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河津新农村门楼起源与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2 17: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门楼,可以说是司空见惯,随处可见,习焉不察,日见而不觉的一种建筑物。但从文化的视角来考察,它却意义非凡,耐人寻味,值得论道。

    常见的门楼,当属一家一户宅院的门楼,中间装有可以关闭的门扇,它是一家一户的总甬道。

    还有一种类似门楼的牌坊和牌楼建筑,中间不装门扇,不能关闭。主要起着标志性、表彰性、纪念性、装饰性、引导性的作用。

    牌坊,又名牌楼。滥觞于汉阙,由棂星门衍变而来,有着祭天祀孔的功能。古时叫绰楔或绅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进成牌楼的形式。牌楼也可以说是牌坊的高级形式,两者在称呼上没有严格的界定,往往可以通用,但在结构上还是有较大区别。牌坊没有“拱顶”和屋顶式的“楼”。牌坊的制式可以分为“冲天式”,也叫“柱头式”或“不出头式”,有“一间二柱”“三间四柱”“五间六柱”等形式;牌楼按层阶分,可分为“一楼”“三楼”“五楼”“七楼”“九楼”“十一楼”,但不论如何分,均为单数。

    门楼,牌坊,牌楼,按建筑材质分,可分为砖、木、石、琉璃、水泥、金属等数种。

    随着历史的演进、社会的发展、习俗的变化,“门楼”现在成了三者互通的称谓,所以,本文权且以“门楼”这个总称谓来论析。

门楼的起源与发展

    门楼,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特殊象征,历史源远流长。《诗经·陈风·论衡》有云:“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大抵是周至春秋中叶的作品,由此可以推断:“衡门”至迟在春秋中叶即已出现。“衡门”是用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的结构,旧时称“衡门”,实际就是现在门楼的老祖宗。

    在井田制的自然经济社会里,农村逐渐产生了伴随井田制的基本组织“邑里”,即“乡里”“闾里”。人们以“闾里”为基本单位居住,十几户、几十户被“闾里”外面的围墙包围,形成了经纬向的居住空间,“闾里”之间的人们需要沟通交流,就在这些围墙上开了门,便于交流沟通。汉时的“榜其闾里”,唐时的“树阙门闾”指的就是这里。而“坊”是城里人的基本居住单位,“坊”与“坊”之间有纵横交错的墙阻隔,这些墙就称“坊墙”,“坊墙”之间有“坊门”,以便于通行。这些“坊门”后来就衍变为“牌坊”。元、明、清时说的“旌表建坊”就是指这种“坊门式”的“牌坊”。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城乡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门楼的质量、数量、规模、形制也在不断地提升发展。不论是一家一户私宅门楼,还是园林、寺庙、单位的公共场所门楼,都从原来的“两根柱子一根横梁”的简单结构、简朴造型,逐步发展成由两根高过门顶的高大“华表柱”,中间连一至两根横梁组合成的“冲天式”牌坊形制,甚或“四柱”“六柱”;“一楼”“三楼”“五楼”乃至“十一楼”的大规模独体建筑物。北京可以说是“门楼”的集大成者,除了明清两代的四城、五城门楼,三十六牌坊外,较著名的还有东单牌楼、西单牌楼、东四牌楼、西四牌楼、前门五牌楼——五间六柱十一楼。当然,还有当今中国的国家标志和象征的“天安门”了。除此而外,还有昆明金碧路上的“金马坊”与“碧鸡坊”,据说这两座牌坊设计神秘,六十年一甲子会出现一次双影交错的奇观,这几乎成了老昆明的象征和镇城之宝;有澳门的象征和标志性建筑“大三巴牌坊”;还有2002年建成的“顺峰山牌坊”:88米宽,38米高。其规模之大,造型之雄伟,图案之华丽,石艺之精湛,均为国内所罕见,享誉当今中华第一牌坊之美誉。千百年来,门楼的繁衍发展,不仅遍及华夏城乡,而且远涉重洋,屹立于异国他乡的许多地方,被视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典型标识,法国戴高乐广场的巴黎地标性建筑“凯旋门”当属代表了。

