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尧王台—最早叫“中国”的文化标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25 10: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ge.png
尧王台 (资料图)

杨孟冬/文

(一)

在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这里是一个留下许多传说和历史故事的地方。

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逐水而居于此。滔滔黄河自北涌来,斧劈开了巍巍中条山和西岳华山的通道,继而掉头东折奔向大海。由是,“西来一曲昆仑水,划断中条太华山”,自然天成地为我们这个东方民族冠上“中华”的美称。

黄河形成的“几”字形图案,在其最大折弯处,也是最后一弯的怀抱里,就是“中华”二字诞生和我们祖先最早群居生活的所在。

在地理概念上,它的名字被史学家称为“河东”。其范围,即以中条山为坐标,自西南向东北延伸开来。确切些讲,就是中条山之北形似“心脏”的这一块丰土吉壤。

泱泱中华,溯其源流,“河东”无疑是文明肇始的圣地。之所以说它是“圣地”,是因为我们熟知的上古五帝中两位均建都于此。而这两位上古帝王,即尧帝、舜帝,是我们中华民族开创理想社会的“君主楷模”。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中条山的逶迤绵长,使得我们的祖先将其崇拜为“龙”的化身。以史籍考究,我们常说的“龙的传人”即诞生于尧帝时代。

中华文化,首倡儒家经义。而“五帝”之名,当始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最有力的证据,便是成书于战国末期的《五帝德》和《帝系》。以至于西汉时期自称“龙门人”的司马迁书写《史记》,也以此为第一手资料和文化依据。

战国时期,与儒家同称“显学”的还有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他们两家观点一致,均以“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为标帜。如此,尧帝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始祖遂被历朝各代弘扬和传承下来。汉武帝刘彻云:千古帝范,万代民师,初肇文明,世人敬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云:致吾君于尧舜,熙鸿号于无穷。甚至宋明理学,也大倡“道统”之说,使尧帝的形象更加丰满。

当然,这都是因为尧帝自身的“圣德”对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加上儒家的陶染华育,其作为“最理想的君主”就成了中华民族精神上游的文化构建。正如北宋忧国忧民的范仲淹所云:千古如天日,巍巍与善功。禹终平浲水,舜亦致薰风。江海生灵外,乾坤揖让中。乡人不知此,箫鼓谢年丰。尽管这是在感叹时人似乎已经陌生了尧舜禹的伟大事迹和治理之道,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那种追忆向往之情依旧是真切的。

纵贯于河东地面的中条山之起点,亦称“雷首”。《辞海》词条释曰:“雷首,古山名,山中有雷泽。此山即今山西的中条山脉西南端,介于黄河和涑水间,俗亦谓之尧山,山上有故城,又曰尧城。”此表述,来源于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与郦道元几乎同时期,阚骃《十三州志》则记:“蒲坂,尧都。盖尧常亦都此,后迁平阳(今山西临汾)。”蒲坂,先秦时代称“蒲”或“蒲邑”,即今山西永济。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后,封禅泰山返程途径河东过河桥,把“蒲”改成了“蒲坂”。如此记载于典籍里的文字,还有司马迁《史记》的“昔唐人都河东”、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的“舜都蒲坂”、唐代杜佑《通典》的“尧旧都在蒲”等。

值得说明的是,在唐代萧德言等撰的《括地志》中,中条山之“雷首”,便是“舜所耕之历山”。而历山之中,则有一股“妫水”流出,向西注入黄河。妫,本作沩,在南宋罗泌《路史·国名纪》中记述尤详。这,也与我们常常所说的“舜耕历山、居妫水、渔雷泽”相吻合。

诸如上述史籍记载,都证明了上古时期尧舜带领中华先民活动并建都于中条山一带黄河之侧的史实。

那么时光已经过了四千多年,如今的永济地面还有他们的文化遗迹吗?

——雷首(历山)还在,但史籍中记载的“尧城”已荡然无存。

——蒲、蒲坂名字仍被沿用,但舜帝的都城也已难觅踪迹。

庆幸的是,当年尧帝开启文明之光的那座“禅让台”兀坐山隈,依旧耸立在永济境内的中条山上,民间亲切地称之为“尧王台”;舜帝出生的地方,清代之前称“诸冯”,如今叫做“舜帝村”,村中矗有“大孝有虞舜帝故里”古碑楼。舜帝村之北,则是虞舜彼时带领民众“陶河滨”的地方,如今叫做“陶城村”。

——这是多么让人欣慰的事啊!

