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临猗县北辛乡王申村乡贤“五老”文化兴村纪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6 09: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ge.png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五老”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导,支持更多老同志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使广大“五老”在关心下一代的广阔舞台上老有所为、发光发热,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中央九部门联合发文,鼓励退休人员作为新乡贤回乡支援乡村振兴。退休干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峰响应中央号召,回村倡导组建村级关工委,从挖掘整理王申村传统文化入手,动员全村乡贤“五老”用爱心铸村魂,用王申村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下一代,把文化兴村工作搞得风生水起,引起中国关工委和山西省关工委的高度重视。

远水茫茫、近山叠嶂,地处嶷山脚下的临猗县北辛乡王申村,与黄河遥望,构成一幅人文画卷。

王申村现有面积7.5平方公里,历史上文华璀璨,人才辈出。明清时期,晋商代表李新兴三代铸就了晋商精神;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抗日英雄、解放战争功臣、抗美援朝志士42人,书写了血与火的战绩;1958年创办的王申敬老院负有盛名……历史长河的积淀,让这里的文化底蕴愈发深厚。

步入王申村街巷,只见飞檐翘伸,街道笔直,放眼望去,两旁墙壁装饰翰墨丹青,犹如置身水墨画廊。村内保留了几处明清时期格局与风貌基本完整的古建筑,每座建筑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古院街巷传新韵

始建于明代的李家四合院,在王申村的排排村舍中尤为耀眼。穿过村中长长的巷道,到达村中心,但见一处白墙黛瓦的宅院,院子坐北朝南,东西宽20余米,进深50余米,院落形制规整,颇有传统北方大家族的气韵。院内腰厅房门门楣上,悬挂着的牌匾上,阴刻行书“学行兼优”,讲述世世代代王申人的坚守与追求。

走进院内,正房和厢房错落有致地环绕着宽敞的院落,构成一路一进的纵线布局,严谨之中自有幽雅,北房作为主要正房,气势磅礴,东西两侧的厢房则使整个院落更加宽敞。西侧的两间厢房中,一间是书法展览馆,展示着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另一间则是党史、国史教育馆,供参观者深入了解党史和国史的重要性。东侧的厢房是省内革命功臣馆,展示着王申村革命志士的非凡事迹。正房则被打造成了村史馆,记录着王申村的历史和传承。

王申村党总支原书记、王申村书画协会会长许新祥介绍,2020年,具有500年历史的李家四合院完成了修缮工程,修复后的李家大院被打造为王申村文化大院,不仅可供观览,也成为村民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书法展览馆,几位老者坐在桌前,专注地欣赏、谈论着每一幅书画作品,仿佛与字迹之间有种心灵的共鸣;在革命功臣馆边上,一群村民围坐在一起,互相交谈着过往的英雄事迹。

从李家四合院旁小巷前行,一处雅致的建筑映入眼帘,这便是王申村文化大礼堂。规整方正的室内有两层观众席,正对观众席的宽敞舞台是乡亲们最留恋的戏台。场馆内部陈列着的书画,展现出清新典雅的艺术气息。2021年,大礼堂修缮提升后,改建为供村民书法展览、知识讲座、才艺培训、群文活动的场地。此前,王申村关工委与运城市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了四届王申村书法展,每年百余件优秀入展作品在这里展示。书法艺术蔚然成风,参与其中,村民们很是欣喜:“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高质量的艺术展了。”

每到节假日,王申村文化大院人来人往,文化大礼堂戏台下叫好声不绝于耳。“舞台,就是农村文化活动的象征。”许新祥说,在王申村的乡村大舞台上,村民开展节目排练、文艺表演等活动,真正地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乡贤引领谱新曲

历经岁月变迁,王申村的古建曾一度荒废破败。而如今的李家四合院,院落小巧精致,格局保存完整。前来参观拍照、谈书论画的人络绎不绝,正门前的石板被踏得溜光,这里俨然成为书法切磋、感悟书道的热门文化交流地。这些变化的背后,凝聚着的是以李峰为代表的乡贤们的心血与汗水。

2015年,李峰从市外事办退休后,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担任常务副主任,回村倡导成立村级关工委,组建了一支由20余名本地退休老干部组成的队伍,俗称王申乡贤“五老”。古老建筑,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自发肩负守护文化遗产重任后,李峰迅速联系有关文物部门,积极参与并主导修复工作。“李家四合院积淀着文化底蕴,这个文化殿堂不应失去光彩,只有予以妥善修复再利用,才能留住王申文化根脉”。不仅满足于文物修复,乡贤们更是集思广益,整理出《王申村李家四合院的变迁》,为李家四合院作传,丰富了晋商精神的内涵。

王申乡贤“五老”是乡亲们心里的“自家人”,还是政府眼中的“能人”。他们积极参与村庄建设,在王申村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不断加大文物保护、书法培训等方面的力度,深度挖掘历史文化,丰富文化宣传方式,推动文化传承与弘扬。

