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散文] 冯小丽:弟弟在武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15 09: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弟弟在武汉

□冯小丽

大年初三,弟弟发了一条朋友圈:“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国家需要,我们义无反顾,出发向武汉!”那一天,是庚子鼠年的1月27日,武汉封城的第5天。那一天,我的弟弟,作为北京驰援武汉首批医疗队的一员,在新冠病毒最疯狂、最肆虐的时候,踏上了去武汉的征程。

弟弟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生。武汉封城第2天,他就告诉过家人,他已做好上前线的准备,随时待命,救死扶伤,这是使命也是责任。但是真到了他出发的那一刻,我还是揪心得止不住眼泪,也第一次真切体会到了新冠病毒离我的家人如此之近。

那个时候的武汉,正被压抑和悲壮笼罩着,感染人数不断增加,医护人员也有不少人倒下,物资匮乏,救援尚在路上。但仅仅一句国家需要,他便放弃安逸,远赴战场,抛开顾虑,毅然前行。

出发那天,弟弟还在医院值班,接到集合通知,他匆匆赶回家中和家人简短告别。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常年跟着弟弟在北京生活,弟妹也是医生,儿子只有九岁,女儿也才两岁。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在这个特殊时期,他也想和大家一样,留在家中保护至亲至爱的人,但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武汉人民更需要他。

当了一辈子老师的母亲是个明事理的人。她心有不舍却不能不舍,在弟弟的卧室门口来回踱步,看着正在收拾东西的弟弟,想要叮嘱些什么,但每每都欲言又止,最后只嗫嚅着说出一句话,国家需要就支持国家。


弟弟怔住了,回头看向母亲时,她已步履蹒跚地走向自己的房间,只留下苍老落寞的背影。这听起来有点发颤的一句话,就是一个老母亲与即将出发去抗疫前线的儿子的道别。弟弟出发前,弟妹带着一双儿女把他送到电梯口,他摸了摸儿子的头,亲了亲女儿的脸,便匆匆离去。

后来,在弟弟儿子写给弟弟的信中,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孩子说,在送爸爸出家门的时候,爸爸回头看了看他,好像是有什么话想要对他说,但是最终没有说出口,只是低头看了看表。虽然孩子还小,但是他说,从小到大这是他第一次看到爸爸泛红的眼眶,那个所向披靡、无坚不摧的爸爸,在亲情面前还是卸下了铠甲。

到达武汉之后,弟弟所在的医疗队便投入了紧张的救治工作。他们整体接管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3个病区,收治的病人全部属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工作的繁重和环境的危险可想而知。


几天之后,他才有时间在家庭群里给我们报平安。因为当时正是疫情暴发式增长的阶段,他们也都是第一次接触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所以他们不但要尽快熟悉工作环境,适应笨重闷热的防护服,更要了解病人病情,摸索救治方案。

他说,穿戴防护服带来的呼吸不畅、缺氧头晕,出汗虚脱、浑身湿透,不吃不喝、不上厕所,这些都算不上什么,和武汉人民相比更是不值一提。真正让他感到痛心的,是那些被病痛折磨的重症患者。作为呼吸科医生,他从未遇到过医院里所有病人都需要吸氧的情况。他只想和大家一起争分夺秒尽快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案,让他们早日康复、早日回家。

随后,他又给我们发来一张照片。那是他们结束一天的工作来到第一道安全区之后,随行记者在窗外抓拍的。照片中的几个医护人员正在进行消毒,虽然防护服还未完全脱下,但我还是一眼就认出了我的弟弟。他的身姿略显疲惫,脸上的口罩勒痕和被汗水打湿的鬓角还清晰可见。尽管他个头不高,但那一刻,在我的眼里,他是那么高大挺拔。