(二)

传说,是历史的影子。中华文化之所以悠远绵长、神秘璀璨,就是其包含了太多耐人寻味又不可否定的神话和传说。

《孟子·滕文公上》云:“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这,应该是古籍对“中国”概念的最早表述。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完全依靠人力来征服不可抗拒的因素,实在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情。但天无绝人之路,相传就在此时,尧帝心系苍生的盛德感化了天帝。既而,天帝便在尧帝部落族群的脚下壅起了三堆土。尧帝带领部落族群登上土丘缓解了燃眉之急,百感交集溢于言表,遂将这重叠的土丘命名为“陶”。后来,尧帝又徙居于“唐”,即汾水(在今山西临汾境内)沿岸。这,也是后世史家将其部族称为“陶唐氏”的原因。

而自那三堆土降临于人间,尧帝就被部落族群敬称为“垚”。以此而论,我们即可看出古代先民已经赋予了尧帝神秘色彩和精神崇拜。尧帝“痛百姓之罹罪,忧众生之不遂”,以及“勤劳不居,俭而用礼”,可谓“仁恩被于苍生,德化教于四海”,随着时间的行进,其形象在百姓心中越来越高大。如此,“垚”字又被置于“兀”字之上,焕然一新变成了“堯”,也就是如今我们通用的简体字“尧”。

依据历史典籍和国人传说的古史系统,尧帝所建立的政治体系时期,派神箭手后羿射日、命姒鲧治理水患、设立诽谤之木、颁授农耕时令及整饬百官等举措,都为后世产生了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

中条山逶迤绵长、苍翠叠嶂,宛如一条巨龙蛰伏在河东大地。早于五帝的三皇时期,这座中原山脉就是河洛文化的发源地。所谓“河出图,洛出书”,即中华文化在创世之时留下的神秘图像。而打开这一图像或者说是破解其中神秘文化内涵的,当是名列三皇之首的伏羲。中华先民创造“龙”的图腾,就是从他身上得到了启发。大量史籍和民间传说,皆认为伏羲和女娲系华胥(上古母系氏族时期华胥氏族首领)所生。一日,华胥来到中条山间,见一巨大脚印,出于好奇便履之而过。奇异的是,华胥竟因此而受孕生下了伏羲和女娲。事后,这才知中条山上的那个巨大脚印乃天帝之印。以此,便揭开了伏羲和女娲“抟土造人”的序幕。

这个传说虽然充满了荒诞色彩,但中华先民将华胥尊为“人祖”则是不争的事实。几千年来百姓敬奉华胥,中条山上的华胥峰、华胥庙就是民间文化信仰的见证。需要说明的是,华胥当年所履的“天帝脚印”,如今仍留在中条山最美丽的一段“五老峰”风景区里。

之后,伏羲获得《河图》《洛书》,并在中条山五老峰上精研其中奥秘,发明了《太极八卦图》。后世相传的伏羲“一画开天”,就是从河东地面始源的。

到了尧帝时代,洪水大爆发成了中华先民的噩梦。为了保障百姓能有一个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尧帝“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穷民”,可谓殚精竭虑。传说天帝念及其盛德不怠,不仅及时赐予了人间三堆土,而且派遣金木水火土五星降临当年伏羲“一画开天”处,为尧帝传授天地运转之理。尧帝虔诚恭谨,钦明文思,这才悟出了战胜困难险阻和管理天下的方法和策略。于是,在洪水被归流后,他把中华大地划为“十二方”,并设官分职,营建了一种“尧年”繁荣景象。看到尧帝治理社会井井有条,百姓们有序过上了生产生活,还兴高采烈地唱着《击壤歌》,金木水火土五星便附身于五座山峰,继而又“上天入昴”归入星河。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中条山便有了“灵峰”的美丽传说。因其五峰耸立,孤标秀出,一如五位老人临风排列侃侃而谈,民间又将“灵峰”俗称为“五老峰”,成为享誉四海的风景名胜地。以至于张果老、吕洞宾皆选择在此修道炼丹,为五老峰成为“道家仙山福地”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除此之外,自唐代中期民间自发兴起,明代达到高潮的“朝峰祈福”庙会,更是声势浩大。就连李世民、李治、武则天、赵匡胤、朱翊钧等皇帝,均驾临于此,观瞻中条山之秀色,沐浴五老峰之灵气。

