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绘画] 《长城颂》漆画背后的运城身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22 16: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巨幅漆画《长城颂》.jpg

2021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进入展览馆序厅,映入眼帘的是40米宽、15米高,足足600平方米的巨幅漆画《长城颂》。在序厅内朱红地板和米色砖墙的映衬下,画作中以红色为基调的万里长城在浩荡山河中缓缓铺开,整幅作品结构严谨、气势磅礴、意境悠远,以长城象征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用红色寓意中国共产党百年创业的艰苦历程。
管海龙为漆画上色中.jpg

这幅迄今为止面积最大的漆壁画,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程向军创作,成为国家美术工程又一个里程碑式作品。然而许多人不知道,在这幅巨作的背后,也闪动着多位运城人勤奋的身影。

漆画创作程序复杂周期长,不仅对工艺和颜料有极高的要求,对绘画场地的温度、湿度同样有严格的标准。《长城颂》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漆画,自然面临着更多的挑战。2020年11月16日至2021年3月下旬,用了数月时间,程向军带领一支近50人的团队在北京新醒狮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室内,日以继夜,高质量完成了这幅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的巨幅漆画的前期制作。

好运临门

作为《长城颂》制作团队中的重要力量,北京新醒狮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参与了整幅漆画的全程制作。该公司成员大多来自运城市新绛县。

为顺利制作《长城颂》,工作室从选址到搬运保护材料、从刻线到上彩、从工艺推敲到颜料选取等环节,事无巨细、全程参与。

“当时,程教授联系我们,希望能够与他共同完成巨幅漆画《长城颂》。”负责绘画的管海龙听闻消息后内心澎湃,“能够在程教授的带领下为新落成的党史展览馆绘制《长城颂》漆画,对任何一个艺术工作者而言都意味着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所以我们整个团队都精神焕发,决心使出浑身本领,助程教授把作品打造成前所未有的艺术精品。”

漆画,是中国当代画坛上的一个新生画种,是中国民族绘画的新创造,脱胎于中国数千年漆艺传统,是以天然大漆为主要材料的绘画艺术门类,有着极为独特的美学品格。而运城漆画,因为历史悠久,在全国美术界卓有声誉。1959年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的“全国美展”,以运城多位漆画家为主创作的漆画作品《晋南新八景》入展,成为第一幅进入全国美展的漆画作品。近30年来,运城漆画创作团队更以参与人数多,艺术水准高享誉国内美术界,成为河东文化的一个品牌

程向军教授与新醒狮公司早有渊源,他早年曾到新绛县南关工艺厂(新醒狮公司的前身)作画,他的老师、“中国漆画之父”乔十光先生也曾到新绛县尝试制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大漆云雕漆器。

20世纪90年代起,新醒狮公司便承制了多幅大型壁画,其中就有1999年的《中华和钟》、2000年的中华世纪坛《中华千秋颂》彩石浮雕环型壁画等国家重点项目。倚凭从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不断进步的漆画技巧,新醒狮公司逐渐在雕塑、壁画等艺术文化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新绛籍艺术家管海龙说,“我没有在高等美术学府求学的经历,只是从小耳濡目染新绛的漆画文化,对漆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习得了刻灰等传统漆画工艺。1993年后,我外出作画的机会越来越多,在实践中与各种漆艺文化交流,并不断碰撞出新的技巧、工艺。”

绘制过程中,600平方米的巨幅漆画被切割为100块6平方米的漆板小块,每一块制作团队都要精细绘制。制作场地约有300平方米,却仍然有限,团队只得局部创作、局部观察。场地内架设有数米高的人字梯,“必须得站在梯子上,才能较完整地看到全貌”。管海龙回忆说。

为做好绘画的整体驾驭和各块协作,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课程结束后,程向军会第一时间赶到工作场地,风雨无阻,以便时刻掌控把握方向和进度。

为减轻墙体负荷,解决因室内高度产生温差进而导致胎板变形等问题,程向军果断选用蜂窝铝板做壁画胎板。然而,每块自重达70公斤的漆板,搬运、保存、保护都极为不易。管海龙回忆道:“我、胡雁青、李斌3个新绛人和程教授的学生王炳懿主要负责漆画绘制,面对数量如此之多、重量如此之大的漆板,公司里其余新绛人同时承担起相应的辅助性工作,确保漆板的安全。”

精心运筹

确定好工作场所后,对漆画制作流程的统筹成为重中之重。管海龙指着几张贴在墙上已有些泛黄的工作进度表介绍道,“这几张表都是由新醒狮公司总经理韩甲明制作安排的,不仅包括每日标注的漆画制作进度,还涵盖了全部漆板的调用、人员分时安排……”

