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帝尧序幕从蒲坂拉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7 16: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就是说,尽管尧在平阳建立了都城,成就了真正的王者之功,但他的前期和序幕却是在河东蒲坂拉开的。史书载,尧前期都在蒲坂,后来迁都平阳。他是从河东蒲坂起家的。他在这里已经作了很长时间的预演,在一片喝彩声中渐次成熟,由于有了这样的铺垫,使他满怀信心,浓墨重彩地走到了政治舞台的前台,开始了长达七十多年的天子生涯。

       蒲坂就是现在永济市的古城蒲州。但现在要在蒲州这里找到尧的都城遗迹,实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毕竟近五千年了,除了日月星辰,再坚固的东西都经不起时间的摧残。还不说当年生产力那么落后,生产工具那么简单,尧的宫殿和办公场所,绝不是后来帝王那样高高的围墙,巍峨的宫殿,鳞次栉比的建筑。帝尧所住的地方,据《史记·帝王本纪》记载,不过是“堂崇三尺,茅茨不剪”,所以不大可能保留下来。那么,帝尧为什么要迁都平阳,历史上没有记载和说明。根据我们所掌握的资料和当时的现实情况猜想和判断,极有可能与黄河泛滥有关。我们知道,历史上的蒲州就在黄河岸边,滚滚的黄河之水就从它的脚下流过,蒲州的百姓脱下鞋子就一脚踏进黄河。黄河是成就蒲州百姓的生命之河,他们饮用的是黄河水,庄稼靠黄河水的灌溉茁壮成长,黄河养活了众多的子民。如果没有黄河,就没有发源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如今,你站在蒲州城背后的中条山上俯视,平展展的黄河滩涂上,黄河像一条长长的彩练,袅袅娜娜,蜿蜒而去,平静温柔,娇羞默默。两岸是一望无际的绿色的庄稼。这里春天绿色的麦苗泛着翠浪,夏天是金黄色地毯,秋天则是高高的、怀中抱着一尺多长棒子的玉米,漫山遍野的像灯笼一样红色的柿子,那是一幅画家也难描难画的美景。什么时候到此你都能感觉到一片丰收的景象,百姓安居乐业的愉悦。只有到了这里,你才能体会到我们的祖先为什么会一眼就选中这个地方作为他们的立足之地,为什么这里会成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这里真的是山环水绕,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啊。

        但是,我们也别忘记,尧的时代,正是全球化的洪水泛滥的时代。洪水问题成为困扰全人类的共同话题。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的民族都在为能否生存而发愁。此时的黄河也同样处于泛滥时期。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滚滚黄河水四处蔓延,所到之处,房屋倒塌,庄稼冲毁,人或为鱼鳖。洪水所带来的灾难,即如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也仍然能感受到它的威力。不要说每年南方长江的水患,即如每年三月黄河一带的桃花汛,也会让我们这些掌握了现代技术的人束手无策。而居住在黄河岸边的蒲州正好位于黄河大拐弯处,每年三月,从上游顺流而下的冰凌,呼啸着拥堵在河道上,而且越堆越高,最后涌上岸边,涌上滩涂,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现代人用大量的炸药甚至出动飞机进行爆破,才有可能把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遥想我们的古人,他们有什么能力和技术对抗这样的灾害?所以黄河在带给我们的先人许多便利的时候,也给他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先人们只好忍痛割爱,无奈地选择了迁徙。于是,先人们打上背包,牵上牛羊,由帝尧率领着,踏上了迁徙的征途,去寻找一块更适合生存的土地。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他们顺着黄河北上,被前边的另一条河流挡住去路,这就是汾河。他们就继续沿着汾河逆流而上,最后,在几百里之遥的临汾盆地扎下来了。这里有山,可以作为屏障;有水,但是不像黄河那样咆哮,不像黄河那样为害;这里地势高燥,气候温和,适宜于庄稼生长。于是,他们终于定居下来。这大概就是帝尧之所以从蒲州迁都平阳的基本事实。