    当然,说到河津的门楼,也是源远流长,毫不逊色。《河津县志》载,远在100万年前,这里就有先民集居,繁衍生息。春秋时建耿国,秦置皮氏县。北魏称龙门,宋代因黄河流经禹门渡口而改名河津。在这些久远的历史遗址上,无不留下当时的“门楼”遗存。比如耿国的都城“南天门”、“皮氏古城”牌坊、原龙门县现归万荣县的“春秋楼”“飞云楼”、禹门口东禹庙大道上的“龙门关门”、固镇的“古耿咽喉”洞门,还有高禖庙牌楼、台头庙牌楼、河津老城南街的薛文清公祠牌楼、河津老城南街的父子进士牌坊……

    如今在593平方公里的河津大地上耸立着大大小小成百上千宏伟高大、精致漂亮的门楼。且不说一家一户的私宅门楼和公园景区,企业商城门楼,仅上百个农村大门楼就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使人赏心悦目,让人流连忘返,特别是2006年荣获世界吉尼斯纪录的龙门村“鲤鱼跳龙门”村门楼、有着“古耿咽喉”之称,养育了抗日民族英雄、开国上将、国家政协副主席董其武的固镇村门楼等,都可以说是“当惊世界殊”了。

门楼的功能与蕴涵

    门楼的本质是居住空间的重要元素。门楼的原始功能就是进出的甬道。如一家一户的宅院门楼、公园、单位、小区、学校的门楼;再则,就是标志性、引导性功能。如园林、县城、都市、村庄的门楼。封建社会时,则还有表彰、教化性功能的门楼。如:各种“功德牌坊”“科第德政牌坊”“忠孝节义牌坊”“贞节道德牌坊”等。到了近现代又增加了宣示性、文化迎宾性质的门楼。如:1867年的世界博览会中国馆牌楼,使用木、竹和麦秆等材料制作,造型简单,令人赏心悦目;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中国馆以一座精心雕凿涂饰的全木牌楼为正门,浓郁的民族特色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和各国馆员;1900年巴黎世博会的中国牌楼,外形仿造“国子监琉璃牌楼”制作,雅致脱俗,气势恢弘。最炫耀的当属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标志性建筑:中国红外观“斗拱型”门楼,古朴大方,使人过目不忘。

    门楼是中国传统民居文化的典型产物,它的寓意十分丰富,蕴含着无限的创意。门楼,不仅是中国建筑文化的独特景观,而且是中国特有的建筑艺术和文化的载体。门楼在建筑结构上自成体系,别具风采,而且集雕刻、绘画、匾联、文辞和书法等各种艺术于一身。集古人的社会生活理念,各种礼教、传统道德观念,古代民风民俗于一炉,具有瑰丽的艺术魅力,极高的审美价值和丰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几乎每一座门楼可以说都是一件艺术品。特别是门楼上的木、石雕刻,充分运用了雕刻技法中的圆雕、透雕、浮雕、浅浮雕、平浮雕、阴线刻种种手法。图案则有:龙凤呈祥、二龙戏珠、八仙过海、鹤鹿同春、松鹤延年、榴开百子、狮子滚绣珠,还有荷花、牡丹、梅、兰、竹、菊等寓意美好的图案,有的还在门楼下设置石狮、麒麟等石雕为衬托,为门楼渲染气势,烘托氛围,增光添彩。

    古时,一家一户的宅院门楼是一户人家贫富的象征,也是这家主人的脸面。门楼的高低、大小、砖瓦用材、彩绘图案,包括门额、门联和左邻右舍的关系都有规定,应与这家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符。这就是所谓的“门第等次”,也是男女婚嫁选择上所谓的“门当户对”。当今社会虽然不提倡这种门第等级观念,但其审美、教化、引导的功能仍然需要赓续绵延,发扬光大。

    过去每一座门楼及门楼上的雕刻、图案、纹饰,特别是门额门联,可以说都有许多典故、许多传奇、许多故事,这才是门楼文化精魂的凝缩,是门楼的根,数典述祖,就是为门楼文化寻根。门额门联,有的彰显村风、民俗、家风,有的表现思想情趣、精神境界,有的讲述历史典故,所有的门额、门联都有其深刻的内涵,否则门楼就只是门楼了。

    许多门楼还是古文明的见证,特别是一些门额、门联,或崇孔孟,或重教化,或倡积德行善,或讲治家耕田,或论治国兴邦,内容丰富,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可以说就是“门楣上的家国,梁柱间的文脉”。