当我第一次看到全副武装的亲人时,我突然明白,这个世界上其实并没有超级英雄,不过是一个个普通的人在恪守着自己的职业道德,坚守着自己的职业信念。

此后的每一天,我们一家人最期盼的事,便是在家庭群里收到弟弟报平安的消息。往日热闹的群里,此时只要弟弟不说话,就悄无声息,大家都心照不宣,怕打扰到他工作,更怕打扰到他休息。

除了救治患者,他还要参加各种会诊,和同事一起讨论病情、一起制订治疗方案。记得在他上完第一个夜班的清晨,我早早起床,迫切想要关心一下他的情况,但又怕打扰他宝贵的休息时间,电话拿起来又放下。


就在万般纠结的时候,弟弟打来了视频电话,视频中他一边吃着早饭一边还在看着电脑。他说:“我这就算是给大家报平安了,我得抓紧时间再研究研究昨晚发现的新问题,病情不等人,我少睡会儿觉没关系。”这听起来云淡风轻的一句话,让家人们对他又心疼,又为他骄傲。

随着我们对疫情了解的逐渐深入,我们才真正知道他每天面对的,是比17年前非典更加严重的病毒。此后每一次联系,大家都不再问他上了白班还是夜班,不再问他一天接诊了多少个病人,不再问他看了多少个片子,家人们牵挂的只是他的平安和健康。每次他都会告诉我们,他是专业的,能照顾好自己。


我们都明白,他故作轻松的语气是给大家宽心,也是给自己打气,他不愿意多说,我们也不忍心多问,每次就这样寥寥数句,所有的担心和牵挂都在不言中。

大约在弟弟到达武汉一周之后,各种媒体也开始对支援湖北医疗队进行跟踪报道,有电视台的采访,有报纸的追踪,还有官方微博的即时消息。我们虽然很心疼他,但也由衷地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


弟弟是我家最小的孩子,曾经全家看着长大的他,现在成了全家人心目中的英雄。国难当前,他用自己多年所学,和战友们一起,救国家、救湖北、救武汉于危难之中,勇敢地战斗在一线。

母亲每天更是会不停地叮嘱我们姐妹几个,注意看手机上有没有消息,报纸上和网上有没有报道。她只有确认了儿子平平安安,晚上才能睡个安稳觉。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从电视新闻里看到儿子接受采访的画面,自此以后,每天都会准时坐到电视机前,等待新闻开始。


她提前戴好老花镜,搬着小板凳坐在离电视机很近的地方,全神贯注,一动不动,保持一个姿势一直到新闻结束。母亲年纪大了,眼睛花了,耳朵也背了,她怕错过有关儿子的新闻,怕错过新闻中的每一个字,哪怕是一闪而过的镜头,如果看到她面带微笑,那准是从电视里看到她的儿子了。

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是弟弟所在的北京支援湖北医疗队驰援武汉的第58天。他说,最困难、最艰辛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看到一个个曾经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患者康复出院,身处其中,震撼于生命的顽强,震撼于祖国的伟大,震撼于所有华夏儿女的息息相通和血脉相连,他们再累再难也值得。


他们所支援的武汉协和,将是撤销其他救治点之后的几所集中收治医院之一,他们会坚守到最后,继续救治重症患者,什么时候患者都出院了,什么时候才算圆满完成在武汉的任务。他们也早已做好了一战到底、全胜而归的准备,不提条件、不提要求、不计报酬、迎难而上,武汉不胜,他们不归,他们在用行动和生命诠释着自己的医学信仰。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我们之所以赞颂他们,是因为他们在明知风险的时候,仍然选择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每一位奋斗在抗疫一线的人都是一样的,在面对危险的时候,依然选择前行,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救人民于水火,救国家于危难。


厚厚的防护服掩盖不住他们每个人的热切,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点亮银河。也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弟弟一样的普通人挺身而出,才有了这一天天好转的疫情。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那些忙碌而疲惫的身影一同书写的奇迹,那些舍小家为大家的动人故事,无论过多久,都将永远留在武汉这座美丽的城市。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09:34 , Processed in 0.066291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