然记忆犹新。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越迈越大,“文化生活”节目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彩。经典名曲、名家名作解说,对于我都是一种享受。还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喇叭”,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美好回忆……

随着电视机、电脑、手机、网络等高科技的普及、推广,如今,家家户户的广播喇叭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我仍然会不遗余力地寻找那一抹记忆,怀念那段时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06:43 , Processed in 0.073308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