(三)

尧帝晚年,由于儿子丹朱“不肖”,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之心,让臣工们举荐继承人。由是,一位名叫姚重华的年轻人进入了尧帝视野。这位姚重华,就是我们熟知的舜帝。后来,尧帝访贤,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许配给舜帝,都在雷首(历山)留下了佳话。最重要的是,为了能够使帝位承前启后,中华文明继往开来,给天下苍生带来更大福祉,尧帝遂在那三堆土上,修建了三座大台,分别名曰“祭天台”“观星台”和“禅让台”。

虽然我们今天已经无法目睹这三座大台的历史风貌,但尧帝把帝位禅让给舜帝的赤诚之心,以及威仪场面还是可以想象到的。而这一肃穆、庄严、隆重、宏大的“禅让”场面,则是有据可查的。其出处,就在司马迁的《史记》开篇“五帝本纪”之中。当然,在禅让大礼之后,即尧帝去世三年期满,舜帝仍还做到了“让辟丹朱”,但“诸侯朝觐者、狱讼者、讴歌者皆不之丹朱而之舜”。舜帝无可奈何,大呼“天也”,即“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这其中的“中国”二字不是尧帝禅让的地方又会是哪里呢?何况,如今永济境内中条山上真真切切还存在着三大土台。尽管岁月流逝,历史更迭,这三大土台已被民间俗称为“尧王台”,且在唐代改用成了道家场所“紫极灵宫”,但氤氲在其身上的文化影响从未中断。

相传,尧帝辟位于舜帝二十八年后病逝于“雷泽”。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地方,其地理位置不在别处,就在永济。且看《辞海》词条释文:“雷泽,古泽名,一名雷水。在今山西永济西蒲州南。源出雷首山,南流入黄河。相传为‘舜渔雷泽’之处。”尔后,舜帝将尧帝安葬于“谷林”,指中条山幽谷丛林深处。而正是由于尧帝安葬于此,这处山脉又被民间称为“尧山”。

再之后,舜帝效法尧帝,将帝位传给了治水有功的大禹,其禅让仪式仍是在那三座高高的土台上进行的。唐代诗人项斯曾路过蒲坂(时称蒲州),写有一首《舜城怀古》:“禅禹逊尧聪,巍巍盛此中。四隅咸启圣,万古赖成功。”字里行间,都表达了对“尧天舜日”理想社会的讴歌和赞美。同时,对“舜都蒲坂”这方山河胜地寄予了无限崇拜之情。

今天,当你去中条山尧王台朝圣或赏景,站立其下,峰峦突兀,苍翠叠嶂,锦绣如屏,你会真切地感受到此处风光的迷人之处和灵气所在。攀至峰巅,长空浩渺,视野无极,西边华岳遥遥可见,滚滚黄河形似襟带。而那三堆土,恰在群峰怀抱之中。真是好地脉啊!每当夜幕降临,银河泛光,群星璀璨,那种“伸手可摘星,疑在广寒宫”的感觉,会让人陶醉得仿佛置身在另一世界。

是的,感觉没错!古语云:紫极三辰正,黄图九域清。在这里仰望宇宙,锁定北辰,静观星宿运转,或许就能感知得到《河图》《洛书》的神秘和奥妙。

也难怪,大禹在这里受禅后,划天下为“九州”。尽管他把都城从蒲坂迁到了安邑(今山西夏县禹王乡),这里仍被人们称作“九州疙瘩”。可见,在百姓们的精神思想上游,这里就是最早开启中华文明之光的一处圣地。

以中条山为坐标的所在,当是中华民族早期社会形态形成的最直接和最明晰的地方。且看虞乡县(今山西永济虞乡镇)《崇圣祠重修碑记》:

中国之名,始于尧、舜、禹。中条五老授其河图、九书而治于天下。初竖疆都,依中条而立其国,谓之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00:37 , Processed in 0.066779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