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散文] 家乡的山路(上)_黄朝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14 10: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朋友,你可知道我们的家乡为什么叫“平陆”吗?那是因为生活在中条山下、黄河岸边的祖祖辈辈们对三千沟壑尽早变为“平”坦“陆”地的世代期盼。朋友,你还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新华社发表了一篇轰动全国的题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的通讯报道吗?那是发生在当年修筑风南公路(从芮城境内的风陵渡至平陆境内的南沟渡口)工地上的一件可歌可泣的真实故事。我的家乡就在这条公路的最东端——南沟附近的前窑村。

大山里关于“看山跑死马”的说法,就是对我家乡交通状况的真实写照。就拿南沟和前窑来说吧,虽然是邻村,直线距离也不过一公里,但两村之间的高低落差竟达五百多米,虽然平日里我们下地干活或上山打柴时,鸟瞰山脚下的南沟村,渡口艄公的号子声都能听得见,但若要走过去,则需要步行两、三公里的盘山路,花上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还有,前窑村的对岸就是河南的渑池古城。天气好的时候,从我家门口白天就能看到陇海铁路上机车冒的白烟,晚上就能听到汽笛鸣响,但要是走到渑池,则需要先从南沟过黄河到对岸的白浪渡口下船,再爬行十多公里登上河南境内的崤山,还要翻越十多公里的红土坡才能到达渑池。即使走惯山路、腿脚利索者、至少也得大半天时间。

image.png


尽管如此,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年代,这条路依然是我的家乡与外界沟通最为便捷的一条通道。相比之下,如果去平陆县城,在没有风南公路之前的先辈们,全部要靠步行才能完成“翻越四沟八扇、穿过望原一片、还有畔沟不算”的艰难跋涉,就是好小伙走完这四、五十公里的山路,起码也得起早贪黑的一个整天。在风南公路通车初期,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线路设计等原因,汽车行驶这七十多公里的路程,不但需要风尘仆仆地颠簸四、五个小时,而且车次和时间均无法确定。因此,步行仍然是东部山区人们出行别无选择的唯一方式。那时候,谁家要是有一个肩挑背驮的货郎或吆赶牲口的脚夫,那可算得上是方圆十里八村的明星大咖了。

我在这山窝窝里一直长到十八岁,才有了第一次走出大山的机会。那是文化大革命初期的一个冬天,根据平陆县革命委员会通知,我作为当时的曹川公社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要在指定时间去县城参加一个讲用会。

不巧的是,报到的头一天晚上下了一场半尺多厚的大雪,使风南公路不能通车。若是步行去报到,在大雪封山的极端条件下,无疑时间和安全都难以保障。和我一起同行的还有邻村的两个同龄伙伴,不知谁说了一句:听说走河南渑池、经三门峡也能到达平陆县城。我们三个愣头青便异口同声地表示:咱也走一趟试试。说走就走,只见每人把馍提兜一挎、把小拐棍一拄,便毫不犹豫地踏上了通往南沟的路。好在是一路下坡,哥儿几个又都是从小在这里长大的山里娃。在刺眼的雪地里我们眯缝起眼睛,咯吱咯吱地趟着还没被人踩过的积雪,一个个像猴子一样,抓着路边的荆条灌木,手脚并用,攀爬跳跃,没多大工夫就呲溜到黄河岸边。从南沟一过黄河,便马不停蹄地登上了崎岖的山路和溜滑的红土坡。在灰茫茫的苍穹下,在白茫茫的雪地里,唯有这三个黑点在蠕动。我们几个亲身品尝了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滋味,互相牵拉搀扶,一步一叩首地踏着阴坡的雪窝、踩着阳坡的泥泞赶路。

大概十点钟左右,我们发现山路趋于平缓,没被大雪覆盖的山坡断层露出了红土,知道是到了红土坡。关于红土坡,相传三千多年前姜子牙在这里斩杀了土行孙,血溅旷野,染红大地。至今红土坡仍有不少诡异之处,比如:被太阳一晒,红土会比石头还硬;被雨水一淋,路上竟比冰上还滑。最难缠的是,如果在雨雪过后走在上面,不但溜滑,而且胶粘,一只鞋上竟然能粘结好几公斤重的红泥巴,纵然能把鞋子甩掉,而粘在鞋上的泥巴却甩之不去,无奈之下行人只得往路边的石头上跺,或者往台阶上、树茬上蹭,最常用的办法的是用随手拄的拐棍往下刮。所以,走过这一段路的人都懂得,宁在雪地走,也不在雨中行。现在,我们几个务必要赶在路上的积雪融化之前走出这段红土坡,要不然就真被土行孙“粘”在这儿啦!

image.png

拐过一道弯,前面就是陈村,袅袅炊烟告诉我们,正是当地人做“饭时饭”(山里人习惯把每天早上十点钟左右吃的第一顿饭,叫“饭时饭”)的时候。也许是条件反射的缘故,大家也都觉得自己的肚子在咕噜咕噜地开始要账。正当我们在村头的地边上边挪动脚步边商量着到哪一家去讨口热水、把凉馍泡泡充饥时,走在前面的曹满屯脚下一不留神被滑落到一米多高的地堰根儿底下,怎么爬也爬不上来,弄得他一身雪、一脸泥,而我们则有劲使不上,干着急,只能又好气、又好笑地让他顺着堰根儿走到尽头,才七手八脚把他拉上了路。经过这么一阵折腾,为了不再耽误时间,我们哥儿仨就谁也不敢再提吃饭的事了,只有硬着头皮,继续开拔。饿了,啃一口提兜里又凉又硬的玉米面发糕;渴了,舔一把路边拂去表层尘埃的积雪。虽然身处冰天雪地,但每人都满身大汗、满头热气,大家解开衣扣、敞开胸怀,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默颂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毛主席语录,就这样,硬是用两只脚一步又一步地丈量完了近三十公里的冰雪泥泞,在过午时分到达了渑池火车站。

image.png


我们谁也顾不上自己的一身臭汗和两脚红泥,争先恐后地挤上了一列西去的火车。大家都是第一次坐火车,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看啥都新鲜,摸哪都稀罕。天哪,这一列火车一下子能坐多少人呀,竟然还跑得飞快!这不嘛,还没等稀罕过瘾,还没等屁股坐稳,还没等被汗水溻湿的棉袄捂干,车厢里的广播喇叭就开始吆喝:“各位旅客们请注意,列车前方到达三门峡站”,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难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好不容易赶上的火车,这么快就该下车了?

那时候从三门峡到平陆县城还没有黄河大桥,南北两岸的客货交流全靠会兴至茅津渡口的轮渡往来。我们仨小子紧赶慢赶地赶上了当天的末班船,总算在天黑之前北渡黄河,踏上了平陆地界。一下船,哥儿仨的第一件事就是饥不择食地先找到一家饭店,每人花一毛钱买了两个刚出锅的大蒸馍,要了一碗白开水,三下五除二便风卷残云。赶紧把嘴一抹,三个家伙就像幽灵一样立刻又消失在天已擦黑的雪地里。经过这一整天绕道河南、两渡黄河的舟车劳顿,当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迈着沉重的脚步,狼狈不堪地赶到会务报到处时,大会为积极分子们安排在大礼堂的电影专场已经“煞戏”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02:03 , Processed in 0.066982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