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王西兰,师风长范四十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12 10: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认识王西兰老师,大约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1980年,我参加了运城地区第一次文学创作会议,但由于我不喜欢交际,因此认识的人很少,除了少数几个年龄相仿者,或打过特殊交道的,其他与会者认识的没有几个。虽然和王西兰老师一起参加了会议,但对他并不是很熟悉。头一次记住“王西兰”这个名字,是因为王老师的小说《闸门》。这篇小说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这是当年运城作者的作品里,我读到的印象最深的小说。再后来又读到他的小说《楼铃叮当的季节》。这两篇小说在《河东文学》和《山西文学》先后发表,好像后来还在省里获了奖,《楼铃叮当的季节》获的是第一届赵树理文学奖。正是这两篇小说让我记住了王西兰老师。那个时候,作者之间敬重一个人,看重一个人,都是先从作品开始的。我对王西兰老师的敬重,也是由作品而起的。连续几年,我和王老师都会在创作会上相遇,却一直没有真正地接触过,直到1984年。

1984年春天,我第一次受邀参加省作协的创作会。当时运城参会的有三个作者:我和冯浩,还有王西兰老师。因为王老师和冯浩都是永济人,我是头一次参加省里的创作会,对省作协不熟悉,就提前去了永济,准备同冯浩一块儿从永济去太原。我和冯浩也是在地区创作会上认识的,两个人都出身农村,年龄又差不多,都是写小说的,因而惺惺相惜,一见如故。那时候我们都把文学看得很神圣,甚至视若生命,我们之间经常通信,聊文学,聊人生,聊经历,我至今还保存着冯浩写给我的信,其中写到很多他的人生经历。冯浩文笔极好,那些信拿出来随便一封都是可以发表的,每一封信都是好文章。

我到冯浩家第二天,冯浩先带我到栲栳镇文化站。当时冯浩在王西兰老师的帮助下,已经到镇文化站上班了。在文化站看了看他工作的环境,他就带我去了县城,见了王西兰老师。这是我与王西兰老师的第一次面对面。当年王西兰老师大概30多岁,人很和善,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当时王老师是县文化局的副局长,而我是一个农村来的无名作者,只发表过几篇没什么影响的作品,也没有见过什么世面,属于那种内心敞亮,外表木讷,自尊混合着自卑,不愿迎合也不会应酬的人,嘴笨到连句应有的客套话都不会说。王西兰老师却丝毫没有在意,非常和善地陪我聊天,谈写作,谈生活,然后很正式地请我吃了一顿饭。说正式,是因为他特意在县宾馆安排了一桌饭,还叫了永济文化圈的几个朋友,一起陪我。这大概是二十多岁生长于农村的我,平生头一次受到如此高的礼遇。其实以我那时候的身份,根本用不着王老师如此费心。初与王西兰老师相交,他的亲善和为人的格局,让我终生难忘。

随后我和冯浩一起坐火车去了太原,而王老师比我们稍晚一点。那次省作协的创作会是在三晋大厦开的,人不是很多,只有几十个人,除了西、李、马、胡、孙等老作家外,印象深的还有韩石山、成一、周宗奇、毕星星、张石山、李锐等人。我是头一次参加省里的会,什么都不太懂,每天除了开会时间,就在王老师房间待着。王老师对我特别照顾,开会时候随时喊我,怕我迟到,还教我如何报销路费。当时像我们这种没有单位的作者,省作协是报销来回路费的,好像还有误工补贴什么的,我是一点也不懂,王老师不厌其烦一点点地教我。虽然那时候王老师还很年轻,但是我在他身上感受到的完全是一种长者的风范,长辈的关心与关怀。

此后,在我的创作路上,王西兰老师给予了我很多关照与关心。上世纪90年代初期和中期,是我创作上一个小的高峰期,有几部中篇、短篇小说引起了一些反响,王西兰老师对我创作上的长进十分关注,也很高兴,他多次向地委宣传部的领导介绍和推荐我,建议把我调到地区文联工作。不久,王西兰老师调任地区文联主席,更是一心想把我调到地区。那年冬天,我正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改一部电影,王老师给我打电话说,让我回来以后去面见一下地委宣传部领导。过完年,地委宣传部有同志专程来了一趟垣曲,代表地委宣传部征求我工作调动的个人意见。因为当时人事冻结,调动的事被迫搁置,但王老师多次表示,给我在地区文联留一个位置,等着我调来。这件事从头到尾,王老师替我费了很多心,我却没有给王老师送过哪怕一盒烟一包茶,也没有请他吃过一顿饭,甚至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当面说过。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有些人,你不用对他说一句感谢的话,他也不需要你说一句感谢的话,但他知道你会在心里永远感谢他,你也会永远在心里感恩他。这是一种亲人和家人的感觉。

2000年运城撤地设市,在王西兰老师的极力推荐下,我作为文学艺术界的代表,被推举为运城市第一届政协常委候选人,直到市委来人考察时,我才知道这件事。2007年第三届赵树理文学奖评奖,我当时在外地,托家人报送了作品后就再没关心过,直到评奖开始了我还不知道。是王西兰主席专门给我打电话告知我进程,告诉我获奖的消息。当时我心里特别感动,王西兰老师就像长辈一样时刻关心着我。

因为文学我结识了王西兰老师,这是我人生的一大幸事。他的人品、他的为人,在运城文学界有口皆碑,他对运城文学后辈的提携培养,让很多人感恩在心,也让运城文学有过一段辉煌和繁荣。王老师担任市文联主席那阶段,也是运城文学繁荣发展的一个高峰期。

有一次和冯浩聊天,冯浩说过一句话:王老师百年之后,我是要披麻戴孝的!

这句话让我震撼。在运城,对王西兰老师心怀感恩者,何止冯浩一人。

(谭文峰/文  作者系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运城市文联副主席,运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专业作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06:05 , Processed in 0.083538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