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中国古代的道路标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13 15: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古代的道路标志

中国古代的道路标志,除设置里程标志、种树外,中原地区还流行一种叫“杈子”的道路标志。“杈子”古称“梐枑”“行马”,俗称“拒马叉子”,用以阻拦行人车马通行。

在湖南、两广等地,人们通常在村寨岔路口处,立一小石碑,向过往行人指明方向。草标是土家族人的一种道路标志。土家族人居住在崇山峻岭之中,人迹罕至,难识鸟道兽路。土家人为防止人们误入鸟道兽路,就在歧路口挽起“草标”。这是一种指路暗号,土家人一看就知道哪条荒径不能走,有危险,但外地人往往不知。土家族人还在寨子的道路上设指路碑,他们的指路碑叫“挡箭碑”。


碑的上方横刻有“挡箭碑”三个大字,碑的正中刻“开弓断弦”四字,两旁再刻“左走某某”地名,“右走某某”地名。行人至此,虽是崇山峻岭,也不至于迷路。

除此之外,古代的道路上还有馆舍可以作为“导航”,这些馆舍又称为“亭”。“亭”最早是为了君王的使者和官员能及时得到休息,而沿着主要道路设置的,有人看管,备有粮柴。后来又有了长亭、短亭的区别,此时的“亭”已经不再提供吃喝住宿。到了宋代,柳永在《雨霖铃》写道:“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似乎说明,亭已经纯粹是供人歇脚的地方了。当然,这些亭的存在也是一种路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9-20 05:55 , Processed in 0.06750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