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佐伊23:如何理性看待部分外贸订单转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18 10: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知乎上面有个问题,叫做“如何理性看待部分外贸订单转移?”

image.png

  什么是理性?理性不是“凡事都要看到有利于当前经济的一面”,而是要求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

  因此,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就要求我们看到外贸订单转移背后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实际上,所有和外贸相关的话题,核心还是产业链体系转移的问题。

  近十年来,产业链转移分成了三个阶段:

  (1)2012-2017年,是产业链体系转移的第一个阶段。本阶段的特点是,劳动者工资增加、地租增加等原因导致的成本上升,是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因

  (2)2018-2020年,是产业链体系转移的第二个阶段。本阶段中的特点是,贸易战成为产业转移的主因

  很多企业为避免“高额关税和分散产业链风险,外迁进一步加速。其中,越南、印尼、菲律宾、柬埔寨除拥有东盟成员享受的低关税外,还具有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为外商投资提供税收优惠等优势,推动东盟转口贸易快速上升。”

  (3)2021年至今,是产业链转移的第三个阶段。本阶段的特点是,资本集团的冲突,成了产业链转移的主因

  一方面是疫情阻断了供应链,一方面是俄乌冲突,这都让大家认识到产业链多元化的重要,不能过度集中。“安全和韧性开始逐步取代效率和成本,加快了全球产业链多元化分工进程。”

  近年来最大的特点就是,美国一直在联合自己的欧洲朋友,加大对我们的遏制。这种遏制被总结为与我们脱钩,即一方面限制对我们的出口,一方面把以前从我们这里进口的东西分散到其他国家,降低对我们的依赖。

  在这样的情况下,2022年我们和美国的贸易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方面,他们减少了从我们这里进口的商品,增加了从东盟、欧美等地进口的商品。以前我们是他们第一大进口来源,到了2023年一季度,我们在他们的进口中“占比大幅下滑到13.6%,不仅大幅落后于欧盟的18.8%,也落后于墨西哥(15.1%)和加拿大(13.8%)”

  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寻求贸易替代。东盟、非洲、俄国成了替代目标。按沈建光介绍,今年1-5月,我们对东盟出口份额占比16.2%,对欧美日分别为15.4%、14.3%、4.8%。东盟和我们是互补关系,不仅承接了很多从我们这里转移出去的产业,还是贸易战时期我国企业出口绕道东盟转口贸易避开遏制的通道。

  从长期来看,俄乌冲突后,全球化实质性逆转,以前的供应链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曾经的全球有机联系的供应链体系,逐步被区域化的供应链体系取代,美国更多开始从政治上而非仅仅从经济上考虑供应链的布局,这使得他们和他们的盟友开始在供应链上不断和我们脱钩。这势必影响我们的出口

  美国复兴工业的战略一直没变。今年5月美国领导人承认自己的“工业和持续创新能力受到了真正的打击,旨在以国家力量介入产业政策振兴制造业。”他们一边试图复兴自己工业,一边又试图遏制我国工业,比如在芯片上面,他们一直拉拢各方遏制我们。最近荷兰又把部分光刻机纳入出口管制范围。

  目前看来,他们与我们脱钩的趋势不可避免。短期看,我们与东盟等替代目标的出口能一定程度弥补他们和我们的贸易下降,但是长期看,逆全球化势必影响整个贸易环境。并且,他们一直在卡我们脖子,我们的关键技术和重要材料的进口依赖,一直解决得不好。

  最近的趋势是,不仅仅在实体领域脱钩,也要在金融领域脱钩

  在金融领域,美国已经制定相关规则,“禁止部分美国私募股权基金和风险资本投资中国敏感行业。”前段时间的新闻就报道了,红杉资本和纪源资本都宣布了将各自的美国业务和中国业务拆分开的计划。大致在八月份的时候,美国众议院中国委员会就指控贝莱德从帮助我国军方的投资中获利。当时很多其他金融集团非常重视这个事情,怕惹上类似审查。

  现在的情况是,美国的机构在自我审查,主动和我国脱钩。《金融时报》称,“ 一位资深交易撮合者表示,许多北美投资者目前不打算向在华私募股权基金(投入)新资金……北美投资者的撤退意义重大,因为他们长期以来一直是私募资本行业最大的资金来源。”

  之前我反复提到,一定不能把外部环境的恶化看做偶发和暂时的,而必须放在市场经济固有矛盾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逻辑是这样的:我国市场经济的固有矛盾导致产能过剩(国内需求明显弱于资本的增长速度),当产能过剩达到一定程度时,新增资本在国内投资的收益就会低于在海外投资的收益,于是就会出现大规模资本输出。资本输出势必导致和其他国家的垄断资产阶级争夺全球市场,进而导致贸易战和其他摩擦。

  贸易战和各种其他摩擦,反过来作用于我国出口市场,导致我国出口下滑,这又进一步反作用于整个国内市场,加深我国产能过剩的矛盾。

image.png

  这就是理性看待外贸订单转移,所必然得出的结论。

相关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00:06 , Processed in 0.072081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