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河津蒲剧团的创办者张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2 17: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河津梨园界可谓百花争艳,一朵朵“杏花”“梨花”“菊花”“小梅花”竞相绽放。人们在尽情享受这些美景的同时,总不免会想起那些在梨园深处默默耕耘的戏剧使者,他们为了心爱的戏剧事业,吃苦受累,无怨无悔。尤其是河津蒲剧团的首任团长张健,人们一提到他,内心深处便油然升起一股钦佩之情。

    张健是运城市河津小梁乡刘村人,1922年出生,于2001年去世。他是解放前参加工作的老党员,一生热爱党的文艺事业,工作积极肯干,不怕苦,不怕累,一切听从党的指挥,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1955年,随着全县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娱乐文化内容也急需丰富。于是,河津县委决定成立“河津人民蒲剧团”,并委派时任文化馆“十宣队”队长张健具体策划此事。面对没有场地、没有人员、没有资金的“三无”状况,他袖子一挽,牙一咬,默默地挑起了这副沉甸甸的担子。

    遵照县委“自力更生,勤俭办团”的方针,张健一边号召大家义务劳动,把破旧不堪的九龙庙修好作为剧团的驻地,一边安排人通知1954年在全县各业余剧团汇演时挑选的优秀演员来剧团报道,同时亲自到新绛剧团请吴富龙老师来剧团排戏。一切安顿好后,他又拿出自己多年来的积蓄和东借西凑来的一些钱,到杭州去买戏箱。为了省钱,他自带铺盖和干粮,风餐露宿,搭顺车,徒步走,往来二十多天,一回来就累倒在床上。在他的努力下,剧团终于正式开始演出。

    张健多才多艺,能写能导能演能拉二胡,是剧团里的全把式,哪里缺人他就补在哪里,有时还做些换布景、拉幕布、搬戏箱等杂活。当时名噪一时的剧目《金耳环》就是他写他导的,《明月珠》里的老旦也是他饰演的,乐队里拉二胡的有事也是他替换的。为了《金耳环》的成功演出,张健几乎付出了全部的心血。那时,剧团刚成立不久,演员们只能凑合演几台传统的古装戏。可他突然接到上级通知,要求全区各县剧团下半年参加地区现代戏汇演。时间紧,任务重,张健顿时上火了。他加班加点,不分昼夜,亲自编写、排练、导演了现代戏《金耳环》。没想到那次汇演后,《金耳环》竟然在戏剧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地区领导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在他的影响和努力下,全团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年下来,同志们没发一分钱工资,剧团演出所得的不多的收入全用来置办了戏箱和道具。春节前夕,他自掏腰包买来瓜子、花生、糖果等,召集全团人员座谈,鼓励大家团结一致,共渡难关。

    1957年,为了壮大团里的演出队伍,他亲自到新绛剧团请来演职员薛虹、支英武、尉兰萍、王学礼、薛福娃、王广发、董福德等人。从此,河津剧团的武戏才正式开始排练演出。
    1958年,稷山、万荣、河津、荣河四县合一,统归稷山县管辖。他又任稷山蒲剧团团长。后来,他和墨遗萍先生合写了大型古装戏剧本《白袍将》和现代戏剧本《石人泪》,并亲自导演了《石人泪》。他还改编导演了《槐树庄》和《红灯照》,排演了《火焰驹》等深受群众喜爱的剧目。
    1964年10月,为戏痴迷的他光荣地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山西省分会,成为一名会员。

    心系戏剧情更浓。

    1980年,身为河津文化局副局长的张健又二次返团兼任河津蒲剧团书记和团长。一到团里,他就安排指导全团人员倾情打造大型古装剧目《三请樊梨花》。这部戏的出演,一下子轰动了整个河东大地,演了一场又一场。至此,河津蒲剧团的事业达到了巅峰状态。

    长期的辛勤工作,他的身体明显吃不消,1982年,由于积劳成疾,他不得不离开他魂牵梦萦的河津蒲剧团。但他的心里时刻关注着剧团的发展变化,经常回剧团看望大家,鼓励大家好好唱戏。

    2001年,张健因病去世,河津戏剧界的一颗巨星陨落了,人们黯然神伤,唏嘘不已。但他率先垂范,德高望重的形象永远刻在人们心中,他的人格光芒永远照耀着河津的梨园圣地。

胡珍芳/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9-20 00:14 , Processed in 0.17939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