进度表虽有水渍,有些字体也已被晕染,但从其标注的拷贝、刻线、封清、上色等工作细节,细化的每日工作量,井井有条的工作安排,依旧可以看出韩甲明的细致和负责。

“韩甲明此前就与程向军交流过,我们都很相信他的统筹能力,在他的安排下,我们才能在繁复浩大的绘制工程中心无旁骛地作画。”管海龙说。

“起初,绘制团队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调整心态。面对工作量如此浩大、绘制时间如此紧张的漆画制作,每个人都有不小的压力,在每天10多个小时的紧张工作后,有些人连睡眠都成问题。”那段苦而拼的时光,管海龙依旧历历在目,“后来每晚工作结束后,我们互相交流工作情况,彼此相互打气后,绘制工作也渐入佳境。”

绘制过程中,绘制团队不时会面临一些突发性挑战。《长城颂》的巨幅尺寸,给漆画刻线带来不小难度。线稿上合适的刻线距离,一旦按比例放大至600平方米的底板上,会显得空洞、单调。“刻完第一排线后,整体一看太过单薄,当即选择重新铺线。依据程教授的设计思路,将中国画中的毛笔笔锋融入刀刻之中,摸索出‘跳刀’刻法以成功表现远山线条锐利、转折有力的意境。”管海龙说。

此外,漆画的颜色调校也成一大难题。画幅上给人以震撼的红色底色,是绘制团队反复上色调校而成,也是程教授在绘制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的结果。“能够代表时代精神给人以振奋的红色最后采用朱砂上色,一是保存时间久,二是可体现中华文化传统,程向军作为团队画作的领头羊,时刻都注重寻找最合适的美术意境。”管海龙称赞道。

运刀如山

2021年3月下旬,《长城颂》绘制工作告竣。

2021年4月25日,《长城颂》正式安装完成。

经典的制作形成离不开每一环节的紧密衔接,更离不开匠人内化于心的工匠精神——在挑战中探索新技法;在细节中打造艺术感;在协作中力求“一支笔”。

“绘制时,我一心作画,只想着如何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技术、理解运用到画笔与刻刀,如何去完美呈现程教授的宏阔构思,并无太多时间去感怀或激动。直到5月初到现场看画,心头才猛然涌现无以言表的激动和自豪。”管海龙说。

近景、中景、远景的和谐构图,红、白、黑、金的画面主色调,通过艺术化处理,最终塑造出长城在金秋曦照中蜿蜒而上、直入云海的恢宏气势,山中溪水汇聚成河流,寓意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起初看到偌大的漆板,团队在高压下,起笔都难以定夺。”为激励众人,管海龙一马当先,为远山轮廓刻下激情而又沉稳的一笔。紧接着,山峦、溪流、林树、云海、长城,在刻刀下渐露全貌。程向军教授作为团队的主要执笔人,以精湛的技艺、谨严的工作态度投入《长城颂》漆画创作,也时刻不忘强调《长城颂》的“一支笔”效果。

管海龙拿出线稿指给记者看,“树林、长城、云海等局部作业是由不同人负责的,而最终融合为一种风格是以足够信任为基石,在无数次的沟通与交流之下才得以实现。制作时,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幅‘大画’,整个工作室最扣人心弦的唯有刻刀与画笔的摩擦声。除了绘制团队的研讨会,大家就连吃饭时也在交流工作,以便及时作出相应调整。”

北京的寒冬相信大家都有过体验,绘制团队将漆板铺在地上,从8时至22时,双膝半跪俯身作画。“刻线进度到80%,手臂酸痛已成常态,严重时会影响休息。”管海龙展示着手腕上的绷带,“现时值盛夏,我缠绷带就是因为手腕还没好利索。”

对管海龙而言,这条绷带是自己参与《长城颂》漆画制作的纪念,也是对自己数十年以无限热忱投身漆画的表彰。

唯漆艺之珍贵,或可辉映中华数千年历史;唯漆艺之瑰丽,方能衬托我党一百年风华。蔚为壮观、撼人心魄、相当于五层楼高的巨幅漆画《长城颂》已经荣登国家级殿堂,必将成为新时代的美术经典!

管海龙他们息影工棚,埋首艺苑,错过了一季的西山红叶、燕山飞雪、陶然春晓,却在建党百年的重大节点上,以刀笔为《长城颂》这样的艺术经典标注上运城印迹,在他们看来,有这样的人生体验,付出再多,都是很值得的!

来源:运城日报   牛嘉荣  游映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01:07 , Processed in 0.065780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