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散文] 巷子(散文)_李立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20 09:4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村子里很早以前只有四条巷子,前巷、中巷、后巷、墙南巷,而我出生在前巷。

前巷也是条老巷子,不宽也不窄,从东到西串着三十多户人家。每户的门脸都差不多,大多是单扇的大门,那时候油漆不多,但也讲究,很少有朱红大门,人们习惯把门漆成黑色,显得庄重又续长。也有的人家干脆就是那白木茬的大门,时间久了,风吹日晒,杂木门泛着白灰色,松木门变成了深棕色。那些老门,门边宽宽的,木纹凸露着,配上形态各异的铁器门环与门链子,很安详,也很静美。

单扇大门的锁鼻子是挎在门框上的,要么左边,要么右边。主人出门时,家里没了人,就把那铁制的门链子挂在一点也不轻巧的门框一边。若是用锁子锁了,说明主人出了远门。若是只扣门链,不挂锁子,说明家里虽然没人,主人却没走远,不是在邻居家游门谝闲,就是在巷子头买盐灌醋……

门缝是乡间巷子里门上的猫眼。在那些老门子中,有很多伸缩的门缝,那门缝儿像韭菜叶一样宽窄,有的甚至更宽,小手指常常都能挤得进去。孩子们捉迷藏的时候,伙伴们常常能同时在一框门后透过几个门缝查看门外动静,神态很有趣,表情很单纯,稚气的面孔无法遮拦心底里的那份欢腾……

旧时候,乡间的巷子是黄土铺垫的,旱季行走的车马多了,碾踩出的是干粉状的土,走过去会留下一串串脚印。下雨天,土又变成泥,一脚一粘,坑坑洼洼,人在巷中走,没有不低头,低头是为了寻路,寻路就得跳着步子。有泥泞的时候人们常常溜着墙根走,有时候,人在门洞下坐,门口会忽然闪过一个人来,没等你看清面孔,就晃过一个转瞬即逝的影子……雨天的巷子是静默的,雨水顺着巷子流,流过一户一户的门。很多门儿都是敞开着,那昏暗的门洞下,常常有静坐的老人,那头上的白巾是你余光中的跳跃。有时候,人在门洞里,声音却在巷子外,渗在细雨霏霏中,女人们总有说不完的家长里短。

巷子里的墙大多是土墙,色调是灰灰的暖,如同一件件没有染过颜料的老棉袄,有着厚厚的乡土温度。墙是巷子的面子,也是家户的面子,有的墙是新土筑的,有着明显的横向纹理,像粗布。有的墙用麦衣泥抹了,像麻布。有的墙用白石灰泥抹了,很像那些年时兴的“的确良”。那些各式的老墙上,常常保留着不同年月的标语与文字,人走在巷子里,目光时不时落在文字上,感受那岁月留下的痕迹。

有巷子就有大树,它们像绿色的修饰符,是衣带般巷子上的一团生机,有树,巷子不显得荒芜,有树,巷子弥漫着故事。大树有时候是沉默的,有时候是喧嚣的,它丰富着巷子的注脚,是附在巷子上最温和的内容。

炊烟是巷子里的烟火气,让巷子弥漫着像一层纱一样的浮物。有时候太阳从东边斜射下来,透过树冠,洒下一柱柱柔光,像机杼上的棉线。有时候,炊烟与雾气搅和在一起,在没风的日子里,巷子上仿佛笼着一层朦胧与梦幻。炊烟是一种时辰,它是田地里农人的“烽火”,炊烟升起,耕牛归来,人走在巷子里,闻着的饭香都是柴火味的。

冬季,天黑得早,巷子里那些人家的门户也闩得早。夜里走访门户,乡里人是先拍门环,再用嗓子喊,喊叔喊婶喊名字,那喊声与拍打的门环声交错着,人在巷子里听得真切,屋子里的主人常常听得隐隐约约。以前的屋子墙厚,窗小,大门有了动静,人才会走出屋子,有时候一听就能听出是谁,有时候就辨不出声音,然后主人问:“谁?”巷子里答:“我。”“你是谁?”“我是我嘛……”那是因为乡里人一般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名儿。在乡村,夜间在巷子里叫门,院子里的狗总是最先答应,狗叫了,人才会有知觉。有时候,喊一家门,一个巷子里左邻右舍的狗都会叫几声,那叫参与,那叫刷存在感,声音此起彼伏,把巷子的夜衬得深远而空旷。

