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钟建民|华为的分配模式丰富了按劳分配的内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28 12: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改革开放已经过去四十多年的时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两极分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于是,以习见平为首的党中央提出了共同富裕的问题。为此,按劳分配的问题又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很显然,实现共同富裕是不能建立在杀富济贫的基础上,而只有建立在实现按劳分配的基础上。只有建立让广大劳动者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充分发挥劳动潜力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一,什么是按劳分配?

  1,什么是按劳分配?按劳分配首先是与产权相对立的另一种权利--劳动所有权。

  按劳分配,顾名思义,它所体现的是“谁劳动,谁所有”、“谁劳动,谁受益”的权利,这与“谁投资,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的资产所有权相对立的一种权利,即劳动所有者的劳动所有权。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马克思不止一次地说明了按劳分配权利的性质:他说,“因为在改变了的环境下,除了自己的劳动,谁都不能提供任何东西可以成为个人财产”,“生产的权利是和他们提供的劳动成比例的;平等就在于以同一尺度--劳动来计量”;“它不承认任何阶级差别,因为每个人都象其它人一样只是劳动者”,“例如在现在所讲的这个场合,把他们只当做劳动者,再不把他们看做别的什么,把其它一切都撇开了。”很显然,在这里马克思指明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者是以劳动所有者的身份出现的,按劳分配就是劳动所有者的基本权利--即劳动所有权!而体现劳动所有者的劳动所有权,同时也是对资产所有权--即资产所有者凭借生产资料占有权获取劳动成果的权利的否定。换句话说,劳动所有权和资产所有权是相互对立、互为排斥的两种权利,把按劳分配说成是资产阶级权利是十分荒谬的。

  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马克思谈及按劳分配原理时,说的是“在这里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法权”,“资产阶级法权”和“资产阶级权利”是两回事,两者是不同的,而且在这里指的是“按照原则”,是指平等的权利实际上包含了不平等这点而言,“还仍然被限制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框框里”。按劳分配和资产阶级权利两者主体不同,性质不同,但就平等中包含某种不平等而言仍然是相同的,这应该是马克思的原意,但人们却把这里的“资产阶级法权”误作“资产阶级权利”,形成了“按劳分配就是资产阶级权利”的荒谬论点,因而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发生了方向性的偏差。

  2,什么是按劳分配?按劳分配就是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分配模式。

  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马克思用了很多文字论述了按劳分配企业生产结果--即”集体劳动所得“的分配模式,这就是集体劳动所得=生产资料消耗补偿+各种公共需要项目(含扩大再生产追加)扣除+个人消费品。很显然这一模式与产权模式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区别,已经是体现“誰劳动谁受益”的劳动所有权模式,而且其价值构成--即“生产资料消耗价值量+公共需要价值量+个人需要价值量”与产权模式的价值构成也有了本质的区别:在这里,劳动者的劳动要么是满足不同范围的公共需要,要么是满足个体消费需要,都是必要劳动,再无剩余可言。社会主义是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生产方式,她不需要也不可能采用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一旦真正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以及对立的劳资关系也就自然消失了,在社会生产中起决定作用的将是劳动者相互关系和劳动者不同范围的利益关系。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一旦实现了按劳分配的生产结果分配模式,公有制企业的生产资料消耗首先得到补偿,企业是不会发生亏损的;而且由于劳动者的劳动收入随着企业经营状况自然波动,企业也必然会有健全有效的经营机制和不断发展的动力与活力的。但可惜的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对马克思着重说明的这一按劳分配模式,却未为人们理解和重视。

  3,什么是按劳分配?按劳分配就是劳动者凭借类似股票的劳动价值形式一一“纸的凭证”参与企业生产成果的分配。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一方面详细说明了按劳分配企业生产结果分配模式,说明了如何从企业生产结果中分解出“个人消费品”来,另一方面他又说明“他从社会方面领得一张证书,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扣除他为社会基金而进行的劳动),而他凭这张证书从社会储存中领取和他们提供的劳动量相当的一分消费资料”。比较完整地说明了按劳分配过程。

  对于按劳分配的基本形式,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马克思作了对比性的说明,指出这种形式“不是货币”“不流通的”而且是直接以劳动时间为单位的“纸的凭证”(《马克思恩格思全集》第二十三卷95-96页)。对此,理论界认为马克思提出的按劳分配形式适用于产品经济而不适合于商品经济,因此,我们现在采用货币工资的做法是正确的。这种观点恰恰是错误的。按资分配是与商品经济直接相联系的,而作为按资分配形式的的股份却偏偏就是一种“不是货币”的“纸的凭证”。这一铁的事实告诉我们,分配形式和经济形式并没有直接联系,关键是分配的基本形式能不能体现分配的基本要求。

  如果我们把马克思关于按劳分配的过程和形式的说明连起来看,按劳分配的基本形式决不应该是货币工资。因为工资是直接的货币量,工资预先确定,职工的收入也就预定,这种预定性割断了劳动者收入与劳动成果的相互联系,从而也违背了“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基本要求。