阳光明媚,王申村的乡贤们齐聚村文化大院,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谈话。像这样的例会谈话,眼下在王申村已是常态。自2015年开始,为汇聚乡贤们的智慧和力量,王申村便着手吸纳新乡贤为农村建设建言献策,推动村内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文化志愿各项工作落实。在许新祥看来,乡贤“五老”的工作为村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他们的参与不仅带来了物质上的变化,更为村里注入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创新力量。

以上一节培训班、写一幅书法、参一次展览的形式,王申村的乡贤借助村级书法协会,在村里培养出了一批才华横溢的书画人才,让村民感受书画艺术魅力。果农许江勇农闲时,必去文化大院学习书法,切磋交流,“村里请来的书画专家为我们提供零基础免费培训,跟着老师临摹学习,书法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挥毫泼墨,墨香成画,如今成为王申村村民新的休闲放松方式。

“王申村威风锣鼓闹香港,参加庆回归大汇演……”在北辛乡平宜学校,“五老”故事宣讲人关应才讲的王申历史故事郎朗上口,50余名学子听得入迷。去年年底,乡贤们编写成十余个小故事,宣讲王申村的历史文化、革命事迹。“发生于周围的真实事迹,往往更加打动人。”许新祥说,通过讲述本村故事,帮助大家更好了解和传播村史。短短几月,故事宣讲已开展16场,吸引了1000余人次参加。

去年新建的王申村革命功臣馆,用本村英雄事迹,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被省关工委主任李政文称为“唯一一座村级红色文化馆”。“把村里真实的红色故事和记忆呈现出来,就是要向游客说明,坚定正义事业是每一代王申人不变的价值追求。”李峰说,其中,展陈的革命战争年代的英雄人物,皆由乡贤们历时一个月,在村里挨家挨户走访后整理。

乡贤队伍近年编写的30万字篇幅的《王申村志》、红色图书《王申村里英雄多》等被珍藏于村史馆,翔实地记录了王申村的历史和发展变迁。李峰认为,王申村有许多流传的传说故事,撰书立志是保留和传承王申文化记忆、深度理解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深刻表达。传统文化成果愈加繁荣,公共文化服务更加优质。近年来,王申村被市书法家协会授予“书法示范村”荣誉称号,被市委宣传部授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塑形铸魂促振兴

“忠孝传家远 诗书继世长”“翰墨生清风 山乡识好梦”“信义千秋赢全村福祉”……在第四届王申村书法展出作品中,幅幅书法作品字字真切、动人质朴,生动讲述了乡村生活中的友善故事,呈现出王申村向上、文明、淳朴的新面貌,书写出唯诚难欺、诚信为本、和谐友善的文明新风。书法艺术,于无形中助力村规民约、道德准则建设,在当地形成了一种“王申现象”。

2015年,李峰敏锐捕捉到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力量,他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以基层的王申村级书画协会为阵地,面向全市发掘艺术达人、文艺团体等民间书法爱好者,培育王申特色书法文化品牌。“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精神动能。”李峰如是说,从2019开始,他组织了首届“翰墨迎春 美丽王申”王申村书画展,此后四届书法展以“诚信、友善、文明、和谐”为主题,确立了“文化兴村 书法惠民”的独特方略。

“乡村振兴,不仅需要产业振兴,还需要文化振兴。现在农民的生活得到基本提高,文化活动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满足新的精神生活价值追求。”在村民寄托乡情的故地里,王申村村委会联合村关工委以文化兴村的途径,通过搭建各类文化平台,厚植农民文化素养,涵养乡风文明,建设美丽新乡村。

“现在村里大不一样了!”乡风培育新风见效,村民作出一致评价。村里分布的主要文化设施,张贴着《二十四孝图》小故事绘画;广场的大理石上,雕刻着村规民约;十余名道德模范、孝顺媳妇、文明家庭事迹被写成诗歌,制成板面悬挂在村中央。“评选道德模范,是对父老乡亲的关爱,更是对乡村振兴的期盼。文化传承为乡村持续发展提供了精神力量,文化振兴成为乡村振兴的力量,我们积极推动创新,持续增强乡村文化发展活力。”王申村党总支书记李润民说。

为推动文化振兴,王申村在重塑乡土文化、涵养乡风文明方面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他们从古今名言警句、楹联诗词和传统经典中精选出与主题相关的内容200余条编印成册,以启迪心灵。通过参与书法、故事宣讲等活动,帮助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包括英雄事迹、革命精神等,为村民树立榜样。开展书法培训、书法作品(村民创作)、举办书法展览、成立青年农民书法协会、推行“道德模范”评选制度,通过书法形式进一步塑造良好社会风气。

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铸魂的关键是文化,文化振兴的关键在“人”。从李家四合院修复到文化大堂修建,从村史编撰到事迹宣讲,从书法展览到课堂培训,一间间陈列展馆,一本本村史村传,一缕缕文明新风,让农民群众守得住“根”,留得住“乡愁”,看得见“远方”。未来,王申村在进一步促进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同时,要以更多文化新创意激活乡村业态,不断深入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记者 游映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05:26 , Processed in 0.068263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