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稷山知县毕际有与蒲松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13 10: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ge.png
连环画《蒲松龄》 (资料图)

杨继红 李阿涛/文

蒲松龄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一代宗师”,他创作的《聊斋志异》是与唐传奇呼应对峙的文言小说的又一高峰。

在蒲松龄的生活与创作中,有一位与他密不可分、对他至关重要的人,他就是曾任山西稷山知县的毕际有。可以说他对蒲松龄提高文化层次、开拓视野、著书立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毕际有(公元1623年~公元1693年)字载积,号存吾,明末户部尚书毕自严的仲子,其长兄名际壮,早逝;三弟名际孚,没有入仕。毕家在明末是名门望族,号称“三世一品”“四士同朝”。清顺治二年,毕际有考中拔贡,顺治十三年任山西稷山知县,史书记载他对稷山的治理做出了卓越贡献。稷山自古位于汾水河畔,因河水侵蚀,实际地亩少于粮赋之数。毕际有到任之后,据实上报请减免空头粮赋,并形成条文固定下来;又置二簿,将本县各业之人分别造册,由县衙统计备案;对无固定职业者以法约束其从事正当职业。毕际有对所有往来文书,不托司记,都亲自办理,其他地方有奇案,交稷山县令审案,立刻昭雪,颇有名声。

蒲松龄在毕际有家坐馆两代,前后长达30年。毕际有十分赏识蒲松龄的文采,蒲松龄一生中留下来的文章,有不少是代毕际有写作的。此外,蒲松龄还对毕际有的《晋游日记略稿》进行了批点。毕际有去世后,蒲松龄遂成为其子毕盛钜的馆东,执教毕盛钜的八个儿子。蒲松龄的诗集里有这样的诗句“高馆时逢卯酒醉,错将弟子作儿孙”“他日移家冠盖里,拟将残息傍门人”。蒲松龄在毕家受得尊重,与东家全家融洽相处的情形不言而喻。

毕际有藏书成癖,“书欲买时不论金”,只要是他看中的书,都要买回家来,藏于万卷楼上。蒲松龄坐馆前,正是万卷楼藏书最丰富的时候,总数已达5万余册,远近闻名。蒲松龄自幼家境贫寒,依靠自己的刻苦努力和聪明才智,以县、府、道三试第一成为秀才,但无缘博览群书,因此,他非常想走进万卷楼一开眼界。

传说,在康熙十一年初夏的一天,中午烈日炎炎,蒲松龄从毕府门前经过,恰巧碰上毕府的仆人忙忙碌碌,将万卷楼的部分藏书搬到府前空地上晾晒。蒲松龄心中暗喜:真是天赐良机!但是怎样才能既称心如意地一读万卷藏书,又不死乞白赖地有失斯文呢?于是他心生一计,大方地走到书床旁边,敞开胸怀,面南而坐,任凭骄阳似火,汗流满面,也不擦拭,这使得毕府仆人感到非常奇怪,忍不住过来问蒲松龄这是干什么,蒲松龄没有正面回答,反而问道:“你们在干什么呢?”仆人如实回答说:“听主人差遣,在此晒书。”这时蒲松龄才说道:“你们晒书,我也晒书,不过你们的书都编印成册,写在纸上,而我的书全部藏在肚子里,也怕发霉呀!”仆人听了他的这番话,有的哄然大笑,有的却嘀咕:“这人一定有来头。”就打听他姓甚名谁,并立即禀报给主人。

毕际有听完仆人汇报,忙说,“快请快请”。他早已从山东学政喻成龙口中得知蒲松龄的大才,只因社会地位悬殊,无缘相见,今日奇遇,大喜过望,当即决定并真诚邀请蒲松龄就任西席,也就是绰然堂的主讲塾师。

蒲松龄从晒书得以坐馆毕府,并铸就其30多年的人生辉煌。蒲松龄曾写过一首打油诗,“墨染一身黑,风吹胡子黄。但有一线路,不当孩子王”,说他给人家当塾师并不是自己的志愿,而是出于万般无奈。然而与他写这首打油诗十分矛盾的是,他不仅做了大半生教书先生,而且在毕府坐馆30多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遇上了好的馆东和馆东家里的万卷藏书。



蒲松龄一到毕家,就写了三首七言律诗《次韵毕刺史归田》,赞赏毕际有罢官居家、闲适自在的退隐生活。诗其一云:“烟霞深处伴渔樵,鸥鹭依依认旧僚。碎击玉壶风雨夜,醉横铁槊月明宵。栽花南国人无恙,载酒东山兴末遥。犹有柴桑松菊在,薜萝何必让金貂。”诗一二句中的“伴渔樵”“鸥鹭”,是说毕际有遭罢官后回家过隐居生活。诗三四句以王敦“碎击玉壶”、曹操“醉横铁槊”两个典故,表明毕际有虽然罢官,但壮心不已,仍希望为国出力。诗第五句以潘岳比毕际有,说毕氏在江南多有惠政。诗第六句以谢安比毕际有,说毕氏罢官后有隐居之乐。诗第七句以陶渊明比毕际有,说毕氏谢绝达官贵人来访。诗第八句用屈原《楚辞》中的诗句说明退隐并不次于做官。