    这些刻在门楼上的门额、门联,有的赞美自己心爱的宅院和邻里环境,表示睦邻友好的意愿;有的传递家世渊源信息,总结持家经验;有的宣传村风、民风、家风;有的书写修身立德人生格言,表述远大抱负;更有歌颂村庄环境、颂扬祖国大好山河和自然风光的。可以说通过这些内容迥异,风格不同的门额、门联,广大村民、宅院主人可以抒发心志,自勉自励,而每天出出进进这些门楼的人,会在重复的相见对视中受到启迪教育,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即便是远道而来的客人,甚或是路人,也会在诵读与欣赏之余,受益良多。

    过去农村宅院门楼上的门额最常见的就是:耕读、耕读第、耕读传家。耕读,作为一个历史的概念,它有着特有的含意。“读”字的意思是通过诵读儒家经典,接受儒家思想;“耕”字的意思是,读书以后要从事社会基本经济活动。同时不忘圣人教诲:穷则修身齐家,达则兼济天下。中国是农耕国家,国民大多以农耕为主,所谓“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仪、修身养性、以立高德。”这才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固有的“耕读传家”的真正内涵。民众在耕读之中学做人学谋生。“读书,起家之本。”“耕读传家”也是传统文化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生理念。所以,在河津农村,此类门额最多。当然还有“居之安”“和为贵”“谦受益”“勤俭持家”“安居乐业”“厚德载物”等等蕴含丰富的优秀门额内容。

    除了门额,门联也是毫不逊色,内容丰富:如原河津县西窑头村旧时一富裕农户家石刻门联:“天地无私,为善自然获福;圣贤有训,修身可以齐家。”还有一副门联云:“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樊村过去名贤辈出,又曾是晋南三大商业重镇,冶炼、制造业尤其发达。其门联云:“东道台西知府南文魁北武举辈出英才匡社稷;隋冶铸宋农桑明庠序清工商时承伟业壮河汾。”言简意赅,蕴含丰富。城区街道卫庄村门楼正中书“卫庄村”三个大字,两边是嵌字联:“卫古钟灵,天资宝地兴仁礼;庄今毓秀,民沐淳风象德贤。”不仅把“卫庄”村名嵌入联内,而且倡导村民仁义礼智信,崇尚道德,追求淳朴民风。

门楼的传承与创新

    门楼,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典型产物。从春秋战国开始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门楼,凝固着祖国沧桑巨变的历史,滋养着城乡一代代子民,是一笔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值得我们赓续传承,创新发展。

    门楼,集建筑、雕刻、装饰、匾额、楹联、书法文化艺术精华于一体,广泛出现在园林、寺庙、社区、街道、机关、学校,尤其是广大农村。到今天,可以说“无处无门楼,无门无门额。”门楼上的“门额”“门联”恰恰有着如下特点:一是引经据典,字字珠玑。以其特有的魅力彰显着中国思想,华夏文明;二是文辞精炼,内涵深刻。凝聚着中华人文要义,承载着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优秀道德与中华文明精髓,契合了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三是精工细雕,美轮美奂。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极强的美画环境功能。十分符合当前建设美丽城市、美丽社区、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

    当今中国,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正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阔步前进。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之后,更需要细嚼慢咽精神文化的食粮。门楼文化,可以说成为沟通古今价值观的一座桥梁,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智慧。所以,我们应致力于传承门楼这一物质载体,守护门楼这一文化根脉,守望门楼文化这一精神家园,使门楼文化的凝聚力创造力薪火相传。

    河津过去被誉为“鲁班之乡”,2020年又荣获“中国灰陶琉璃文化之乡”美誉,有着得天独厚的传承条件,有着创新发展的独特优势。对门楼及门楼文化,我们不仅要“存其形”,而且要“守其神”;不仅要“留其名”,更要“固其实”,使门楼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就目前河津门楼的现状而言,物质性(也就是硬件)传承可以说是做到了,但精神性(也就是软件)传承还亟待加强和提高。特别是在设计门楼时,不仅要吸收传统门楼优点,也要加入现代“时尚”元素;在门额门联编撰上,不仅要继承传统历史文化,更要融合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命题内容;在门楼文化的宣传上不能照本宣科,而要以史为鉴,追根溯源。努力做到造型创新、内涵创新、宣传创新,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打造“新时代中国门楼文化新高地”。使门楼文化持久地凝聚精神力量,提升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力量,为建设美丽新河津作出门楼文化新贡献。

李建录  袁建顺/文  来源:河津新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05:52 , Processed in 0.071001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