  4,什么是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不仅昌一个决定个人消费分配的规律,同时也是一个决定社会主义生产的一个基本规律。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谈到按劳分配条件下劳动时间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是劳动消耗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是各种劳动职能同各种需要适当比例的调节。这无非是说,同一种计酬方式,不仅决定着消费品的分配,同时也决定着生产状态。但是,人们却忽略了这一要点,无论在实践中还是在理论上,都只把按劳分配当作个人消费品的一个原则来对待,而另一方面又把有计划按比例当作另一个规律来对待。结果一方面在宏观上形成了所谓的计划经济模式,在微观上则形成了病态的公有制经济模式,这正是社会主义实践在世界范围内发生重大挫折的关键所在。按劳分配中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主要规律,它既在分配中起作用,也必然同时在生产中起作用;既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也必然在宏观经济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离开了按劳分配规律的客观作用,所谓的社会主义经济只是一种病态经济,又怎能不失败呢?

  二,在已有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按劳分配

  在十月革命以来的100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在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事实上是实现了按劳分配的。

  人民公社的生产队实践的重大意义在于它是真正实现了按劳分配的公有制模式。

  人民公社的生产队模式,主要是指1961年之后经过“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调整之后的生产队模式,由于采用了工分制的计酬制度,它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的按照劳动者为集体提供的劳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从而第一次真正在实践中展开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因此,生产队模式的建立和产生,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之一。

  生产队,听起来就是一个生产组织的名称。但事实上它却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实体,而且是不同于资本主义企业或私营企业的经济实体!国营企业,听起来就是一个高大上的企业名称,但由于它误用了产权制度,误用了工资制度,从而把劳动者的收入与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分配隔离了起来,由于它采用国有国营的产权管理体制,从而否定了劳动者当家作主的权利,因此,国营企业事实上只是按有关部门要求组织生产的生产组织,并不具有经济实体的性质。

  在印象上,人们一说到生产队,就想起了“大锅饭”和“大呼隆”,想起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好象生产队就是平均分配,人们也缺乏生产热情。这显然是脱离实际、把一时一事当作整体状态的肤浅认识。在生产队生活过的人都知道,你做一小时是一小时的工分,做二小时是两小时的工分,你挖一丈排水沟是挖一丈排水沟的工,挖10丈排水沟是挖10丈排水沟的工,哪里有什么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反倒是在国有企业,你一个月拿多少工资,基本是固定的,与实际个人的劳动状态好象没有关联,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也没有直接的联系。

  更为关键的是,生产队模式,采用工分分配方式和社员大会、队委会的管理方式,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劳动者当家作主的模式,是真正实现了按劳分配的模式。工分制所体现的是“谁劳动谁所有”或“谁劳动谁受益”的基本原则;社员大会、队委会的领导体制所体现的,正是“谁劳动谁管理”或“谁劳动谁经营”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生产队模式所体现的是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的、体现了劳动分配权和劳动管理权,体现的是劳动所有权。

  站在资产所有者的立场上,用资产所有权的基本观念是无法理解生产队模式的。几千年来,“谁投资谁受益”的产权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持有这种观念的人,他对于新兴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是难以理解的。解放思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

  遵循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我们不难理解生产队模式的伟大意义:即它通过劳权制度的建立,形成了体现劳动者实现劳动所有权的生产方式,形成能够满足全体劳动者利益要求的经济实体。

  然而,即使是在东欧演变、苏联解体的情况下,我们依然没有认识到苏联模式的错误所在。既然我们没有在改革前走出产权的误区,没有能够走出工资的误区,那么,弄不明白生产队模式的性质和特征,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但最值得讽刺的是,那些没有放弃生产队的地方,几乎都实现了共同富裕。而普遍实现了分田单干的地方大多出现了“三农问题”。

  三,华为的分配模式

  华为是“三高”企业:高效率、高压力、高收入。早在2000年的时候,华为本科生的员工年收入就达到10万元左右,这个收入包括工资、福利、加班费、补助、资金、股票等。华为不仅给员工有高工资、还有股权和其他待遇。华为是目前中国高科技企业中唯一一家全员持股的企业。《华为公司基本法》对于员工持股的说明是:“我们实行员工持股制度。一方面,普惠认同华为的模范员工,结成公司与员工的利益与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将不断地使最有责任性与才能的人进入公司的中坚层。华为可分配的价值,主要为组织权力和经济利益。其分配形式是:机会、职权、工资、资金、安全退休金、医疗保险、股权、红利,以及其他人事待遇。我们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

  谁拥有华为?华为在2019年初作出清晰回答:“华为是一家100%由员工持有的民营企业。华为通过工会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数达到96768人,参与人仅为公司员工,没有任何政府部门、机构持有华为股权”(《华为的力量》第220页,赵建飞 蒋国强、聂晓红 著,中国中信出版集团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年3月出版)。

