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乐把河西作故乡 丝路称雄是晋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26 10: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ge.png
位于张掖的山西会馆 (资料图)

□高益群/文

被称为“河东”的山西和简称为“河西”的甘肃河西走廊,相隔数千里之遥,虽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之说,但同处一个黄河文化区的两地,文化上又显现出许多相通之处。几处文化遗存及其被时间阻隔的故事,再现了陇晋传统文化交融、互鉴的历史片段和繁荣盛景。

明清时期,创造了商业辉煌的晋商,让山西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又浓妆重彩地风光了一回。商贸以路为依托,地处丝绸之路黄金段的甘肃,就成为天涯倦旅的暂栖之地。斯时,晋商商帮在甘肃境内设有会馆二十余个,多数设在丝绸之路沿线,风云一时的晋商给陇上特别是河西带来了商贸繁荣和文化新风。有诗赞曰:“乐把河西作故乡”“丝路称雄是晋商”,这是近代河东人在河西等地留下的最鲜明的印记。现如今,人们可以通过这些物化的载体,追忆已成烟云的繁华,感知流芳溢彩的晋商文化。

清雍正八年,晋商在河西走廊的张掖开办了几十家大商号,颇有经营实力,便就地设立山西会馆。会馆对多元文化的吸纳,较集中地体现在馆舍建设中。他们将宫廷建筑风格与民间建筑风格融为一体,主体建筑与辅助建筑各居其位,布局严谨,规划合理;殿宇楼阁,疏密相间;亭台花木,错落有致;木雕、石雕,技艺精湛,彩绘、泥塑,交相辉映;装饰华丽精美而不失庄重,地域风格浓郁而不失大气,使晋商打造的商业文明,融入会馆的一砖一瓦中,表现出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兰州市的永登县与河西走廊地域衔接,明清时被凉州府所辖,视作“河西之首”,时称庄浪卫或平番。朝廷在这里设茶马厅,所辖的红城镇则设茶马司,专属茶马交易事务,镇子上的商贸物流便随之繁盛,商号店铺日多,经营者大部分为山西商人。为适应贸易的发展,由朱伯通等晋商倡议并集资,修建了古晋会馆。咸丰七年,红城镇的晋商又集资对这座会馆进行了维修。

古晋会馆近100平方米的院内,戏楼、过厅、后殿依次排列。三座建筑均为硬山顶式结构,这种结构特点是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形成两面屋坡。左右侧面垒砌山墙,多用砖石,高出屋顶,两侧山墙把檩头全部包封,有利于防风火,在山西建筑中较为多见,透露出会馆的地域特征和文化韵味。

晋商把集“忠、义、仁、勇、礼、智、信”于一身的关公,作为道德约束、商业行为规范和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借以提升会馆的社会形象。而且,关公还是传说中的武财神,也是护法神伽蓝菩萨,以他来护佑晋商财运亨通,最为靠谱。于是,每逢重大节日,人们都要汇集在古晋会馆的关公殿里祭拜这位让三晋子弟引以为豪的同乡,祈求生意兴隆,人财两旺。祭拜后,还有一个敲钟仪式,即敲打挂在过厅水井上方的那口钟。据说,这水井与家乡的水脉相通,响亮的钟声通过井水可以传到千里以外的山西老家,向亲人报个平安。对于怀揣着故乡上路的晋商,永远回望寄托他们乡愁的地方。

晋商会馆设有戏楼,有的会馆又将其称为乐楼,目的在于与同乡及当地人密切关系、沟通感情,在会馆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会馆戏楼常见的形制是:戏楼一层架空,作为会馆的入口,二层就是演戏的舞台。由“关帝庙”改建而成的张掖山西会馆,其舞台就是这种形制。会馆除了山门、牌楼、钟鼓楼、大殿、后楼等建筑外,高二层的戏楼和看台(底层为通道与走廊)则是引人注目的基础设施。戏台前庭院开阔,又可容纳上千人观赏。晋商与戏曲关系紧密,每到一地,会馆一建,戏班就随之而来。会馆或承建戏班,或请班唱戏,或组织票社。每年农历五月十三,传说是关公磨大刀的日子,这一天必然演戏,戏名往往是《出五关》,让关公磨出的刀有用武之地。

张掖所辖的高台县,有个600多年历史的戏班,叫“乐善忠义班”。据《蒲州梆子志》记载,戏班的首批优伶来自山西蒲州。他们随商帮而至,影响力与来此的晋商并驾齐驱。商人在前面做生意,戏班在后面传播价值观。商以戏繁荣,戏以商传播。丝路漫漫,瘦马西风,哪里有看客,就在哪里落脚,每年要演出八九个月。在关公家乡一带流行的蒲剧,是盛演关公戏的主要剧种。演出时,饰演关公的演员要戒斋沐浴、不沾酒肉。登场之初,“关公”必须来一段雅唱,然后正式入戏,唱念做打,声情并茂,逐步把情节推向高潮。此时,台上台下融为一体,人潮涌动,宾主尽欢。这样的场景,延续几百年或更久。在颠沛流离中,剧种不断与当地的文化融合,逐渐演化为极具地域特色的西秦腔。有专家指出:“乐善忠义班”对西秦腔的贡献功不可没。

晋商在会馆里听一曲乡音乡韵,暂时忘却背井离乡之苦,是一种忙里偷闲的享受;而和当地乡民共同观赏秦声秦韵,入乡而随俗,则融洽了与地方民众的关系。戏如人生,演不尽的人间悲欢事;人生如戏,唱不完的尘寰聚散情。无论人生如戏,还是戏如人生,舞台上演绎的都是别人的人生、以前的事,而自家的人生还要亲自写下去,曲终人还不能散,还要商议明天的生意如何做。兰州三晋会馆的一副楹联道出了晋商的艰辛:“为欢万里,尽醉十觞,遥记三晋云山,荡漾春光来紫塞;别绪千般,相逢一笑,对此两关风月,依微烛影按凉州。”人生与流徙,最终也会是一场戏。不绝于缕的余韵,饱含意蕴的楹联,留下了那个时代的精神存在和审美符号。(《兰州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01:39 , Processed in 0.096500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