巷子也是一个亲情单元,左邻右舍说起来都是一个巷子的,就像一家人。人常说:远亲不如近邻。一个巷子的人,门前门后相互有个照应,邻里之间讲究个和睦,巷子就像纽带一样,系着东家,粘着西家。它有时候就是一种定位,不管村子里有多少雷同的人名,只要在名字前加上巷子名,一听就了然。有时候一条巷子里两个同名,人们又习惯在名字前面加上“巷东头”或者“巷西头”,或者巷南巷北的张三李四……

巷子也是一个组织单元,过去的生产队就是以巷子来划分的。队长一声吆喝,半个巷子的家户都能听见,当年上工的那个钟就挂在巷子中的那棵大槐树上,它见证过巷子里的那一段集体农耕史,见证过岁月如歌的故人旧事,是传统农耕文化的一种乡村叙说……



如今,乡村的巷子是水泥做的,没有了往日的泥泞。路是水泥路,墙是砖瓦墙,两边的门楼一个比一个高大,讲究又绚丽,工业文明的瓷砖炫耀着一份光亮,昭示着一个时代的开启。朱红的铁皮大门一个比一个红,一个比一个宽,门的顶子整齐划一,形成了某种规制,虽然失去了几分古朴,但看着让人赏心悦目,都是属于新农村版。

新农村版的巷子里很难遇到一棵大树,曾经那些伴随几代人的老树已成记忆,人们似乎已经记不得大树下乘凉的旧风情。如今,那些整齐排列的树木,列队迎接着四方来客。乡童依然有对树的依恋,在成长的记忆中留下绿色的诗意。

以前的巷子有狗有鸡有耕牛,后来的巷子跑开了小四轮,小四轮跑了好几年,前面却慢慢地变成了一个轮,“三轮蹦蹦”一变二,二变四,普及成农户里的一件必备家当,天天蹦着出,蹦着进,那声音嘈杂且有动感,在巷子里呼啸高歌,随烟来去。清晨,巷子里蹦蹦声渐远,黄昏,巷子里蹦蹦声渐近,不管是去还是回,都传递着收获的喜悦。



直到有一天,你会发现天上的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也还是那个月亮,但巷子已不是曾经那个巷子……

当然,巷子也不是乡村的专利,城市也少不了巷子,就连皇城根下也有很多巷子。只不过北京人把巷子称胡同。我走过很多北京的胡同,那巷子粘着一户户四合院,院落的深处有说不完的故事,那些所谓的胡同,最让人感到亲切的是那些裹着绵长典故的名字。

多年前,去雨儿胡同找一位友人,一个人耐心静静地踱着步子,老半天也没有走到头。有时候你望见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走过去一拐弯,依然是巷子深深。偶尔背后有自行车铃音,转过头,骑车的人目不斜视,总是在寻思着什么,一溜烟消失在巷子中……那一天,友人没寻着,糊里糊涂地窜进了好几个贴着芳名的胡同……

最有诗情的巷子,当属南国那些偏远的小城中的巷子。在那儿你可以看到小桥流水,古树新花,老屋旧巷,芳草斜阳。走在那些巷子里,墙上那斑斑驳驳的苔痕,苍翠欲滴的藤萝,如同古朴的屏风。有时候,墙头几枝杏花,娉娉婷婷,如同招手摇曳的衣袖。那黝黑的石板上泛着光晕,有戴望舒的长衫,有雨中的油纸伞……

在小城中,我也曾经在那个西街的张家巷住过十多年。那巷子住得久了,感觉上有了亲腻,甚至迷恋那些巷子,那种巷子隔绝了市井的红尘,却又不是乡村的味道,让我时不时还想走回去看看。因为城市中的巷子总是藏着一种静谧与悠闲,你若漫步在那巷子里,心情就会如巷尾那无波的井水,怡然自得,物我两忘。

柯灵先生曾说:巷,是人海汹汹中的一道避风塘,给人带来安全感,是城市喧嚣扰攘中的一带洞天幽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09:53 , Processed in 0.067584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