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运城市委党校闫雪:科技助力现代农业强市建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0 09: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阵地的生产力。新时代新征程,建设农业强市要用先进科技助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用新质生产力助推现代农业强市建设。

2023年12月28日召开的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到,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数字化改造。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然要求以科技作为强大引擎,着力解决在节本增效、质量安全、绿色环保等方面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等领域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选育和推广一批优质、多抗的农作物,显著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优质化率;研发一批绿色高效的功能性肥料、生物肥料、新型土壤调理剂,低风险农药、施药助剂等绿色防控产品,绿色高效饲料添加剂、低毒低耐药性兽药、高效安全疫苗等新型产品,提高肥料、饲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有效利用率。同时,良种良肥良饲配良技。要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果菜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施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法、水肥一体化、病虫害智能监测等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考虑到运城属于缺水城市,建议推广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此外,运城地形比较复杂,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58.2%,适合引进推广一批新型农机设备,发展机械化农业,形成省力化、机械化、标准化的全程机械化农业种植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绿色农业科技和创新模式的研发和探索,可以有效提升我市绿色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形成具有运城特色的现代绿色农业发展模式。

引进培育专业科技人才,激发农业发展内生动力,为农业强市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我市农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应深入开展“运才兴运”专项行动,持续深化省校合作、校企合作,通过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科技研发机构、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等柔性方式,引进大批量专业人才,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方面,政府应以农业科技培训为重点,加大与各高校、培训学校的合作力度,推行“定点、定向”培训模式,打造精准化、具体化、实用化的培训体系,着力完善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大力培育本土青年科技人才。另一方面,强化以主体定位与核心使命为基础的绩效评价导向,扩大科研决策、选人用人、职称评聘、经费使用、成果收益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全面激发农业科研机构创新活力。同时,还要完善农业科技人才福利保障制度,给予农业科技人才一系列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突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梗阻,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农业强市建设提供制度保障。聚焦制约农业技术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引导激励与支持服务并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让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武装”农业生产,为农业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为此,首先应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主体和农业经营主体,引导涉农高校院所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健全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完善农业农村技术转移机构的服务功能,大力推广科技直通车、农业科技专家组等农业农村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为农业农村提供高质量科技服务。其次要搭建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鼓励农业新品种、专利、著作等知识产权作价入股、盈利分成等多种转化模式,创新项目组织机制、投入方式、分配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再次应构建多元化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探索形成政府扶持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农技推广模式,在全市规划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最后要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在县域的落实力度,调动县域涉农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加快农业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创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总之,要用好科技这把“金钥匙”,用好重大政策红利和真金白银,支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真正以科技推动农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我市现代农业强市建设赋能提速。

(作者单位:运城市委党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2 12:57 , Processed in 0.061973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