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陈家庄村延续的始终是红色血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30 15: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47年12月,三打运城战役告捷后,朱德总司令感慨,“我们人民解放军没有打不下的城市”。

1926年春,第一个河东党组织中国运城支部在省立二中诞生。此后,党组织历经转移变化,从1939年10月成立的中国共产党中条山地方委员会(中共中条地委),到1941年中条山战役后衍生出的中共条东地委、中共条西地委,再到1943年,中共条西地委改为中共太岳五地委,最后到1945年,中共太岳五地委改为中共太岳三地委,红色火种从未中断,党组织始终带领群众团结奋斗,红色力量历久弥新。

闻喜县郭家庄镇陈家庄村曾经是中共稷麓三区区政府,中共稷麓县委、县政府,太岳三地委、三专署,太岳军区三分区司令部等党政军领导机关的驻扎地,也是稷王山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党组织在这里不断擦亮最鲜明的红色底色,谱写了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奋斗史诗,为河东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陈家庄村也被誉为“红色堡垒村,河东西柏坡”。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河东革命的火种在这里保留,形成燎原之势?

山有故事: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稷王山下,涑水河北,陈家庄村坐落在这里。这个看似普通的小村庄,作为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被永远铭记,成为红色文化圣地和革命精神家园。

陈家庄是河东地区早期中共地下党组织的诞生地。在革命的早期,建立革命根据地需要较好的群众基础,要有丰富的产品资源,要有险峻的地势做庇护,更要有复杂的地形便于转移。

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铁路、公路等现代化交通还未贯穿全域,尽管道路未畅通,载具不算发达,陈家庄村还是显出了区位上的优势。

由于处在晋南盆地的几何中心,陈家庄在以山川为主的地区占尽便利。四周平缓地势所延伸的视线于稷王山的旱坡处被隐去,依托稷王山,陈家庄就潜藏于一堆土山“磨盘岭”之中,磨盘岭上还分布着广袤的农作物种植耕地。村里群众基础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有78人参加了红军、八路军、游击队、解放军,先后有12名同志成为烈士。

把视野稍微拉大,陈家庄“三面成岭、一面环沟”,山间道路交替纵横,无论是开展游击,还是随时隐蔽,对于部队调整作战时机,保持机动性,都具有先天优势。先天因素汇集,让这里成为运城市农村党组织建立最早的区域之一,早期的革命志士嘉康杰、柴泽民、金长庚等在这里多有活动,引导人民群众作英勇斗争,学习先进思想。

1937年8月,金长庚在这里建立中共河东特委联络站,并成立了陈家庄村党支部。抗战时期,陈家庄先后组织了“红枪会”、抗日游击队。柴泽民率领的八路军康杰支队、宋振山率领的抗日游击队第九支队、太岳五分区司令员孙定国率领的五大队等先后在这里活动,建立了稷麓革命根据地。

如今村里矗立的庄严的“稷麓英雄纪念碑”是革命志士不朽精神的写照,位于村中心的太岳三地委纪念馆展现出那段血与火的革命岁月,讲述革命开展的艰苦卓绝,让人深刻感悟信仰之伟力。

走进太岳三地委革命纪念馆,就是翻开了这片厚重黄土地的革命历史。三百平方米的空间,接通了运城革命活动脉络及党组织沿革;经专家沙盘推演,场景式展现三打运城重大历史事件,立体式描绘解放运城的壮美史实;展馆内还展陈列烈士的遗物,使用过的大刀等实物,让观者印象更加深刻。

红色文化地标观照着革命者的传奇故事,陈家庄为革命的胜利、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作出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一孔窑洞:流诵着难以忘却的红色故事

一幢紧贴黄土崖而建的四合院,正门门楣上用醒目的红字标识着“晋南报社”。这里曾是中共稷麓县委及晋南报社旧址,是陈家庄村进步人士李文斌先生的住宅,这方小院内的七孔窑洞,原貌依旧。

《晋南日报》是中共太岳三地委的机关报,创办于1947年6月,就是在这不起眼的土窑里,仅仅几平方米的房间里,革命志士吃在窑洞,睡在窑内的土炕,仍要完成相关工作,把党的声音及时准确传达给最广大的群众,一封封报纸、信件从院南的一个不显眼的瞭望口完成传递。即便陈设简陋,环境艰苦,革命先辈依然保持着高昂的创造能力和饱满的斗争意志。

窑洞,已不仅是古老民居,还是红色堡垒,更是文化基地。陈家庄现在还留存着不少窑洞,天然的台地地貌,粗粝的黄土形态促成其成为坚不可摧、得天独厚的战斗堡垒。

泥土与人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党政军民同吃住,建立了深厚的鱼水情,也为巩固革命根据地,凝聚战斗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5年至1948年的几年间,陈家庄是中共太岳三地委、三专署、三分区司令部等党政军机关驻地,政治部、司法科、晋南报社等30余家机关单位就驻扎在村里。在这些旧窑里,流诵着难以忘却的红色故事。

1943年7月,党的组织稷麓县委机关就设立在村民李建文家的窑洞中。太岳第三分区司令部驻在村民赵套师的三进院里,正北有窑洞3孔,东西各有3间厢房。晋南土改工作会议大窑洞遗址中,除3间靠山土窑外,土崖下还有一处开凿于明代的大窑,村民称之为“大窑洞”,其深度有25米,宽度7.8米,高5.5米,比一般窑洞要深得多、高得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大窑便是县委的礼堂和会场。

陈家庄的古老窑洞,在中国革命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革命老区:在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在代代传承的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中,村子的红色血脉更加清晰,前来寻访红色文化的人络绎不绝,新时代的村庄发展面貌更加振奋人心。

还未进村,远远望见村口处立着一尊革命战士吹号角的雕塑。在以黄土地貌为主的台地上,如今村子新建了青砖黛瓦建筑群,村内的主干道以砖石铺就,红色遗址星罗棋布,二十余处革命旧址还原了当时的完整成熟的革命指挥系统。导游路牌上,每一处革命旧址标记宛如一颗颗生生不息的火种,不大的村子,游人往往会因其密度之高而震撼,也能从中汲取力量。

村内巷道纵横交错,主要游览线路、次要游览线路,村庄巷道,车行道路等连成了村内完整的旅游线路,串联起“太岳三地委”“地委公安局”“地委组织部”“地委骑兵连”“地委电话局”等革命红色旧址。红色元素遍布在村里的各个角落,游人走过的每一步,都与历史车辙重叠。踏着革命志士的红色印记,回望那个年代的风土人情与光荣岁月,自是一番慨叹。

从2014年起,闻喜县委、县政府先后于此建立稷麓英烈纪念广场、纪念碑、太岳三地委纪念馆,对太岳三地委、第三军分区司令部等4处旧址进行了修复。近10年来,陈家庄先后接待数十万名到访者前来参观学习、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红色文化文旅融合,得益于闻喜县采取以政府保护为主,邀请高校、社会力量参与的特色保护路径。过去,村里的旧窑存在不同程度的塌方或损坏,村子成立了领导小组,动员村民参与到抢救性保护修缮中来。

立足陈家庄村红色资源禀赋,陈家庄融合古老民俗和历史文化,带动文旅融合,激活当地经济发展,确定了陈家庄依托深厚的红色底蕴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文化展示群”,同时借助特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农业发展”“乡村文化”“村庄建设”特色区域。

陈家庄村是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山西省党史教育基地,还是中国传统古村落。有红色基因的浸润,在革命精神的激励下,陈家庄村在发展的道路上将走得更快更远。

游映霞/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2 21:33 , Processed in 0.068752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