  华为采用了价值链管理的方式,把握了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和价值考核三个环节。首先是明确识别创造价值的全部因素和主导因素,注重吸纳一流人才,同时也注意开发员工创造价值的能力;其次是通过个性特质评价、职业行为能力评价和关键业绩指标考核对员工创造的价值进行科学评价;其三是根据员工的综合评价进行工资、奖金、红利、股票以及职权、信息、机会、学习等方面的分配。三个环节的有机配合,形成了华为员工创造价值、获取报酬的良性循环。

  在《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纲要2.0总纲》是这样说明“合理分配价值”要求的:“丰富激发员工价值创造力的手段,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并重;构建全价值链贡献分享机制,让更多、更好的资源参与公司价值创造过程;基于不同业务与人群的不同责任贡献,构建差异化价值分配机制,撬动更大的价值创造;机会与薪酬激励管理既要提升针对性,向促进公司有效增长的新业务与做出突出贡献的超优人才倾斜;又要注意避免破坏公司集体奋斗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华为的力量》第166页,赵建飞 蒋国强、聂晓红 著,中国中信出版集团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年3月出版)。

  1,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决定了华为必然建立按劳分配的薪酬体系。

  华为确立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核心价值观。这一核心价值观,必然具体为按劳分配的分配模式。“以客户为中心”是保证企业创造的价值能够实现;“以奋斗者为本”,需要充分调动员工的岗位责任性、生产积极性和科学性。“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必须贯彻按劳动贡献分配的基本原则。华为的价值管理管理把其核心价值观具体为企业经营机制,从而形成了华为强大的发展动力和适应市场的活力。

  2,华为作为一个民营企业能够实行真正的按劳分配,一个必要前提是,作为企业创始人的任正非,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参与企业成果分配的过程中,他自己只占有1%的比例,99%的比例为员工。这不是一般的老板能够做到的。用任正非的话说,就是“只要我不要钱、少要钱,世界就是我们的;不然,世界就缩到我家了! ...”。作为老板,任正非在很早时想着的不是自己能赚多少钱,而是大家如何分钱。“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的道理并不难理解,但知道者不少,能做到者稀有!

  3,华为不上市是能够实现按劳分配的客观条件。如果企业上市了,那么,就必然要实现按资分配,企业的分配就要照着股东的要求来,相当一部分的企业收益就必须放到股东那里分配,那企业埋头苦干的员工就不可能有这样高的收入。因此,华为不上市,不只是企业控制权的问题,更有能不能落实“以奋斗者为本”和“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核心价值观的问题。

  4,华为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体系的建立,事实上丰富了按劳分配的内涵。我国人民公社的工分制分配方式也是典型的按劳分配方式。但这种分配方式是以体力劳动为对象的按劳分配,对劳动差别的反映,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反映劳动状态的工分制度无非就是计时记工,计件记工以及综合数量、质量等要求的综合工分制等形式。而华为是高科技企业,是以智力劳动为对象的按劳分配,在价值创造的认定、价值评价标准、价值分配内容等方面都比较复杂。华为价值分析、价值评价和分配体系的建立事实上丰富了按劳分配的内涵,使我们对按劳分配的认识得到了时空上的拓展。

  5,华为能够按照“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要求建立薪酬体系,并形成了激励员工努力奋斗的经营机制,事实上它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突破了传统的工资制度、突破了产权制度,突破了资本经营方式,突破了传统的股份制形式。华为为什么这么牛?因为华为按照企业发展自然需要,建立了能够“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行体制的过程中,突破了传统的主体观念、权利观念、制度观念和企业观念。华为本质上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公司了,而是一种“工社制”的新型企业了。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华为最厉害的不是它的技术,而是它的‘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华为是毛派企业,它真正实践了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华为的制度力求没有任何人可以躺在资本的温床上吃血统利息”(今日头条:拈花一笑2150 2023-08-30 08:18)

  华为30多年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并且以一个企业之力对抗以美国为首的国际敌对势力的疯狂打压和围剿,就因为华为从每个高管到每个基层员工,都把长期艰苦奋斗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依托,他们走出了通常那种靠着积累财富进行盈利的资本经营方式!

  产品的创新、服务的创新,客户的真正满意,都是需要实实在在干起来的。“以客户为中心”,使华为的开始生产经营活动围绕客户需要而展开,追求客户满意的经营结果。而“客户满意”的前提是每个员工都能以主动、积极、肯苦的状态投入生产活动、经营活动和研究工作中去,这必然要求能够反映劳动者的劳动投入状况,并在分配上体现多劳多得的基本要求,从而能够形成“员工满意”生产经营状态和工作状态。

  一个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做到了“客户满意”和“员工满意”,想不卓越都难!

钟建民 · 2023-09-27 · 来源:乌有之乡

相关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11:12 , Processed in 0.088104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