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鱼种鱼场_运城水利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14 16: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运城市天然鱼类有鲤鱼、鲫鱼、鲶鱼、黄桑鱼、马口鱼、赤眼、麦穗鱼、泥鳅、黄鳝、白条等,以鲤鱼、鲫鱼为主。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成鱼捕捞事业的发展,天然鱼类增殖远不能满足需要。

1956年后,除规定每年的4月15日至8月15日为封湖期,严禁捕捞外,还组织人员赴外地买鱼种。

1958年后,相继从南方引进白鲢、青鱼、草鱼、鳊鱼715万尾。但由于外购鱼种投资大、成本高、成活率低,所以1959年开始在硝池渔场和安邑水库新建42个人工孵化 池,面积60亩,共孵化各种鱼苗200余万尾。

1983年,中央水电部直接拨给安邑水库10 万元,修建各种鱼种池43亩。同年,又引进了红鲤、银鲫鱼种。

至1990年,全市鱼类达16个品种。

鱼场

1949年前,本地人不习惯吃鱼,只有池滩附近的少数群众利用农闲时间捞一些鲜鱼,大的自食,小的喂猪、喂鸡。

1958年,解县在硝池滩建立国营渔场,有职工8人,鱼船3只,鱼网20余架,日捕 成鱼100-200斤,年产4200斤,同年,在国营渔场的带动和影响下,解州、安邑、三家 庄等利用汤里滩、北门滩、鸭子池天然水面相继建立了 3个乡办渔场,共有职工47人, 渔船22只,鱼网400余架,年捕成鱼70多万斤。

1963年,硝池渔场规模不断扩大,职工发展到64人,捕捞工具增加200架,大、小渔船200只,大拉网3架,迷惑阵4处, 年产鱼30万斤,最多日产4万斤。当年,省水利厅在硝池渔场召开现场会。年底,全市各渔场捕鱼具达1000余件。全年总产成鱼近100万斤,是历史上的最高年份。

1965年后,持续干旱,各滩、池、水库水位逐渐下降。

到1970年,汤里滩、北门滩、樊村水库全都干涸,鸭子池、安邑水库、八一水库亦基本干涸。

1971年,硝池渔场因蓄水量减少,水质变化,鱼类全部死亡,故转为机械凿井队,其它渔场陆续停办。

从1980年起,雨水偏多,各滩、池、水库重新蓄水。

到1982年底,恢复和新建渔场15个。

1983年,根据“公家搭台,农民唱戏”的方针,硝池渔场承包给西元、郊斜、西 胡、席张等村,发展养鸭和养鱼事业。安邑水库、八一水库承包给农民,樊村水库承包给姚孟乡的乡办企业。

到1985年底,三年累计投放鱼苗170万尾,捕捞成鱼74万斤。

1986、1987、1988 三年投放鱼苗130万尾,捕捞成鱼 201万斤,其中1988年捕捞成鱼103万斤。

1990年捕捞成鱼74万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07:01 , Processed in 0.062917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