        对于帝尧生活在蒲州这一事实,现在仍有很多的资料可以证明。


        如今在蒲坂找到当年尧帝的遗迹,确实很难,但很难并不是说没有。在永济市还有一处尧舜禅让的地方———尧王台。


        尧王台位于永济市西南的中条山上。这是一个古老的建筑。远远看去,像是一座烽火台。稍微走近,却像一座城堡。这样的城堡建在山上,在其他地方可能难得一见。看过照片之后,会让人联想到奥运圣火采火仪式上见到的奥林匹斯山。那里的古堡也是如此的破败,断垣残壁,支离破碎。但就是那个地方,却曾创造出最辉煌的文明,演绎着人间最精彩的故事。从那里点燃的圣火走遍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把热爱和平、热爱体育的人心紧紧地连在一起,也让千千万万热爱和平和体育的人走在一起,一起创造精神文明的家园。尧王台也是如此,但它还承担着另一个任务,就是要把尧王治国的理念通过禅让的方式传承下去。相传,就是在这里,尧王举行隆重盛大的仪式,把权力交给了舜。从此尧天舜日相接,一个辉煌的时代再一次开始。我并没有到过尧王台,我所有对于尧王台的认识,来自于同乡韩振远的《回眸远古》一书。韩振远亲自登临过尧王台,在这本书里,他对尧王台有很详细的描述,转录如下:


        不一会儿,那些建筑渐渐清晰,看上去像一座城堡……一路奔跑,尧王台高高的,出现在头顶,沿着山峰边沿整齐的土块,若悬在半空,看上去又像一座壁垒森严的山寨。登上峰顶,尧王台终于出现在眼前。山顶上,是一块相对平坦的坪面,上面荒草遍地,一派苍凉,极目四望,一山连着一山,重重叠叠。这就是被称作尧王台的地方……如今,尧王台上再也看不到权力的余威,与普通山峰的区别,只剩下后人祭奠这段历史的尧王庙。


        望着已成断壁残垣的尧王庙,我们还是惊叹古人的创造力。峰顶的尧王庙共三座,全部都南向而立,由南往北次第排开,分别坐落在三座峰顶,中间由山梁相接。在风景旖旎、满地苍翠的高山之巅,三座土黄色的庙宇显得异常醒目,像三座古城堡一样,昭示着历史的沧桑。眼前的这庙宇是最靠前的一座,矗立在山峰边沿,身临悬崖峭壁,头顶蓝天白云,俯瞰千山万壑,看上去异常巍峨,表现出非凡的气势。


        细看,庙宇是由一组砖券的窑洞组成,前面三道拱门,上部的砖已脱落,剩下的黄土堆积在上面,豁豁牙牙,显露出一种古朴之气。作为大殿的窑洞呈东向西,横切在拱门与里面的无梁殿之间。无梁殿里空间局促,精致小巧,殿顶呈藻井状,一排排精细的砖雕层层叠叠,朝上望,若置身井底一般,看见的只有泻进来的阳光。想来上面还应该有亭子一类的建筑,可惜天长日久,早已不知去向。


        沿着山梁走向另一座庙,才看清了三座庙的布局。如果说前面一座是前殿的话,这一座才是正殿,另外一座山峰上的应该是后殿。利用三座山峰,组成一个完整的庙宇群,当年修庙的工匠们可谓别具匠心。


        正殿相对比较大,前面有山门和院落。山门看上去尤其宏伟,正面仍然是三个拱门,拱门之间挺立的砖柱,给大门增添出几分气势。大门虽已残破,留下的砖雕却能看出当年修建时的精致……正殿的造型与前面看过的几乎相同,但无梁殿修建得更加精细,砖雕的牡丹花饰线条流畅,花之间的兽头重重叠叠,排列有序……这里的无梁殿里一定放着一座高大的塑像,整个无梁殿就是一个神龛。若真是这样,从小小的殿内看塑像就需要仰视,加上从上面射进来的阳光,会有一种特殊的效果。


        这一段文字,准确精细地介绍了尧王台的构造、布局以及现状,透过文字,我们似乎已经感受到了当年尧王授权给舜时的神圣庄严,也感受到后人对尧王的敬重和崇拜之情。但我以为,这个尧王台未必是帝尧禅让帝舜的遗迹。因为根据历史资料,尧舜禅让的地点在临汾而不是永济。舜建都蒲坂是在登上帝位以后的事。这个建筑不过是后人的建造而已。虽然时光过去了几千年,尧王台已经破败,昔日的辉煌不再,但今天的后人,并没有忘记当年的尧王,当我今天在打字机上记述尧王当年的功绩时,心底里对他的那份敬仰之情还是不可遏止的。另外我要说的是,后人的纪念已经不需要那些厚重的建筑,只要几行文字,一切就足够了。



(刘纪昌,山西芮城人,山西省作协会员)(《河东文化丛书》·《尧舜禹卷》2007年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4 12:00 , Processed in 0.064884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