毕际有家资丰饶,藏书繁富。每逢岁考、科考及秋闱,毕际有慷慨解囊,多方资助蒲松龄赶考;毕家的藏书对于蒲松龄读书创作,自然是尽其翻阅参订。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大部分是在毕家最终修订完成的。由于毕家显赫的地位,以及蒲松龄的才学和其被毕际有的尊重,蒲松龄也因此扩大他的交游。他有幸通过毕际有结识了王士禛、高珩、朱湘等,甚至做过山东按察使喻成龙的座上客。王士禛官至刑部尚书,创神韵一派,为一代文宗。王士禛是毕际有的内侄,蒲松龄因此与王士禛有订交之缘。

从蒲松龄的文集里可以发现,很多是他在康熙十八年即坐馆毕家以后创作的。这说明了三点,一是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创作几乎是终其一生的;二是蒲松龄的小说创作应当是影响他的科举仕途的;三是其受到过毕际有的帮助和影响。毕际有曾称赞蒲松龄写《聊斋》似屈原写《离骚》,如司马迁写《史记》一般。《聊斋志异》能对那个时代那个社会,运用艺术作出本质反映,说明毕际有看出了蒲松龄有着敏锐与高超的艺术才华。

毕际有家中的丰富藏书开阔了蒲松龄的眼界,也为他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读书和写作环境,更有意思的是毕际有虽曾为贵官,但思想较为开明,并不歧视小说家言,不以他家的塾师谈鬼说狐,撰写艳情小说为侈陈怪异、有伤风化,不仅不加干涉,甚至风雅相属,赞助《聊斋志异》的创作。他除了提供一些素材外,还亲自为《聊斋志异》撰写短文,其中的《鸲鹆》和《五羖大夫》,就是毕际有写好之后,由蒲松龄稍加润笔而收入《聊斋志异》中去的。蒲松龄为了表示对馆东的尊重和感谢,特别在篇末注明“毕载积先生记”和“毕载积先生志”。可见毕际有很有文学头脑。另外,专门记载毕府主人毕自严为官趣事的《杨千总》和毕自严的妹夫殷文屏的《颠道人》,也是毕际有提供故事素材而成篇的。

蒲松龄在毕际有家坐馆育人,虽说是寄人篱下,但由于馆东毕际有待他宽宏厚爱,除聘金之外还有其他很多资助,这对家境贫寒的蒲松龄来说,是个不小的帮助。再者,毕际有府第宽敞,又有园林之胜,并且藏书丰富,用蒲松龄的话说是“书充栋,凭君剪”。蒲松龄平日里住在作为家馆的绰然堂里,冬日有炉火御寒,夏日酷暑便移居石隐园的效樊堂或者霞绮轩,更是一般读书人难得的清幽处所。康熙二十七年,毕家的效樊堂建成后,蒲松龄曾写有两首七言律诗《毕刺史效樊堂落成》以示祝贺,“几榻悠然花未老,朝朝乘兴杖藜来”诗句,表明了蒲松龄十分喜爱效樊堂的优雅环境。对于蒲松龄来说,这里实在是静心读书、专心写作的最理想的一处场所



毕际有对于蒲松龄十分信赖,除教书之外,蒲松龄还代馆东毕际有办理了不少家务事。康熙三十年九月,蒲松龄到济南府的东流水为毕际有物色菊花佳种。东流水,在济南城内抚院西北、鹊华桥南。这里有一户人家的菊花十分有名,蒲松龄按照毕际有的吩咐,带着毕家的菊花种子,来到这里与其交换。觅得佳种后,蒲松龄为了表达对主人的谢意,特意写了两首七言律诗赠给他,诗的题目是《辛未九月至济南,游东流水,即为毕刺史物色菊种》。

在这样的环境中,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热情十分高涨,继而又写出了很多篇章,并且不乏名篇。

康熙三十二年春,毕际有病逝。蒲松龄连写八首七言律诗,沉重悼念毕际有,还写了《征挽毕载积先生诗序启》。蒲松龄的挽诗和征挽诗启,都写得感情真挚,绝非应酬之作。蒲松龄写的八首诗大体为一种格局,从痛悼“十年同食友”之谢世,“回首生平思不禁”,往复歌哭,将毕际有“尚书公子五狼(指南通州)君”的身世,归田后“老后生涯棋局里,闲来情绪菊花中”的淡泊胸怀,“物必求工真似癖,书如欲买不论金”的嗜好,一一写了出来。毕际有给予蒲松龄的,除了生活上的照顾、创作上的理解和支持,更多的是心灵的慰藉,尤其是蒲松龄屡试不中,心情最难过时,都多亏了毕际有的关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01:44 , Processed in 0.065883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