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吃水喝水,苏东坡题词“到此一游”,问题解决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1 14: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今,科技发达了,喝啥水、怎么喝,都不是问题。而在古代,民以食为天,水和粮食一样,都是老百姓的“天”。

现在的很多人,对于古人喝水的困难度,想象不足。在如今的人看来,没有自来水,但总有井吧?吃井水,不就解决了吗?问题是,井水在古代,同样是奢侈品。

为啥呢?首先,打井得看地形地势,不是家家户户都可以打出水井的。最重要的一点,要水多,井得够深。而打一口井,所费不赀。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靠自己的实力,打一口井,简直是天方夜谭。

所以古代家里有水井的,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有钱人家,自己出钱打井;另一种,则是聚族而居的地方,由同宗族的人共同出资打井。但这两种可能,都不可能普遍推广。于是多数人家,只能三天两头,到水源处提水,满足生活所需。

可以想象,提水在古代老百姓的生活里,恐怕是仅次于种田的苦活儿。而在宋代,木桶提水尚未普及。一般人家,到水源处提水,用的都是陶罐,装的水量少,来回次数就多,可谓是苦不堪言。

不过这个问题,却因苏东坡一时心血来潮的“到此一游”,而得到解决。

这事发生在苏东坡被贬惠州的途中。对于被贬这事儿,苏东坡可谓一回生二回熟了。所以这次,他倒也习以为常,心情没有因此而郁郁寡欢。到惠州的途中,经过广州,苏东坡游兴大发,到一间寺庙会友品茗,不亦乐乎。

这次的“到此一游”,不仅使苏东坡心情大好,还为当地百姓解决了吃水问题。

到了惠州后,苏东坡左思右想,联想到寺庙附近的地形,还有山泉水,结果竟然想出了一个主意。在山泉处和城内,分别用大石槽蓄水,而连接两处大石槽,则是通过大竹管,管管相接的方式,把泉水引到城内。接着,同样用大竹管,将泉水接引到城内各处,方便百姓前来取水。

苏东坡把这个想法,写信告知广州的友人。对方付诸实施,效果奇佳。

宋代的广州一带,因为苏东坡的“到此一游”,吃上了“自来水”,解决了平日里苦恼不已的吃水问题。和如今的“到此一游”比起来,苏东坡的“到此一游”,无疑是兼顾了游乐与民生的正面楷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00:53 , Processed in 0.069077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